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探究

作者: 任敏,韩亚莎,杞成金,郭金丽,陶冬艳,戚贵华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探究0

摘  要:老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本课程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积极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认真落实《“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也是《老年护理学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项目,贯穿新发展理念,对接 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岗位实际需求,新增老年照护新技术、新规范、新业态,构建项目化课程结构,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精学科构架、强岗位需要”的职业教育特点,对高职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应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创新老年护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旨在培养学生“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信息化教学设计;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7-0181-05

Abstract: Geriatric Nursing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nursing majors. This course deeply implements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Health Conference, actively implements the "Health China 2030" Planning Outline,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s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aging career and pension system.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project of Geriatric Nursing. Through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his study connects 1+X elderly care profess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post, adds new technologies, new norms and new formats of elderly care, constructs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structure, applie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highlight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discipline structure and strong post needs". This research carries on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o the daily life care of the elderly in the geriatric nursing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This paper improves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novates geriatric nurs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nd improves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Its aim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respect the elderly, help the elderly and love the elderly.

Keywords: Geriatric Nursing; day care for the elderly; information-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fessional ethics

“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是2021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参赛作品,由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资深教师团队完成,获得当年高职专业课程二组二等奖[1]。我国教育部2014年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初次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各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表明我国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颁布,使“发展青少年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提高教师信息化意识、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及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方向[2]。教育信息化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更加多样化,极大地提高了高等医学专业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3]。围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将那些抽象、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基础理论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我院老年护理教研室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探索[4]。教学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认真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积极落实《“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构建了“双师共导、四方协同、精准评价”项目化教学模式,以任务为驱动开展“三九七”多元化课堂教学,课程思政贯穿育人全过程,教学实施成效显著。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贯穿新发展理念,对接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岗位实际需求,新增老年照护新技术、新规范、新业态,突出“精学科构架、强岗位需要”的职业教育特点[5],创新老年护理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教并重”教学理念,基于行动导向学习理论选择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智慧学习环境,构建“双师共导、四方协同、精准评价”的项目化教学模式[6],以任务为驱动开展“三九七”多元化课堂教学,课中创立“三会一课”教学新思路,故事会-研讨会-总结会层层深入,寓教于乐,形成对学生阶梯式的培养,以促进学生递进式发展(图1)。

(三)教学设计依据

课程根据老年照护职业岗位需求调研结果,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课程标准,对接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证书,强化课程思政改革要求,强化“双创”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技能学习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五个项目,并巧妙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本次参赛内容选自第二个项目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基于“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整合教学任务(图2)。

(四)教学目标

课程依据岗位需求、课程标准、专业课教学需求及学情分析结果,确定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能精准分析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能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照护方案;能为老年人实施个性化照护。(2)知识目标。阐述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方案;识记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的内容;说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的注意事项。(3)素质目标。具备服务老人、医德为先的职业精神;提高职业认同感,能吃苦耐劳,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具有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专业探索的科学态度。(4)德育目标。继承和弘扬重孝道、知感恩、传美德的中华传统美德;举止端庄、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国奉献、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爱岗敬业。

(五)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三年制普通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基本知识,能够对一般病人开展评估及日常护理,对老年照护职业有一定的认同感,但依旧存在“从事养老事业的意志不稳定、岗位职业素养不足”等问题。

(六)重点与难点

课程依据岗位需求、课程标准、专业课教学需求及学情分析结果,确定本项目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照护方案,教学难点是老年人照护方案的制定方法。

二、教学策略

(一)创新以任务为驱动的“三九七”多元化课堂教学

为达成目标,在满足专业课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对接岗位任务,展开“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拓学”三阶段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组建“双师多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搭建“校-院-家-社”四方育人环境,设计“明-立-善-理-究-做-评-知-拓”九环节的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评价、教学做评一体,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课前打基础,课中深化认知、强化技能,提升素质,课后深化拓展,助力“七能力”养成,打造“守初心、爱老人、铸匠魂、强技能”的高效课堂(图3)。

(二)立德树人,构建“职业、思政、劳动、创新”协同育人格局

对接老年护理职业岗位能力,以孝为主线,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育人元素,结合养老先进事迹,邀请老年人走进课堂,选取典型案例,渗透新时代养老精神[7],实现“知识传授” 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组织开展养老系列主题活动,融大爱无疆、尚德精术、“六老”教育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引导学生情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护老之事,实现“心中有老人、岗位有奉献、操作有标准”的“三有人才”培养目标。

(三)智慧课堂,“2+4+N”助力教学

采用“二平台、四环境、多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将智慧校园、学习通平台的应用贯穿教学全过程,将学校实训室、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四个环境有效融合;综合使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校院共建视频资源库、SP案例库、PBL智慧教学、南琼考试系统等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协作的学习,实现教学内容“三转化”,即抽象→形象化,复杂→简单化,难见→可视化,有效突破重点,攻克难点。

三、实施过程

在任务学习中,展开“三阶段九环节”教学实施,以学习活动为主线,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信息技术应用及其评价标准设计每个环节。下面以任务五环境与安全照护为例展示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导学(明任务 初实践)

课前学生在平台接收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学习课件、微视频,小组合作设计问卷,实地调研,作出分析报告,完成学习任务,资料上传平台。教师根据平台数据及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课中研学

1. 立公约,强信念

根据学情分析,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励参与团队合作,完成任务。通过演讲、竞赛等方式营造具有安全感和创造力的积极课堂文化。

2. 善分享,探原理

学生汇报分享课前所布置的任务学习结果,自评、互评, 引出主要教学内容,同学之间不断互补,凸显知识要点,解决问题,探明知识的原理。

3. 理资源,析要点

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借助学习通等平台以及其他教学设施、课程资源等,开展教学活动,分析任务的要点。

4. 究方法,定方案

学生结合教师所讲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等方式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老年护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学习平台、国家精品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方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