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

作者: 黄宜军

工科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0

摘  要: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同向同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里,是我国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这个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文章以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为例,重构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一套包含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考核评价体系。课程改革实践表明,将专业课程中隐含的文化基因和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提炼出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给予学生在理想信念层面一个正确积极的精神指引,这样的教育对于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人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考核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1-0008-05

Abstract: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Chinese college teachers to complete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while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aking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nd constructs a set of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achievement degree of training objectives inclu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reform shows that it is very effective to extract the cultural genes and positive and correct values implied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o give students a correct and positive spiritual guidance at the level of ideals and beliefs while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is kind of education is very effective for training professionals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ssessment system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工科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约占总学习量的60%,因此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渗透思政教育,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开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等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2]。

因此,如何在专业课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中开展思政教育,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政治取向鲜明,职业素养优良的人才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如何在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专业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自动化专业课中开发课程思政元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传授学生知识又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品德,力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精细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而且拥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优良品质,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一、课程思政与工科专业教育的融合理念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3],凸显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体现了高校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转变。主旨在于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资源,将这些资源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4],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所有教师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职责。

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学习成果不仅是学生所知、所了解的内容,还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5]。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将“家国情怀、法治意识、职业道德”等德育因素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中,形成协同育人的效应,就应当在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要求,进而在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过程考核以及最终学习评价体系里体现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元素。

二、新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思政素养与专业素质有机融合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这门课程产生教学效果的总体预期和具体设定。它是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获取对应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素养。融合思政教育目标之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在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感知理论基础知识中蕴含的时代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以及科学家的家国情怀,领悟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独立思辨的能力;在了解构建计算机控制系统需要的接口技术、信息采集、传输技术,系统抗干扰技术,系统组态、集成技术的同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设计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以证明学习者初步具备解决计算机控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团结协作。

(二)修订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是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的,它是课程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内容按照功能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筑牢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主要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法。第二部分是了解支撑技术。这一部分主要学习构建计算机控制系统需要的技术,了解这些支撑技术在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现状。第三部分是学以致用,用学相长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几种不同核心技术的解决方案,了解制定计算机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基本思路、需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方法,初步具备设计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能力。在这三部分内容里,根据专业知识的教学进程,适当地融合进相关的思政内容,以期通过教学潜移默化地达成思政教育的目的,具体的做法见表1。

(三)重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是针对课程具有的特点,以学生总体学习产出为基础,以课程目标定位为参照,以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为依据,所设计的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通过具体评价结果来获知课程的完成情况和不足之处,再通过进一步反思总结反馈到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匹配这三个步骤中去,从而对建设方案不断调整优化,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考虑到思政教育目标与专业知识学习目标在表象上有较大的区别,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影响学生的人格,对它成效的评价不应该局限在某个学期内,而是在毕业生更长远的发展中去评价。思政教育的成效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知识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这一部分是以客观评价为主主观评价为辅的结构,突出过程考核评价。评价对象为学生个体。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另一部分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和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或者通过某一节课的教育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教育熏陶慢慢形成的。所以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主要是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是评价教师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情况,学生学习过程展现出来的态度、言语和行为以及对老师传递的包涵思政元素的案例记忆情况。为此本课程设计了两个方面的考核,一方面是考核教师是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是否顺势而为地开展了思政教育。对于教师而言课堂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地方,也是一个用自己的优良师风师德、思想品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熏陶学生的场所。上课时注意言行举止,不迟到不早退,着装大方得体、干净利索,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常规,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将积极主动的做事风格,乐观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做榜样;另一方面则是考核学生的日常课堂行为以及是否记住了教师所传递的正能量案例,按照教学大纲,有六次课进行了思政教育案例讲解,因此在上课时利用雨课堂的课堂考核功能设计了六次课堂考核,每次考核全部学生的平均成绩乘以权重即为本考核点的得分;另外还要靠和学生的课堂日常行为以及在团队协作中展现出来的行为是否符合课程思政目标的要求。具体做法如图2所示。

在这个评价体系里,对于教师层面的评价,目前我们采取做法是在期末用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评价问卷是针对评价体系中的五个评价点进行设计的。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堂实施成效

本课题的研究开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由于本校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楼宇自动化专业均开设这门课程,而且开设的学期也不尽相同,所以已经有三期考核评价数据可用于改革成效的研究。

(一)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数据采集

为考核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按照我们制定的评价体系要求,分别设计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方案,具体做法见表2和表3。

表格中填空题的得分是按次数计算的加权得分。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数据分析

以上课程思政改革理念和实施方案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实践数据见表4。

表中数据关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层面的评价结果都是满分,说明对于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做法,老师和学生都是能够接受且愿意配合的。

在思政知识和案例故事内容记忆层面,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率高达95%左右,而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记忆率仅为84%左右,这两个数据都是利用雨课堂的课堂测试功能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即学即考”得到的,如图3-图6所示,四个成绩分布散点图是2020年春季学期两个班学生在学习数字PID控制这部分内容时课堂考核的结果。

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差距,笔者认为是由于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一是专业知识相对思政知识复杂难懂,而且数量上专业知识也多很多;二是由于是项目实践试点,老师的刻意提醒以及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相对重视,这就导致了这样大的记忆差距。

从综合数据上看,在专业课程中顺势而为地开展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培育正确三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结束语

本文依托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专业课,构建了承载一定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在课堂上顺势而为地开展思政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使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的教育改革领域中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06-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2):114-119.

[4]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5]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6]李忠峰,刘蕾.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检测与过程控制课程为例[J].科研与教育,2020(3):176-17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