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发展史略
作者: 杨云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自1952年至今的发展历史,解读其七十年风雨历程,从个旧矿业技术学校图书室发展至今天的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始终秉承公平、开放、共享的理念和传统,以“读者为中心,服务为主导”为宗旨,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图书馆;发展史;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3-0189-04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Kunming Metallurgical College since 1952, this paper interprets its 70-year course of trials and hardship, from the Library of Gejiu Mining Technology School to today's Library of Kunming metallurgical college. The Library always adheres to the concept and tradition of fairness, openness and sharing, and takes "readers as the center and service as the leading" as the purpose,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library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he library.
Keywords: library; development history; reader service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自1952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由个旧矿业技术学校图书室-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图书馆-昆明冶金工业学校图书馆-云南矿冶专科学校图书馆-昆明冶金专科学校图书馆演变而来。回顾它的发展历程,总结发展中的经验和问题,将对今后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一、艰苦立业的初创时期(1952年-1982年)
1952年,云南省个旧矿业技术学校在个旧城三义庙成立,设立个旧矿业技术学校图书室,这是图书馆的前身。为了帮助学校搞好教学,云南省文教厅本着“因陋就简”“相互调剂”的原则,将云南省昆明工业技术学校采矿科原有244册图书调拨至我校,成为图书馆的首批藏书。
1954年,学校搬迁至昆明荷叶山,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下文将学校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成立了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图书馆,设于教学大楼中,面积约360 m2。1956年,学校上级部门变更为冶金部。
1958年,冶金部下文将13所中等专业学校划归地方直接领导。云南省冶金局下文:“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现改为昆明冶金工业学校”,图书馆更名为昆明冶金工业学校图书馆。为使学校教学工作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要求,便于教学工作的进行,1961年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云南省冶金工业厅向省建委提出申请,拟在1961年内增加我校图书室2 520 m2,以及实验室等,资金由学校勤工俭学结余资金中解决。
1977年,学校恢复招生。1982年,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达到15万册,共有9名工作人员为师生读者提供图书闭架借阅服务。
二、建设独立馆舍的过渡时期(1983年-1997年)
随着学校的壮大发展,为满足办学需求,学校多次向云南省冶金工业厅等上级部门申请建盖图书馆。这一时期,图书馆建成独立馆舍,通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增加馆藏图书总量和服务内容等方式,为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3年,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云南省冶金工业厅向省计委提出申请,拟在1983年至1985年在我校建成建筑面积3 000 m2的图书馆,资金由冶金工业厅自筹解决。198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下文“同意建立云南矿冶专科学校,目前与昆明冶金工业学校合办,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学校升格为大专同时保留中专招生。1986年8月,建成六层钢混图书馆大楼,面积4 856 m2。大楼建成后,建筑面积比原馆增加13.3倍,为图书馆的第一座独立馆舍,一直使用至今。
1987年8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昆明冶金专科学校。1992年9月,云南省教委下文,学校更名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更名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1997年,图书馆开始进行以计算机管理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增加计算机设备投入,建立馆藏图书数据库、引进“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计算机应用文献数据库等。实施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在全馆设15个岗,制定考核检查办法和内容;成立“学生管理委员会”,吸纳部分贫困及优秀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新增200个座位的自习室,拟开放具备几万册藏书的全开架服务大厅。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达到24万册,报刊600余种,阅览室6个,阅览座位500多个,为师生读者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年接待读者近6万人次。
三、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发展时期(1998年-2007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图书馆开启了信息化建设进程。馆藏资源总量特别是数字资源量快速增长,初步建立了数字化和多媒体的服务环境,资源建设、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逐步向现代化迈进,开始注重专业化队伍建设。
1998年,图书馆启动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管理自动化、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十年建设目标。启用ILAS5.0计算机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采访、分编、流通及期刊管理的计算机管理服务,共装备实达终端机18台。购买3个数据库,开始为读者提供计算机光盘检索服务。
