形成性评价下研究型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模式构建

作者: 罗永胜 傅顺

形成性评价下研究型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模式构建0

摘  要:形成性评价下的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实践模式指在形成性评价的框架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所实施的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实践形式。通过制定每个研究性学习项目实施环节的评估标准,将各个评价标准输入网络学习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评估相结合、师评和互评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个实施环节进行指导、评价与反馈,在不断评价中完成整个研究项目的学习任务,实现研究型课程目标。

关键词:形成性评估;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6-0045-04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research-based university English course based on formative evaluation refers to the practice form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mplemented with the help of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By developing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 project for each procedure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n inputting each evaluation criterion into the e-learning platfor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evalu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and mutual evaluation, self-assessment and others' evaluation, each procedure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 could be guided, evaluated, and given feedback. And in the continuous evaluation, the entire research-based learning project will be completed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research-oriented curriculum.

Keywords: formative assessment; college English; research-based courses; practice model

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研究型课程实践中,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1]。研究型课程既可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专题研究学习[2],也可表现为在各学科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2]。概括来说,研究型课程就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研究为中心,面向整个生活世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强调团队合作,重视实践体验的一门课程[1]。研究型课程对实施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主要是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行为表现,如学习时长、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以此来提升学习效率。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还是《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都强调“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见,形成性评价在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中已经形成了共识,已经上升为全国性的英语教学行为。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评价是教师制约和引导学习行为最重要的工具,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学生就会采取相应的学习活动,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意味着学生既要保持高质量的学习过程,还要保证高水平的学习效果才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

尽管形成性评价和研究课程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都非常重要,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仍然非常少见。也很少有学者关注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实践模式研究,本文拟探讨如何在形成性评价的框架内,构建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实践模式。

一、大学英语研究型课程现状

研究型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生必修课程[2],但是甚至在大学的本科教学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过多地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和功利性,以及四六级和四八级英语考试的导向性,研究型英语课程主体性话语体系在大学本科英语教育中尚未形成。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要求教师研究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要求英语学习应该服务于专业研究和学习[3],但是没有明确提出要在英语课程实践中推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没有专门提出“研究性学习方法”这一术语。在2018年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研究”这一术语出现了23次,但是没有出现“研究性学习”“研究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之类的字眼,更没有规定要开设“研究型课程和在各门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4]。可见,无论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型课程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英语教育中推行研究型课程任重道远。

而事实上,很早就有人提出了要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比如有学者在2002年就提出来要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构建研究型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模式[5],还有学者在2006年提出了要在英语词汇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认为英语词汇学课程教学可以从问题设置、个案分析、指导性设计、论文专题研究及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操作[6]。此外还有人提出要在基础英语、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听力、英语阅读、综合英语和高级英语等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当然也有学者提出要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推行研究型课程[7],构建研究型英语专业培养课程体系[8],还有学者提出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9],编写研究型大学英语教材。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研究型课程理念及其实践模式可以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与课程实践当中。但是,这些研究数量不多,影响力不够,系统性不强,并没有引起大学英语教师的广泛重视,至今在中国英语教育研究中,没有出现系统研究英语研究型课程的博士论文和专著,也没有研究型英语课程的教材出版,有关高等教育中英语研究型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论文所发表的杂志影响因子也不高,引用率很低。

鉴于研究型课程和英语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型大学英语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二、形成性评价与研究型课程的共性分析

形成性评价和研究型课程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两者都具有形成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所谓形成性,是指两者都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形成性评价注重的是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反馈和监控,即通过对每一个学习小循环的即时监控和即时反馈,来督促和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协商好学习任务以及学习任务完成的时间和方式,并事先确定好评价方式和标准。这样就可以把每一次学习的情况按照标准记录下来,并按照标准来监控、督促学生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以此来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的高效性。研究型注重的是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需要按照商定研究主题,发现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过程,找出研究结果,验证研究假设,讨论研究发现,撰写在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找出新的研究主题和问题等具体步骤,来培养批判意识、质疑精神、探究习惯、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

开放性是指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是不确定的,是随着个性化具体学习过程的推进而不断生成的。形成性评价中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调整。研究型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也不是自上而下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与指导老师协商好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也是在研究问题基础上逐步确定下来的。研究结果更是开放的、没法事先确定的,往往只有把整个研究过程全部完成以后,研究结果才能出来。

个性化是指每一个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可以根据个性化的具体情况确定下来。形成性评价中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人生规划等确定下来。并且在每一次新的学习任务开始之前,可以根据前一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调整下一次学习任务量的大小,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以及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研究型课程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或者每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研究能力来确定研究主题、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或者学生团队用不同的方法来做同一个课题,然后比较不同方法下的结果。因此,每个学生的每个研究课题都是个性化的,即便研究课题一样,研究方法和结果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形成性评价对研究型课程的作用

由于形成性评价和研究型课程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形成性评价可以和研究型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研究型课程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以形成性评价知学情。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来了解跟进学生的项目研究进度,了解学生的项目研究情况。评价的基本功能就是了解情况,对评价的对象做出价值判断,为下一步行动计划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实施进度的评估,可以具体了解学生项目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在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了解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接下来的想法。而学生通过评估,自己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后想要做什么。

第二,以形成性评价促进程。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来指导、监控、推进学生的研究项目。了解学生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可以为指导学生提供前提条件,同时也可以为调整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计划好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此外,也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和畏难情绪,坚持完成研究项目。

第三,以形成性评价为课程。即可以把形成性评价过程和项目研究进程统一起来,在评价过程中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评价,同一过程既是评价又是研究。事实上评价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评价需要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本身既是一个根据概念和标准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过程,又是一个提升认知能力的学习过程。换言之,可以从形成性评价的视角出发,来观察分析研究型课程。在形成性评价的框架下,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从而达到形成性评价和研究型课程的同步。

四、形成性评价下的研究型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模式

研究型课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研究视角下的课程实际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探究性学习、生成性学习,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其直接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其间接目标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主要实践模式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其实质是一种学习范式的变革。换言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自主研究、协作创新,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确定研究对象、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方案、解决研究问题、体验研究过程、获得对社会和自然的认知。在研究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养成科学品质,增强人文素养,最终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