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革命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革新发展

作者: 蒙冰峰 姚璐莘

摘  要:弘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我革命精神,积极推进高校思政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时期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话题。高校思政课的终极目标就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在实践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将其积极主动融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进行高校思政课理念、内容、目标等方面的创新,可以使高校思政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开创高校思政课新局面。

关键词:自我革命;思政课;革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7-0177-04

Abstract: Carrying forward the self-revolutionary spirit of not forgetting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keeping in mind the mission, actively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primary tasks and core topics fac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The ultimat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practice, we must always remember the original intention, keep in mind the mission,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pirit of self-revolution, and actively integrate it into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actice, innovations in the concepts, content, and go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can rejuvenate and revitaliz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create a new situa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self-revolu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当代中国已经步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要进一步实现中国梦蓝图,作为百年大党的中国共产党重任在肩,怎样维持政权的稳定,怎样保证党的活力性和先进性,怎样获得全人民的支持与拥戴,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予以充分的思考,并从根本上进行问题的解决,也是如何让中国实现强起来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一代人肩负着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担当着这个时代的重任,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四个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回顾和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骄人的成就,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革新发展。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建设而言,在实践与理论上必然遇到变不变革、向什么方向改革创新、如何改革创新的问题。确立什么样的革新观,已成为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高校思政课的终极目标就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实践中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将其积极主动融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进行高校思政课理念、内容、目标等方面的创新,可以使高校思政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开创高校思政课新局面。

一、把握党的自我革命性鲜明特征,与时俱进地革新高校思政课理念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强国必先强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来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力量,强化主体责任,在历史的实践长河中由弱到强,不断累积发展经验,逐渐走向繁荣与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剖析了目前我党存在的内部矛盾与问题,提出了我党当前的四种危险,即消极腐败、脱离群众、能力不足以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要求全体党员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严格反省作风问题,严守党章党纪,为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作出贡献,要勇于面对困难,努力攻克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难题与矛盾。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充满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通过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决心与信念。

“自我革命性”这一鲜明特征是高校思政课理念创新的实践根源。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其表现为个体深刻地进行自我反省,并在此基础上警醒自我并否定自我,最终实现超越自我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革命性行为,是个体最反映实质内核的特性,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很重视反思,他认为,反思是思考者针对自我思想的思考,反思具有自觉性的特点,是为了让思想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而对于高校学生来讲,在排除外界控制力量的条件下,在理性、独立地判断与决定自我思想和行为取向的基础上,通过自我革命对这些自我的思想进行思考和反思,表现在知识吸收、人格健全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需要脱离书本的束缚和对老师的依赖,培养独立自主的思维,利用思政课教学活动不断地完善自己,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学习,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不断丰富和健全自我的思想体系,由此来约束自我的行为。

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自我革命的本质,即“主体在主动与自觉意义上的自我扬弃”[3]。要革新高校思政课,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首先在理念上树立起以自我革命性为基本内核的主体间的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以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的统摄下,联系贯通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与观点,它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有着直接的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打破了主客二分的传统范式,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自我革命性,将普遍交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主体间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只有在这个阶段上,物质生活和自主活动相统一,而这点也适应于个人向完整个人的发展和一切自发性的消除。并且,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同样适应于同过去的被迫交往向真正作为个人参加的交往的转化[4]。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话指出,人是独立的主体,人和人是主体和主体的关系。就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亦是学校发展的主体,他们之间属于主体间的关系。长久以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没有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摆在平等地位,都只是单一强调教育者主体地位和作用,或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主动意义上和自觉意义上没有自我扬弃和自我革命。因此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主体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自我革命性。

二、发挥党的自我革命性基本原则,求真务实地革新高校思政课内容

从本质上来看,我党的百年建设史与七十多年执政史就是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升华的自我革命史。中国共产党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从党的发展历史看来,我们党是积极总结历史实践经验的政党,是善于反省与思考自身不足并勇于改正从而不断走向强大与成熟的政党[5]。自我革命是强党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要保持自身的活力与生机,就必须要坚持强化自身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自我革新能力。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6]。而这一伟大觉醒和伟大革命的主体正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6]。在积极面对改革开放与长期执政条件下的各种考验与风险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身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地位,一步步推进党的建设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强化自身主体责任担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厉打击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绝不放过任何贪污腐败行为[6],所以我们党才能在革命性锻造中始终与时代同步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究其根本,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的优秀精神,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能够直面自我的问题与不足,并不断地克服问题与困难,实现自我的净化、提升、完善与发展。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独特优势,注定了我们党即使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也能长盛不衰。

高校思政课改革必须发挥好党的自我革命性优势,把握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原则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思政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6]。新时代的大学生诞生于先进思想的潮流之中,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所以在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能够感同身受,并将其转化于实践之中。其教育内容重点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观点、立场以及方法。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树立与提高个体意识与自我革命意识,尤其是在情感、信念与认知等方面,要强调意识的独立,不盲目跟风、不从众,要始终保持自我独立的思考,然而,有时候过于强调自我意识则会导致偏执,判断出现偏差。根据大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强化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以及方法教育,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开发,帮助其理解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主流价值观,并鼓励发展有意义的支流价值观,建立以主流价值观为主干的、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思想体系,让行为与思想保持一致,要形成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增强价值选择与判断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