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协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
作者: 罗列 姚溱摘 要:当前,学院与书院双院融合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在双院融合的基础上,引入创业学院,提出三院协同的概念,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三院协同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在强化教育的创新创业导向、实现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拓展社会资源渠道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实现三院协同,要求创业学院、学院与书院在目标、资源、活动与考核等方面实现融合,要统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各主体资源优势、实现多元主体联合育人与建立统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估模式。高校可以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师考核制度与学生激励制度、整合创新创业师资资源,为三院协同提供组织、制度与师资保障。
关键词:三院协同;创新创业;新范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1-0045-04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s and academ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colleg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rilateral collabor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As a new paradig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trilateral collabora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whole university and expanding social resource channel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three colleges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objectives, resources, activities and assessment, including unify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playing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each subject, realizing the joint educ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and establishing a unified training evaluation model f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he universities can set up leading group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ork, establish assessment syste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ntegrate resourc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er so as to provide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al and teacher guarantee for the cooperation of the three colleges.
Keywords: three-college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new paradigm
一、问题提出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提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是实现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构建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供给、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不少高校成立创业学院,将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机构,该机构统筹与协调全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承担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实践甚至孵化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1]。创业学院在组织与人员上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
当前,书院制改革已经成为了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趋势。不少高校引入书院制的理念,积极探索学院与书院相互融合的双院协同育人模式。在双院协同育人模式下,学院与书院围绕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分工与合作,学院致力于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书院负责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与综合素质[2]。
在高校书院制改革背景下,创新创业工作深入推进,对学院与书院二元管理体系提出了挑战。学院与书院主要集中在高校内部的科研与教学资源上,同创新创业相关的资本、市场等校外资源相对不足,创新创业工作缺乏夯实的资源基础。另外,学院与书院工作所依赖的专业教师与辅导员队伍,他们往往缺乏创业方面的资源与经验,这也对学院与书院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供给带来一定的压力。在这一情况下,实现创业学院、学院与书院的三院协同,充分发挥创业学院在资本、市场与创业师资方面的资源优势,是应对创新创业工作压力与困境的有效路径。
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了三院协同的概念,以新的范式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三院协同指的是创业学院、学院与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工与协作的教育模式。该模式致力于明确创业学院、学院与书院各自的定位与分工,并引导三方在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三院协同价值
(一)强化教育的创新创业导向
当前,创业学院已经成为各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最重要的载体[3]。在三院协同模式下,创业学院参与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聚集,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撑。创业学院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学生管理之中,使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更为学院与书院所认同,促进学院与书院的资源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转移,夯实工作资源基础。创业学院通过加强与学院、书院的协同合作,还能够增加对相关单位工作的认知与了解,在他们的工作中寻求协同育人机会,并将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到相关工作之中,在更大范围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另外,在三院协同的模式下,创业学院与学院、书院进行工作沟通与协作,有助于增进学院与书院对创新创业工作的认识与了解。这有助于学院与书院认识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将创新创业工作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二)实现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
创业学院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织基础,具有良好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条件[4]。学院掌握创新创业工作的教学与科研资源,书院在动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如何实现不同主体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改变资源的零散化状态,是提升创新创业工作成效的关键。三院协同模式建立,实现了创业学院、学院与书院的相互协作,推动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创业学院、学院与书院可以围绕育人目标,整合师资、科研、学生与社会资源,避免因为资源孤岛而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成本。
(三)拓展社会资源渠道
学院、书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更多依赖于传统的校内教育资源,如专业教师、实验室、第二课堂活动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仅有赖于学校教育资源,而且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因此,学院与书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往往面临社会资源方面的瓶颈。三院协同的建立,推动创业学院与学院、书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的合作,有助于发挥创业学院的社会资源优势。
创业学院在政府职能部门、风险投资机构、产业园区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5]。创业学院的引入,可以帮助突破学院与书院在社会资源方面的瓶颈,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资源支持。学院与书院可以以创业学院为纽带,推动专创融合,加强与社会企业和行业组织的联动,为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更丰富的社会资源。
三、三院协同路径
(一)目标融合:统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学院与书院协同的过程中,以学习结果为导向是促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措施[6]。实现三院协同,要求创业学院、学院与书院统一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充分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三方可以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与牵头下,结合学校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目标,就学校创新创业具体人才目标进行沟通与协商,形成一个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作为指引三方工作的方向。
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三方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履行自身的职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7]。在知识目标方面,创业学院与学院依托第一课堂,帮助学生构建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创业学院与学院可以依托专业师资队伍,开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建构完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体系。在能力目标方面,创业学院以高校创业孵化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为抓手,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通过专业实践与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书院依托第二课堂活动,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在素质能力方面,创业学院引导学生立足社会发展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企业家精神,书院则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资源融合:发挥各主体资源优势
创新创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高校要根据把握协同共生性原则,推动创业教育生态各组成要素的积极联动,实现教育资源价值增值[8]。在三院协同模式下,创业学院、学院与书院要围绕创新创业育人目标,加强协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供给。
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有赖于丰富的资源基础。创业学院拥有市场与资本方面的优势,可以帮助创新创业项目对接行业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帮助项目突破资源与资金瓶颈。学院拥有专业技术与设备,能够为项目应对专业困境提供软硬件支持,提升项目创新性。书院拥有发动与组织学生方面的优势,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厚植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机。书院可以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积极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产生创意。
创业学院、学院与书院相互协同,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形成了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的闭环。学院可以依托专业教师与实验室,在创意基础上形成创新项目。对于一些具有商业潜力的创新项目,创业学院可以对接市场与资本,推动创新项目转化为创业项目乃至创业企业。创业项目与创业企业可以在运营中产生新的创意,并在三院协同的模式下建立新的循环,建立“创意-创新-创业” 的教育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