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样板支部创建为抓手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实效及服务中心水平

作者: 徐冬梅 应海儿 苏根良

摘  要: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双创)工作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总体部署。文章结合浙江树人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中的工作实际,对标样板支部“七个有力”的创建任务和建设要求,对标学校党委提出的支部“堡垒指数”,提高站位,拉高标杆,“规定动作”抓质量,“自选动作”求特色。通过强化宗旨、创新机制、搭建载体、示范成果、展望方向等举措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及服务中心工作的水平。以党建引领促进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有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和使命。

关键词:样板支部;党建;工作实效;中心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0-0177-04

Abstract: The exemplary work of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work of quality and excellence creation are the general arrangements for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overall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ov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ing the extension of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Party governance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lfill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through virtue, and training new people of the era to take on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practical work of the First Party Branch of the Faculty of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through bench marking the "seven powerful aspects" create tasks and build requirements and the Branch "Fortress Index" proposed by the Party Committee of the University, toimprove the standing position and pull up the benchmark, through "prescribed action" to grasp the quality and "optional action" for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purpose, innovation mechanism, building the carrier, demonstration results, outlook dire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it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the level of service center work and effectively practices the task and mission of educating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hrough party building.

Keywords: model party branch;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effectiveness; center work

高校教职工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主体,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1]。中共中央在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时明确要求,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2]。

浙江树人学院创办于1984年,是一所由浙江省政协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社会力量办学本科高校。学校秉承“崇德重智、树人为本”的校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立德树人工作。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2018年12月,学校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支部以样板创建为抓手,努力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及服力中心工作的水平。

一、落实学校党委的顶层设计

学校党委强化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形成了由党委书记亲自分管、组织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二级学院党委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学校党委通过推行学科上建支部,制定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建立“支部四日”制度和“以一带三”工作机制,实施教工党支部“堡垒指数”管理,制定《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等进行支部标准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凸显党建引领在保证办学方向、凝聚发展共识、参与重大决策、推动学校发展、引领校园文化、维护师生权益和强化自身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认真对照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和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的建设要求和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以“红心向党、专心学术、潜心育人”为核心的宗旨,探索“以一带三”工作机制,深化“支部四日”制度,加强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品牌建设。以党建引领促进学科专业、科研团队、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有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和使命。

二、强化支部建设的宗旨意识

支部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党建工作新办法、党建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新途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领域。根据支部建在省一流学科上和特色专业上的特点,提出了“红心向党、专心学术、潜心育人”为核心的支部“三心”工作宗旨,不断提升支部组织力和党员的战斗力。“红心向党”即牢牢把握“党建育人”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引领教师守“为国植贤”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专心学术”即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学术规范、师德规范和科学伦理,弘扬科学研究精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潜心育人”则要求教师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任务要求和社会需求,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立志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3]。通过强化宗旨意识,引领党员教师成为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党建工作新办法、探索党建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新途径、探索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领域。也就是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带动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培育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创造好的工作业绩,得到好的社会反响。

三、创新样板支部的工作机制

为有效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不断提升支部组织力,筑强支部战斗堡垒,积极探索“以一带三”的支部工作机制。即通过加强党支部的政治堡垒建设,以支部书记和系主任交叉任职带动教学堡垒建设;以“双带头人”机制带动学科团队的学术堡垒建设;以党团共建带动学生班团成才堡垒建设。

教师党支部书记是党在高校的基层党组织的直接负责人,其政治思想、能力素质和精神面貌对教师党支部作用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17年8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要严格党支部书记选配标准,大力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支部通过落实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机制,选配既有教学科研能力又有党务工作能力以及具备过硬政治素质的教师担任 “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学术影响力和“领头雁”作用。根据学科特点组建有特色的学术团队,支部成员人人进学科,人人进团队。通过施行双带头人与新引进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学术堡垒,带动学科团队的堡垒建设。

党支部和团支部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组成单位。党团共建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党支部与团支部的共同建设,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要发挥党的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又要有效利用共青团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推动力[4]。高校党建带团建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党团共建是提高校园文化氛围的政治保障。因此,构筑党团共建育人体系,是新形势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途径。支部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实行学业导师制、强化学科竞赛和学生课题指导等举措,通过党员教师的示范模范作用,带动学生成长成才。

强化党员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科学合理设计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梳理和改造,利用生态环境类专业得天独厚的学术和教学优势,充分挖掘每门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宣传和贯彻生态文明理念。通过课程思政赋予专业知识教育课程以价值引领、思想教育的功能,更为柔性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5]。以“导师制”“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双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以“比赛和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组织形式,从应用问题出发,分解知识点,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论证、可行性分析、实践实现的全过程,培养其创新意识、科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在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中,使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等科研活动中来,打造好一堂最接地气的美丽中国建设“思政课”,引导学生在“双创”过程中完成从自我价值实现的“小我”向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大我”转变。

四、搭建样板支部创建的有效载体

(一)以“堡垒指数”争先为目标,强化支部基础建设

支部对标“样板支部”的建设要求,对标学校党委提出的支部“堡垒指数”,提高站位,拉高标杆,“规定动作”抓质量,“自选动作”求特色。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明确支部重点建设方向,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工作规律,拓展工作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支部的政治功能,健全党支部参与重要事项决策机制,支部书记及核心成员直接参加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直接参与学院重大事项、重要决策的讨论,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方面征询党支部的意见。对照学校基层党支部“堡垒指数”管理的指数考评标准,从支部组织、规范、作用发挥、品牌、群众评价等方面进行自评,制定支部堡垒指数提升计划,着力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两年的建设,支部在“七个有力”的各项任务中,均取得显著成效,在学校支部工作考核中,各项指标始终名列前茅。

(二)以“支部四日”为载体,强化支部堡垒建设

组织生活和支部活动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实施形式。创新组织生活和支部活动形式,有利于提升支部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党员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使党的理论政策方针有效地入脑入心入行。在样板支部的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深化以“支部学习日、党员政治生日、党员示范日、主题党日”为主要内容的“支部四日”制度,通过组织生活规范化、党性锻炼自觉化、作用发挥日常化,努力把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