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趋势

作者: 周璇 陶冬艳 李典双 戚贵华 韩亚莎 李多琼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趋势0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对十余年的国内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现状、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研究现状、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的研究必要性五个方面探讨当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当前的研究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9-0193-04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ten year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re literac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re literacy of nursing student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re literacy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five aspects discusse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core literacy of nurs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research deficiencies, and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trend in the future.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research trends

在我国护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下,再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护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显著提高,其中核心素养是护理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及胜任工作岗位必备的素养。林崇德教授指出,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本文通过对2010年至今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对比,了解当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方向,更好地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相关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

2002年欧盟理事会首次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即核心素养是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是多功能的、可迁移的,是每一个人发展自身、融入社会和胜任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养[2]。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展教育的核心素养:来自一些国际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是使每个人过上他想要的生活和实现社会良好运行必须具备的素养[3-4]。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国外关于核心素养概念的表达方式与国内不太一样但意义近似。欧盟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关键能力,但并没有统一的一个比较明确的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可能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我国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始于2016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学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以马克思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且将核心素养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三个方面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5]。

二、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五大支柱[6]、八大素养、学习领域、多学科教学等。国外关于核心素养和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最主要的模式,第一,美国模式;第二,芬兰模式;第三,日本模式。

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高校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2014年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说法[7]。目前,中国学者关于各阶段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关于高职医学院校,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相关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国家对各院校育人工作的要求和重视,关于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呈现研究范畴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研究方法趋向合理,研究思路逐渐清晰,各院校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不断倾向于核心素养。学者柳夕浪认为学校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8]。虽然各国因为国情不同核心素养内容也有差异,但核心素养与社会发展、教育需求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紧密相关。

三、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一)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文献数量分析

课题研究组将2010年以来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文献按照发表年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2018年开始才出现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处于整体数量增长的趋势,但总体研究数量很少,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图1)。

(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文献内容分析

课题研究组将2010年以来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文献按照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关护理专业核心素养的研究总体数量,国内有关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数量比中职、本科要多,但中职主要集中在学科核心素养策略与效果评价,本科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老年护理核心素养现状调查。高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核心素养理论的探讨,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经验;第二,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但缺乏规范性和验证性;第三,教学模式的探讨,如立体多元化教学模式[9]、混合式直播教学模式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10],也缺乏实践经验;第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公共课程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医护英语[11]和专业英语[12]的课程中,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较少,专业核心课程几乎没有;第五,核心素养现况的调查,研究数量很少;第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可实施性不强;第七,三全育人目标体系的构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图2)。而国外有关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几乎没有。

总之,国内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多为分散的、片面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针对性,并且可操作性不强。也有些学者单独探讨某一个核心素养指标,如数字素养、信息素养、人文素养、法律素养等,并且综述和经验总结居多,而有关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

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发现,在文献量上,研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的文献较少,主要研究集中在人文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精神、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职业核心素养等方面。国内外有关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的研究较少,有少量的基于核心素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改革的研究,个别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培养体系、评价体系的研究几乎没有。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真正落地主要依赖于开设护理专业院校的专业负责人的重视程度、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目前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各专业、各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内涵、对策、体系等相关问题,但研究数量还不是很多,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五、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的研究必要性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的需求

1.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文献研究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不足,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偏颇、缺陷;第二,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工匠精神缺乏,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能力不足,严谨缜密思维和评判性思维欠缺;第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应变能力较差,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分析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有缺陷,生源复杂,部分学生选择护理专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为就业而选择就读本专业;二是在家长主导下进行专业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纯粹是父母的意愿;三是为取得毕业证书。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内绝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缺乏系统化、可复制、可推广、实施性强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少部分高职护理学院校开设了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某些理论及实践课程,但都在探索期阶段,并没有显著效果;第二,现有高职护理专业各学科的教学,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重在完成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三,大部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求学功利性很强,重视考试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心里这些课程是就业的敲门砖,往往忽略其他课程的学习。第四,高职护理院校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实践技能的训练上,忽视自身的核心素养。总之,现在有关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仅停留在里论的探讨层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培养途径也不清晰,可操作性、可实施性不强,缺乏系统性,有关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方面缺少精细化的培养指标。

(二)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林崇德教授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该在国家提出的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品德、个性、社会生活技能的发展[13]。结合国家政策及文献检索结果可知,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真正落地实施关键要依赖学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等,但现在许多院校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未真正与人才培养、专业特点、课程标准、授课内容、实训体系、评价模式等有效对接。

(三)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管处于哪个阶段的学生学校都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在教学各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院校可以依托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自然汲取养分,并且做好各环节的评价,而不是空喊口号。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为每个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烙上深深的中华文化底蕴,突显人才培养的民族特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