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视频检验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唐松泽 周楠
摘 要:文章主要就课程思政融入视频检验技术课堂教学进行的实践与探索进行论述。首先就课程思政的背景进行介绍,其次简要介绍视频检验技术课程内容及目前面临的思政困境,然后就发掘和融入课程思政提出一系列对策,最后进行课程考核的探索并得出有效的结果。表明课程思政融入视频检验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是成功的、有效的,期待能为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借鉴,更好发扬思政育人的教育机制,增强教师思政理念和教育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视频检验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3-0073-05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o the teaching of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Firstly,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as introduced, then we briefly presented the content of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urse and the current dilemm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ater,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explore and integrat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inally, we carried ou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assessment and obtained some effective results. It shows that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o the teaching of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is successful and effective.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better carry forward the educational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enhance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and educational abilit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ation
200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使大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1]。
2016年12月7日-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
课程思政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培育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体现了坚持党对高校思政工作主导权的根本要求,强调了把握课程所必须承担的价值属性[3]。课程思政不是要单独开设一门课程,也不是要把专业课、通识课讲成思想政治课,而是要在所有开设的课程(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要深入挖掘且要融入“德”的元素。因此,任何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都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以课程本身作为出发点,要求所有授课教师在属于自己的课堂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育人导向,开展思政资源渗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
但从目前的形势看,高校中的专业课思政教育存在“离散独立”或者“无所谓”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于 单独开设的思政课,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专业课专注于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尽管是同向同行但却各自发挥。归根到底是“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具体到视频检验技术这门课,需要从授课教师思政修养、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讲授、课程实践、课后交流等方面层层尝试、落实将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思想政治因素。做到视频检验技术的课堂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场所,还是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地方,做到全教学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视频检验技术课程介绍
视频技术作为重要的案件侦破手段之一,在公安实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频检验技术作为一门公安专业基础课,是顺应新时代公安业务发展需求开设的。主要讲授视频的基本知识、视频图像处理、视频人像重建技术、视频检验和视频图像分析与应用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初步掌握视频基本知识、视频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常用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的使用,掌握常用的检验方法、视频中人像和车辆检验方法,了解视频处理与检验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要求;具备为案件侦查提供有价值视频信息的能力。
二、视频检验技术的课程思政困境
事实上,开办视频检验技术课程的警校在其课程大纲中均规划了课程思政内容的培养目标。尽管名目略有差异,但内容上大同小异,均希望由此实现对于未来预备警官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塑造,然后受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以及授课教师的思想觉悟不足,政治站位不高,视频检验技术的课程思政存在如下困境。
(一)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学习相互独立
在大学,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均有很大部分把课程分为两种:政治课和专业课,而且很多时候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枯燥无味,对找工作没有帮助,缺乏学习的动力,而专业课才是硬实力、真功夫;因此,以找工作为导向的学习过程,绝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够认真,态度有待端正,但专业课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或者全面的偏向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严重缺乏思政元素,这就导致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相互独立,缺乏交互联系。
(二)课程考核缺少素质考察环节
警校培养的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的考核环节中,专业知识是可以用标准化考察考核的;但是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了应有的高素质,这是难以衡量的,也是难以考核的,并且在专业课的“平时分”和最终考核中也没有明确的评判方案。
究其原因,视频检验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授课教师更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课程思政的融入。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合理布局教学与考核方案需要进一步创新优化。
三、视频检验技术课程发掘和融入课程思政对策
课程思政融入视频检验技术课程不需要任何刻意的机械强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保持对党忠诚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视频检验技术课程教育充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前期的实践探索,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各环节交叉融合,同向发力
课程思政的主体是学生,主导者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焦点还是学生,因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体系是主方向、大潮流。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各种思想冲突、交叉、融合,网络的自由畅通为大学生接受来自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当这些声音让各类学生产生彷徨和怀疑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成为其定海神针。视频检验技术课程的受众是未来的预备警官,“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工作、纪律严明”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他们学习这门课的最终落脚点,作为教师需要寻找合适且广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针对视频检验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我们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各环节交叉融合,同向发力”的课程思政融入视频检验技术课堂教学探索方案如图1所示,将教学环节大致分为思想政治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环节,力图通过各环节的分工与融合,合理、有效、针对性地同时同方向实现同一个目标:思政育人、课程育人。三个内容的施教环节在“同向”方面,政治方向做到一致,坚持习总书记的“十六字”方针,培养合格的预备警官;文化认同统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同行”方面,实现师生步调一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发挥各类环节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彼此之间综合育人功能,将各类课程的“同向”教育内容在“同行”中有机整合、交叉渗透、协作共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育人共同体。
(二)提升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需要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专业特色,与此同时,在课后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了解实战单位的最新需求、汲取学生们关于授课本身的反馈,及时调整、探索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方式和思政理念需要引导相结合的地方,有效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理念[4];其中思政内容要精确实用,要积极向上、贴合教学设计,方能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路并且做到润物细无声,进而引导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横向发展、纵向延伸。
(三)改变传统课堂授课形式
传统的单纯的教师课堂理论传授一直为教育界诟病[5],视频检验技术更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检验过程。因此,在理论课上可以设置话题,让学生以讨论、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合理引入思政元素[6],课程设计的教学思路类似如图2所示,具体的课程章节安排见表1。例如讲授视频技术基础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播放伦敦地铁爆炸案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畅谈国内外的安全形势,感受祖国的繁荣稳定和谐,教师及时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实验课的教学环节中,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例如针对模糊车牌恢复的实践环节,车牌是一辆汽车的身份信息,对嫌疑车辆牌照的清晰度进行提升可以减少实战单位无谓的排查时间,提高办案效率,降低嫌疑人进一步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自行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积极向上、不畏艰难、有社会担当的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