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校企协同培养新商科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及深化
作者: 郭磊磊 李粉红 周小婷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7.002
摘 要:文章通过对2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校企协同培育商科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融合学校及社会需求、高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协同培育学生、校企协作共同管理等具体途径。最后,提出培养新商科创新型人才的开放办学理念、提升水平、改善政策环境、优化管理模式等校企协同合作深化方向。
关键词:国际化视野;新商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7-0006-05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open economy to a higher level,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lock chain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s more urgent.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usiness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of 20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business talents. The study includes the specific ways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social needs,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enterprise trainer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common management and so on.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deepening direc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ch as the open school running concept, improving the level, improving the policy environment and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mode.
Keywords: international vision; new business;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pplication 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进入新世纪以来,商业的3.0时代已经完成了由过去的传统商业实体店到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已经进入互联网线上加线下的发展阶段,新商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人才需求的变动出发,考虑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创新的可能,从学生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教育链上的创新。2007年上海财经大学同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培训企业进行合作以来,中国高校国际化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近年来,一些招生规模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将ACCA纳入本科教育中,进行了基于ACCA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商科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境内外双向交流的“跨境”合作模式,需要“本土的国际化”和“国际的本土化”,ACCA职业教育与本科学历教育相结合是商科人才国际化培育的重大创新,所以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国内外交流培育模式是培养新商科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比20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ACCA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管理部分的改革要求,并提出确保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国际化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传统商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每隔几年进行修订,目的是符合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随机抽取20所学校①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截至2020年的最新版本)进行对比研究,选择时主要考虑遍布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包含综合型、应用型大学两个层次。
(一)传统商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无法符合时代要求
新时代下商科人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尤为重要,但传统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不够强烈。在培养目标中明确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学校只有4所高校,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他16所高校并没有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相关表述。而在具体表述中,4所高校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强调国际惯例与法规,比如强调培养熟悉财经法规和国际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以及熟悉国际会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另一类则强调国际视野,如培养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以及应该了解国内外会计、审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所以,从培养目标方面,传统培养模式的商科专业涉及国际化素养培养较少,仅仅强调了解专业的理论前沿以及一些国际法规、惯例。
传统高校商科国际化素养的培养课程仅仅局限在专业英语、国际贸易等零星课程的开设,未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可以看出会计专业的培养包含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应用型、复合型的特点,教学体系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也包含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相辅相成的课程链条,但是在国际化商科人才培养方面并没有体现系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包含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专业英语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还有一部分知识零散地分布在经济法、经济学等课程中。
(二)传统商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无法符合社会要求
打造创新型社会需要学生接受系统的创新教育,传统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导向不够强烈。大多数高校将培养目标描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仅5所高校描述涉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西部高校更加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型实务能力的培养。5所高校在具体表述中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两类:其一落脚于基本素质的培养,主要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其二比较模糊,仅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并没有更加详细地描述。
传统高校商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创新型人才培养未成体系。通过对表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多数学校将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两类,理论课程包括创业基础等通识必修课程类别以及按照获得最低学分的方式选取通识选修课程,而实践学分则可以通过创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学术讲座、志愿者服务、社团等公益活动获得。这种通过必修或选修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具体课程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得创新创业更具操作性,但是由于面向全校学生,对经管类专业学生不具针对性,而且对经管类专业中的管理模式、销售模式创新着墨甚少。
(三)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无法满足职业发展需求
传统商科专业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经济社会需求较为广泛,会计学等专业学历层次覆盖中专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基本规律表现为学历层次越高,理论性越强,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传统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理论不够深入,无法支持企业财务实践,而财务软件不断推陈出新,学生应用能力弱化现象,出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割裂的情况。
从所选择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首先,大部分高校商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均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17所高校的培养目标中有明确的表述,从具体的描述中,表现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强调,关于培养“……的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扎实”等描述的高校达到9所,而强调会计的应用能力,则为7所,大多表述为“具体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能从事会计、审计、税务等相关业务”;其次,从课程设置上看,传统商科本科更加强调理论知识的相互衔接,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的联系,对于针对实操能力的课程尚未形成体系,仅为会计信息化等少数几门课程的设置;再次,从课程大纲中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课程的讲授还是以理论学习为主,针对具体课程的电算化应用涉及较少,显然这并不符合信息化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最后,传统商科本科人才培养的环境更倾向于较为死板的学历教育,并没有体现出灵活多变的社会对商科人才的需求变化。
(四)传统商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无法符合教育改革要求
打破校园界限,实现学校与社会融合,传统高校商科国际化课程的讲授内容及方法脱离专业需求,无法符合教育改革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深入,通晓国内外会计准则与管理实践的国际化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商科国际化人才需要培养学生了解国外商科理论知识、国外政策法规以及掌握专业知识等,一方面要求学生提升英语的阅读、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对专业概念以及国际会计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但根据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大纲和学生反馈,可以看出大学英语作为所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教学目标与英语等级考试结合,而专业英语有部分高校依然是英语专业的老师讲授,也集中在英语知识的学习,无法对接商科类专业的国际实践,而国际贸易等课程则更多集中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讲述,无法聚焦国际商务合同等具体实践的讲授;政策法规以及理论前沿等课程也出现课程内容陈旧,无法反映目前国际商务贸易现状。
创新类课程内容分散,无法完全符合外企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类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社会需求,而目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入改变了行业,创新应该针对行业具体的变化以及趋势进行分析,但是对比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大纲发现:第一,大多数创新类课程内容比较陈旧,基本包括概念、理论特点等方面,较为死板生硬;第二,大多数创新类课程的讲授方式依然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无法适应目前大量财务软件应用到社会实践的现实;第三,课程的考核方式依然采用考试,特别是理论考试的方式,并没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综上所述,传统商科教学模式存在无法完美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问题,也无法实现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商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将ACCA纳入到本科商科专业教学的实践如火如荼,分析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一种思考。
二、校企协同培养新商科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
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提升教学效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反馈教学,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ACCA教改班”通过选取学员,制定独立班级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将ACCA教育融入到本科学历教育中的一种方式,相较于通过学生进入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等传统方式,校企协同的方式更直接,双方共同介入教育程度更深。
(一)人才培养方案融合学校及社会需求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针对学员定制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教学内容和科学构建教学体系,融合两种人才培养目标,要兼顾职业导向的考证教育以及素质导向的学历教育双重目标。一方面,ACCA考试基本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要完成F1到F9九门考试,而学历教学基本在大学四年级前完成,期间还要完成认知实习、创新创业教育等学历教学环节,用于ACCA备考及考试仅有二三年级2年时间,每年平均要完成约5门以英语为阅读及写作语言的专业考试,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英语学习,任务量较重;另一方面,虽然学历教学不同于ACCA教学具有明确的目标,但了解和运用广泛的学科知识、应用财务软件以及撰写学历论文等任务对于ACCA教改班的学生同样是一种挑战。
两种培养体系的融合要学生融会贯通国内外两种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相同与不同点。ACCA教改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包含ACCA考试的课程体系,同时包括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会计学或者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两种课程体系是基于国内外不同的经济环境所建立,经济法、财务会计、财务报告等知识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对于会计基础或者称为会计师与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偏理论的课程,其知识点基本相同或相似,仅表现方式有所不同,教改班学生可以选择ACCA课程进行学习;对于审计、税务以及经济法等有明显差别的课程,为了兼顾两种教学目标,教改班学生均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