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 李新富摘 要: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与新使命,而大数据的跨界融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带来新挑战,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因时而进,清醒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切实更新观念,树立大数据思维,学习和遵循大数据法律法规,主动将大数据人才纳入教育团队,探索建立多方协作的有效机制,并深入开展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才能顺势而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与使命。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教育者视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7-0037-05
Abstract: The new era endow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new connotation and new mis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ors should fully grasp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the Symposium for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National Schools.As a result, we will clearly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earnestly update our concepts, establish big data thinking, learning and follow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big data, actively integratebig data talents into education teams, exploreeffective mechanisms for establishing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deepe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l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help them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ulfilling the duty and mission of moral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big data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ness; educator's perspective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深刻回答了事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反复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方向既已明确,接下来的关键就看工作的效果。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提升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现在的新形势是什么?从不同维度会有不同的判定和阐释。本文,仅从大数据时代这个新的特殊背景探讨如何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对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业界有不同提法,比如称之为信息大爆炸时代、自媒体时代等,但较为中性的提法是,随着新的数据处理技术的诞生,人类处理和运用数据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提升和普及,空前增进了海量信息的实时产生与实时传播,由此将人类带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工业、农业、商业、军事、交通、教育、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等社会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由此将其作为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奥巴马政府就高度重视“大数据”,将其视为“未来的新石油”。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大数据这一新时代带来的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必须主动适应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那么,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何新特点呢?
由于大数据具有“5V”特征,即大规模(Volume)、高速度(Velocity)、多种类(Variety)、价值性(Value)和精确性(Veracity)[2],导致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在教育环境、教育主客体、研究范式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如下。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的“多源性”与“异构性”大幅提升。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来源空前广泛、丰富,却又极其杂乱、易变,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可以从多视角、多领域获取多样化的海量信息,丰富双方的信息视野,开拓思维疆域,但又难以科学筛选与吸收,影响教育效果。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大幅增强。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教育者的教学经验和个人主观判断,而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有条件借助新技术获得大量的统计数据资料,为教育者进行准确预判、科学决策和精准施教提供依据。
二、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一)挑战
挑战,最主要是对教育者而言。大数据时代,可能生发出一些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利因素。
按思想成长的一般规律而言,大学生的思想独立性、自主性,比之前在中小学要强得多。他们本就不会轻易接受教育者传导的信息与思想,加上大数据时代极其便捷地为他们提供了各类海量信息,并或显性或隐性地给他们传导着各类多元思想,从而更容易影响他们的思想,降低、冲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常来说,同样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单向度影响,在信息渠道越是闭塞的环境下效果会更好,而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教育效果则弱小得多。但教育者无法选择时代,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自然也无法抗拒进入大数据时代,只能正视和迎接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这种挑战突出的表现在观念需要真正的转变。具体来说,对大数据的重要性以及策划学思维有效性的认识需要提升。要跟上时代,不仅要熟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了解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还得学习掌握大数据相关技术,尤其是获取、筛选、利用、分析及统计有效信息的技术,甚至还得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管理的政策法规,如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隐私性和合法性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譬如,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较为全面、完整和科学的数据对学生行为模式作出准确分析,以便进行精准的干预性教育,而且数据的更新必须能实时进行,避免信息滞后带来预判失准、教育失效,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相关信息的精准化和科学化,大数据分析必然需要获取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作息、行为习惯乃至个人的思想倾向、宗教信仰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大量个人信息。那么,如何确保收集与存储巨量信息的准确、安全与合法?这些都对教育者提出了实践上的考验与挑战。
(二)机遇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大数据时代,也为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一是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实教育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有利于教育者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更容易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并最终化行,从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比如,近些年比较流行的雨课堂、慕课,实现线上线下实时推送教学补充资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很受老师与学生欢迎。
二是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精准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提供了技术保证。大数据及其技术运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分析大学生线上活动痕迹和线下行为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去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情况信息,这势必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料,使教育者能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现实思想动态,为科学预测学生思想发展态势提供了可能,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预见性、针对性和及时性。而且,大数据及其技术运用,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科学的教育过程管理与教育结果评估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从而能反过来帮助教育者及时改革、修正与完善自己的教育模式、手段与方式方法,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是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多实现可能。正是因为大数据时代的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数据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手段,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状况有及时、直接和动态的了解,更能深入认识学生,进而更真切地了解其所需与所想,从而使教育者能采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来提升受教育者的兴趣度与接受度,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大数据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沈壮海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一书中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3]。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有效性如何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明确的回答。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
实现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情境等六大基本要素构成,每一个要素的有效性都关乎教育活动的有效程度。因而,要实现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基本的是要实现和增强其六大基本要素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实现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沈壮海教授在书中也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但却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3],“决定着教育结果产生的,除了教育要素的有效性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即诸教育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运动的实际状况,这种实际状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具体展开状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