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 刘涛 李志成 郭恒光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0

摘  要:军事院校近年来不断改革转型,部分装备课程由于教学装备缺乏、结构复杂、原理抽象等原因,教学实施较为困难,影响装备课程的教学效果。某型导弹发射装置课程组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开发以“三维数字模型”“信号流程示教软件”“课程教学软件”为核心的教学资源,提出了以“结构拆解-原理讲解-操作研讨-故障分析-验证提升”为基本流程的“递进研作式”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

关键词:教学改革;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3-0121-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ilitary academies were being constantly reforming and transforming. Due to lacking of teaching equipment, complex structure, abstract principle etc., some Equipment courses were difficult to teach, which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course group of a certain missile launcher has carried out teaching reform work by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developing teaching resources with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odel", "signal flow teaching software" and "course-teaching software" as the core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gressive research type" with the basic process of "structure disassembly, principle explanation, operation discussion, fault analysis, ver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 was created and tried, which had made good reform results.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Equipment cours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model

军事院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军队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军队的战斗力生成[1]。近年来,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后,部分工程技术院校向兵种指挥院校转型,教学装备缺项明显,严重影响了装备课程的教学效果。某型导弹发射装置课程是培养该专业学员岗位任职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的核心课程,但受限于装备缺乏、结构复杂、原理抽象等,教学实施较为困难,教学成效有待提升。课程组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了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

一、教学现状分析

改革之初,本门课程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实施困难

本门课程主要讲解某型现役主战导弹发射装置的系统组成、装备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等内容,其中系统组成、装备结构、工作原理等理论内容相对复杂、抽象,课堂教学中仅依靠现有装备图片、部队训练视频,难以形象生动地教学,学员难以理解[2],而使用维护内容的教学条件仅有该型装备的发控模拟器,且模拟器的硬件结构、连接方式等与实装多处不同,教学实施困难。另外,学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仅能依靠课本、笔记,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课堂授课模式单一,学员参与度不高

课堂教学仍然主要采用“PPT+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员依据教学内容安排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员被动接受,课堂参与度较低,课堂气氛不活跃[3]。另外,由于训练任务重、课程安排多、主动性不强等多种原因,学员预习不够,更加难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课程率先采取了研讨式、专题式等新教学模式,但学员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有限,创新试点一般停留在个别章节和个别知识点,效果一般。

(三)教员教育理念陈旧,信息化课堂的组织驾驭能力不足

课程组教员教学思维仍停留在“教员主动教、学员被动学”的传统教学理念[4],主动革新教学模式动力不足,同时局限于军地两个系统交流渠道相对较少,教员信息化视野不够开阔,急需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加入信息化元素,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学员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

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课程组教员积极探讨信息化条件下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方案,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建设和改革工作如下。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针对课程缺少教学装备的实际,根据课程内容模块和知识点要求,课程组通过自研、外协等多种方式,制作了“某型发射装置三维数字模型”“某型发射装置信号流程示教软件”“某型导弹发射装置课程教学软件”。三维数字模型不仅能全方位展示发射装置的外形特征和设备位置,而且能够采用爆炸视图的方式呈现装置设备的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让学员直观掌握装备的系统组成、装备结构等内容,弥补了无整体实装的不足;信号流程示教软件,如图2所示,将各设备之间的信号连接关系直观地展现,并依据任务模块不同,利用动画方式将信号流程走向动态呈现,同时配合相关设备动作或界面显示的变化,从而使得导弹发射工作流程和装置设备工作原理一目了然,将枯涩难懂的原理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课程授课软件在课程知识点体系的基础上,将各章节相关教学素材、知识模块整合起来,便于课堂教学和学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建立整体知识体系。

