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专业商法课课程思政教育探析

作者: 汪开明 程建华

摘  要:商法是高校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商事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法治保障。课程思政融入商法教学,要明确目标要求与主要内容,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将思政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在商法课课程思政教育中,要改变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深度挖掘提炼商法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爱国主义、国情世情党情民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统商事法律文化等诸多内容融入思政教育,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

关键词:商法;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6-0184-05

Abstract: Commercial Law is a core course of law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mercial Law is an important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commercial law,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objectives and main contents, scientifically design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of Commercial Law, we should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 adopt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deeply excavate and refine the ideological value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of Commercial Law, and integrate patriotism, national conditions, world conditions, Party conditions and people's conditions,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raditional commercial legal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Commercial Law;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moral education

课程思政是指将传统的思政课程内容融入到非思政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等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1]。商法既是高校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又是向大学生传授商法学基本理论和商事法律规则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商法思维分析商事交易实践问题,并利用所掌握的商事法律知识解决商事交易纠纷能力的应用型课程。商法的课程体系与内容结构主要包括商法总论与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海商法、票据法与企业破产法等几部较为重要的商事部门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近年来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事交易形式,一些新编或新修订的《商法》教材中也相应增加了电子商务法律知识。法律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公司法为代表的商事部门法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为规范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商事交易行为而逐步制定的。这些商事部门法在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商事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又是法治经济,在商法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商事思维与商事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商事法律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纲要》要求与已有教学实践,就高校商法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学界同仁,助力高校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

一、明确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

根据《纲要》要求以及高校商法课程的结构体系与教学内容,为切实做好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我们要确立如下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

商法是高校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商法的一般理论与公司法等商事部门法理论及法律规则。根据《纲要》要求,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一是授课教师全面提升开展商法课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思政教育。二是在学校统一部署下,与院系、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单位协同推进包括商法在内的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三是通过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培养具有时代性与国际视野且德法兼备的商事法律人才。

(二)商法课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1.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则,在商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们正在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各类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成熟,加之改革开放后,由于历史与现实等诸多原因,一段时期以来国民的道德伦理素质有所下降,社会风气令人堪忧,一些地方的营商环境不够完善,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国情民情。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包括经济与科技等在内的各种竞争非常激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在这场竞争中获胜,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世情。最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社会进步,尽管其间也有许多缺点与不足,但是在一系列重大的考验面前,我们党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从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党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应该对党和国家在现阶段制定的政策与法律抱有坚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抱有三个“认同”与坚持四个“自信”是在校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思想基础。

2.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富强、文明、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对应国家、社会与公民个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很多内容与商事法律规范的原则与价值十分契合。首先,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商法是调整与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则,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尤其需要有完备的商事法律规范予以保障。其次,商事交易中体现的诚信、自由、平等、公平与公正等基本原则,以及《公司法》中规定的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公司董事与高管的勤勉敬业义务等也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相关内容。在商法课程教学中,老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可适时对学生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精髓,包括商法在内的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虽然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尽管如此,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商事交易,以及包括商业习惯法在内的商事法律等都十分发达,例如,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被称为“质剂”的买卖合同与被称为“傅别”的借贷合同;又如,唐宋时期的商业交易中早就出现了被称之为“便钱”或“飞钱”的传统商业票据等。此外,为调整与规范商事交易,很多朝代还专门制定颁布了相应的法律。虽然从商法的国外起源来看,近现代商法肇始于地中海沿岸的西方中世纪社会的商事习惯法,但中国传统社会的商事法律与商业习惯法,以及蕴含其中的商业文化与道德伦理等内容同样是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商法的宝贵历史资源。因此,在商法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商事交易实践中流传至今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买卖不成仁义在”等一系列商业诚信与和谐文化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同时,教师还要根据现代社会商事交易实践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对传统社会商事法律与交易习惯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讨论。

4. 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商法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法律保障,一系列商事法律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不能违反宪法规定。在商法课教学中,教师要在宪法的框架内向学生传授公司法等各商事部门法知识,讲解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商事思维与商事素养,以及利用所学的商事法律知识解决商事纠纷的能力。

5. 深化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大学毕业后,法学专业学生无论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工作,还是在政府部门任职,又或是在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在公司企业担任法律顾问,以及从事其他与法律无关的工作等,都要求学生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与公平公正的职业操守,增强职业责任感,办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具有崇高的法律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在商法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在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二、科学设计商法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纲要》指出,高校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针对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的,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和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针对专业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商法课是一门以商法的一般理论与公司法等商事部门法理论和具体制度规则等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同时商法还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法律部门,根据《纲要》的要求,为在商法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我们要根据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凸显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考虑到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刚刚起步,可以由院系与教研室统筹安排,分阶段确定开展思政教育的法学专业课程,逐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根据《纲要》要求,我们拟从商法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两个方面分别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