2000年,为适应计算机集成系统的管理,按工作程序设置岗位,对各个部门及岗位的工作管理提出质量要求,制订《冶专图书馆工作质量管理规程》《冶专图书馆工作质量管理奖惩要求》。重新修订《图书馆读者借阅规程》,使读者有章可循。开展新生入馆教育,首次开设文献检索课,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能力,开启了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2002年,图书馆完成ILASⅡ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升级,接入校园网,实现了图书馆图书和期刊从采购、分编到流通及经费项目的计算机管理,实现了中文书目数据的网上检索查询及网上交流,并首次开通图书馆网站。购买容量为2.5 TB的磁盘阵列并存储了21万册电子图书,建成了40台座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初步具有数字化图书馆的雏形。
2004年,云南省建材学校、云南省物资流通学校并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三个学校图书馆合并组成新的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实行三校区办馆:莲华校区图书馆、材料与机械学院校区图书馆、 物流与交通学院校区图书馆。
2006年,为了加快改革,配套做好《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机构改革调整方案》,调整了图书馆下属机构,原“采编部”变更为“文献资源部”,原“情报阅览部”变更为“信息技术部”,原“流通部”变更为“流通服务部”,设立“学校图书馆”派出机构“学校图书馆材料与机械学院图书管理部”“学校图书馆物流与交通学院图书管理部”。启动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方案,开展两个图书管理部资源与校区图书馆资源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整合,实现学校图书资源在校园网上共享。5月起实行“借阅藏一体化”的全开架借阅服务模式,重新布置借阅厅,形成以读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布局方式。图书馆的服务从传统的图书外借、阅览工作,发展成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读者服务体系。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提出“公平支持专业办学,新办专业优先支持,重点专业适当倾斜,特色专业长久保障”的中文图书采购原则,中文纸质图书采购开始全面实行招标采购制度。
2007年,重新修订了《图书馆规章制度(试行稿)》,并进行了汇编。磁盘阵列扩容至7 TB,数据库增加至11个。至此,图书馆完成了管理自动化、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建设目标。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图书购置经费逐年增加,电子资源的大量购入使馆藏资源总量快速增长。截止到2007年,馆藏图书总量达到80万册(件),年接待读者19万人次,其中到馆读者13万人次、电子资源访问量6万人次。伴随图书馆的发展,一支结构合理、多层次、高素质的专业队伍逐步形成。2007年全馆共24名工作人员,学历构成:硕士及在读硕士6人,本科8人,大专7人,其他3人。全馆人员职称构成: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0人,其他2人。专业涉及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经济管理学、外语和计算机科学等。
四、面向现代化的开放时期(2008年-2017年)
新馆舍的使用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为图书馆带来全新的面貌和服务。宽敞舒适的阅读环境,类型丰富、数量庞大的馆藏资源,方便快捷、灵活多样的资源访问方式,多学科、高素质的专业服务队伍,使图书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图书馆提出数字化建设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构建一个基于云架构的数字图书馆”。在物流与交通学院校区图书管理部、材料与机械学院校区图书管理部分别建成30台座、25台座的电子阅览室。
2010年,在莲华校区新建110台座电子阅览室1个、改建50台座电子阅览室1个,三个校区的电子阅览室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全年共计接待读者4万余人次。配合学校新校区建设,关心和关注新校区图书馆的设计与建设,积极为新校区图书馆的建设出谋划策。12月,首家接受了云南省教育厅对云南省高职高专图书馆工作的调研。从体制与管理、办馆条件、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学术研究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七方面进行归纳,撰写了《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调研自查报告》。图书馆磁盘阵列扩容至11.5 TB,数据库增至13个。
2011年,新馆开馆前,在安宁校区创新大楼设立了临时馆,提供图书借阅、期刊阅览和电子资源查阅服务,及时满足了新校区师生的信息资源服务需求。总结多年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工作,组织承担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师,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编写教材《信息资源检索》,并于2月出版。11月承办了以“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资源共享”为主题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暨2011年年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研讨平台,对增进同行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年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为CALIS省中心成员馆,共享系统内的书目数据、外文资源等。
2012年,完成安宁校区图书馆一期建设,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安宁校区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新图书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全馆采取单一进出口,藏、借、阅一体化的开放式服务模式,与图书馆的资源门户网站共同构建起高效、便捷、多样化的综合服务体系;数据中心服务器采用虚拟化管理,数据库增至18个;加入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积极参与区域性资源共建共享。
2013年,在学校的支持下,安宁校区图书馆延长每日开馆时间,实现周末和节假日正常开放,方便师生使用图书馆,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们与书为友,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图书馆在“读书文化月”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推出“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首届读书日系列活动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滋润心灵”为主题,举办了系列讲座、有奖征文等十一项活动。进一步规范书刊采访订购工作,在继续推进中文图书招投标采购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中标图书供应公司所提供图书与服务的质量监督,努力确保馆藏图书质量的提高。为方便读者借阅,图书馆克服技术难关实现校园一卡通与图书馆数据的对接,启用校园一卡通进行读者借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