通过上述教学资源的研发,实现了课程“体系化建设、形象化教学”,提升了教学成效,同时也为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条件基础。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以提升部队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因此装备操作和故障排除是课程教学的两大重要着力点。在进行各子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创造性提出以“结构拆解-原理讲解-操作研讨-故障分析-验证,提升”为基本流程的“递进研作式”教学模式改革:首先,依托装备三维模型和信号流程示教软件,直观分析讲解装备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将学员分组研讨装备操作步骤,即如何进行设备操作才能实现相应信号传递和装备相关动作。其次,各组代表进行阐述与讲解,相互提问、质疑和研讨,从而在教员的讲评中得出正确的操作流程。再次,教员设置装备常用故障,让各组学员通过结构和原理分析,确定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利用装备虚拟实验软件进行验证或由教员进行确认。最后由教员对本次递进研作式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对其中暴露出来的弱点问题和重点内容进行着重讲解。“递进研作式”教学模式基本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学员阐述操作步骤的图片如图4所示。通过有序的研讨验证总结,有效夯实了学员的装备基础理论和岗位操作排故能力。

同时,要求学员利用课程系统教学软件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从而形成完整的学员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讲解研讨、课后总结提升的教学链条,实现学员学习的“内容多样化学习、知识集中式研讨”,提高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成效。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讨推演、总结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教员信息化能力提升

课程组教员原先固化于“教员主动教、学员被动学”的传统教学理念,主动革新教学模式动力不足,同时局限于交流渠道较少,教员信息化视野不够开阔。为强化教员理念更新、提升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不断提升课程信息化改革教学成效,课程组采取了“走出去培训见学、引进来演示讲解、坐下来交流研讨”等多种措施提高教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组先后赴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信息化改革先进高校进行参观学习、观摩信息化课堂教学、参观智慧教室建设,邀请山东理工大学等地方高校信息化改革负责人来校进行经验交流,并聘请信息化技术公司人员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组织参加军内外各层次各类型教学改革培训班和研讨学术会议。通过上述专项工作,不断开阔了课程组教员的教学视野,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内部公开课、教学研讨等方式,不断推进教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成效落地,提高课程改革力度。

三、改革成效

自2017年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以来,完成了信息化资源的的建设和首期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主要成效如。

(一)提升了课堂教学成效

1. 利用信息化授课资源,装备结构和工作原理变得直观易懂,教学施训更加流畅;通过资源分享,学员较好地预习了部分知识点,减轻了课堂讲授压力。

2. 应用“递进研作式”教学模式,学员深入探究装备操作使用深层次知识,知识掌握更为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频繁,学员学习主动性大幅度提高,研讨激烈,如图5所示,学员讲解踊跃,提问较为深入。

3. 课程考核成绩得到大幅提升。2020年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后,课程理论考核平均成绩达到了82.3分,比前几年的平均成绩提高近8分。

(二)提升了学员综合素质

信息化综合教学改革将课程知识串成了整体,回顾和掌握知识条理性强,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从而使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学探索后,学员的总结报告反映出,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有了很大的收获,特别是在团队协作、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等方面得到集中认可,反馈情况中前五位分别是学习成绩、分析问题能力、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如图6所示。

(三)部队演练成效显著

该批次学员在参加后续部队装备演练过程中,部队官兵普遍反映学员装备知识掌握扎实,能够独立操作相关装备台位,如图7所示;具有了一定的故障分析能力,如图8所示,具备了各操作号手基本的专业素养,能够胜任相关的专业岗位,为装备演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圆满完成独立演练任务。

四、结束语

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和授课模式改革,是军兵种院校克服装备配备不足、理论讲解困难、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的有效手段。装备课程应立足部队岗位任职需求,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并借鉴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锐意创新,不断提升军队院校教学效果和军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华,韩统,唐上钦,等.关于加快推进军队院校装备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93-97.

[2]高磊,白林越,马青娜,等.院校装备教学研究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30):174-175.

[3]崔凯波,熊超,马久河,等.在线教育对军队院校装备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9):85-87.

[4]宋彬,孔凡,王文军,等.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军校装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9(1):125-12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