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教鞭”教学质量评价工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刘惺 王浩 何晓凡 汉建忠 梁丽芳 王慷慨

“金教鞭”教学质量评价工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0

摘  要:教师授课的好坏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金教鞭”工程就是基于授课质量评估,将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进行示范性传授,以培养年轻教师的手段。文章旨在探索一种以学生受益效果为主要指标的授课质量监管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金教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3-0062-04

Abstract: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 teacher is a key indicator that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Golden Pointer"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emonstrative teaching of excell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rt in order to train young teachers.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a teach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with the benefit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indicator,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Golden Pointer; qualit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新时代,我国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着力破解教育领域的“五唯”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评价指挥棒问题[1]。2020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战略的高度对新时代的教育评价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在《方案》的引领指导下,针对目前学校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索和建立一套良好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方法,并以此方法充分调动学院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授课创新性,充分利用每个教师的授课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一、当下国内高校授课质量评价的现状

教师授课的质量好坏一直是各高校重点关注方面,国家教育部和各高校推行的“教学名师”“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各种“教师授课比赛”“三十佳”活动等,均是希望从各方面提高教师授课质量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虽然这些措施对于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提升,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这些评价方式仍然存在不足,名师或优秀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学生受益等并不理想。

“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注重教学论文发表的质量和数量、教学成果的等级和数量,编写教材的数量和质量、主编还是参编等,而评选对象授课效果的客观评价(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较少。“教师授课比赛”“三十佳”“教学质量优秀奖”等都是由参评教师精心挑选和准备的相关章节或科目,或是专家对参评者的部分现场授课的评价,体现不了参评者的真正授课水平。此外,一些教学效果确实优秀的老年教师往往不参与这一类活动。尤为重要的是,上述各种比赛或评选活动均忽略了“学生”这一授课对象的“受益”效果。不管是哪一种比赛,评审“专家”都是资深教授,评审结果反应的是这些专家们的“主观/客观判断”,而不是授课对象“学生”的客观感受和评价。

二、“金教鞭”工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一)探索多元教学督导模式

教学督导制度是高校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工作实施的监督与指导的一项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有学者认为属于学校内部自发行为[3]。

1. 教学督导队伍多元化。加大队伍力,由原有教学督导老师5名,现扩大到10名;优化队伍结构,由学院离退休人员、教学及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教授、青年教师、管理人员等组成,甚至聘请学生代表参加。对全院所有授课老师展开随机听课、评价。

2. 教学督导内容、方式多元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与考核、督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督导。完善工作机制,改变重监督、轻引导,督导工作模式相对简单的现象[4],注重“督”“导”结合,加强“导”的作用[5]。在现场督导的基础上引入线上督导功能:网络课程、网络考试采用线上网评;充分利用微信、QQ等现代新媒介的功能,构建督导网络系统;在现有的教学平台(例如基础医学院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开发网络虚拟实验课程教学督导功能,授权督导员直接进入平台查看课堂情况、查阅实验报告等课程资料。

(二)制定了评选“金教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选办法

1. 考核对象:每学年(依据教学中心结合校院督导意见,并由院教务办提供教学工作量依据)从本院每门课程中筛选出1~2名当年有课的,年龄在60岁以下的,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本门课为主讲,在近三年内超过平均教学工作量的,并被公认为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和课堂讲授效果好)的教师定为当年的考核对象。每学年全院评定为“金教鞭”教师的总名额不得超过15名。

2. 考核方法:学院依据本学期理论教学安排,实现随机安排听课;听课老师由3名督导组老师(含1名本课程专业老师)组成,且对每个被考核老师分不同教学内容听两次课(为了达到公平合理的评价,同一个内容和时间要由3名老师同时参加),每次1学时;由督导老师随机挑10名学生,发5份学生评议和5份调查问卷对主讲老师进行评价。考核成绩按优、良、中三等。3名听课老师的评价95%以上指标优秀者,加上学生评价90%给予评优者,方可纳入教学中心或院务会评定。对出现无故迟到或早退上课者或在课堂内外散布非正当言行者均实行“一票”否决。

(三)构建多维度授课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较科学的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注重生动性、启发性、互动性、重点难点的突出性。

基础医学院评选“金教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议(教师版),如图1所示。

(四)建立课后学生反馈机制

注重学生是否完全理解了该章节或课堂所讲解的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理解或学习该内容的思维方式,是否能激发学生有进一步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等。

基础医学院评选“金教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问卷调查表中的问题如下:

1. 你认为老师的课讲得好不好?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2. 你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吗?

A. 喜欢   B. 叫喜欢  C. 一般  D. 不喜欢

3. 听完老师的课后,你觉得有多大的收获?

A. 很大   B. 较大   C. 一般   D. 很少

4. 老师是否通过课堂提问或课堂讨论加强学生学习效果?

A. 经常组织  B. 时有组织

C. 很少组织  D. 没有组织

5. 本次课堂中,你认为老师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如何?

A. 很熟练,完全可以脱离教材授课;

B. 较熟悉 C. 不熟悉

6. 本次课堂中,你认为老师的课堂表达能力如何?

A. 表达流畅,易于学生听讲   B. 只是一般讲述

C. 语言生涩,难以理解       D. 没怎么关注

7. 本次课堂中,你觉得老师对于课堂气氛的调动能力如何?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8. 你对本次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程度)如何?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9. 你认为教师对相关新知识、新进展了解情况和引入课堂情况如何?

A. 熟悉,经常引入    B. 较熟悉,偶有引入

C. 一般,很少引入    D. 不熟悉,几乎没有引入

(五)“金教鞭”工程实践过程

首先根据细则办法初步遴选了15名教师参与评选“金教鞭”教师,涵盖基础医学各主要课程授课老师;其次分别对15名老师,采取定期安排听课评议、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评议(理论课不少于20%,实验课不少于20%);最后由院教学办对每堂课的评议结果进行收集、统计;对授课老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

三、结束语

1. “金教鞭”工程体系的建立顺应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2. 突破了以往的单一以“静态指标”为主要评价体系进行评选,而补充一种以学生、青年老师的受益等为标准的“动态指标”体系(如:生动性、启发性、互动性等)来进行评价。另一方面突破教师“精心准备”的特定科目授课评价的“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建立一种随机的听课、评课体系来考察教师授课质量。

3. 方案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教师授课质量和效果,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了老教授“传帮带”的作用,培养了青年教师人才;促进了青年教师热心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4. 探索“金教鞭”称号纳入职称晋升晋级指标体系的可能性和方式。“金教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督导人员数量的扩大,增加了学院业务办公室的工作量和难度以及劳务报酬开支;还有可能因为上级领导的认同感差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一定能够大面积推广;对于学生的问卷调查,未归纳形成一份科学的统计结果,以后随着调查样本数的增加,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形成科学结论,为学院乃至学校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红恩,王玉国,高丙成.2020年基础教育十大亮点[J].教育评论,2021(2):3-7.

[2]董庆伟,张永振,仝克勤,等.加强实验教学督导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47-149.

[3]高琪凤.上海市高校教学督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4]富欢.高校教学督导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5]刘亚兰.高校多元教学督导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2021(3):53-5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