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与实践推进

作者: 刘卫星

摘  要:红色文化是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的独特现象,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可持续发展性。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体现在坚定政治信仰、激发爱国热情、提升文化自信三个方面。遵循发展和实践的规律,以实践的方式推进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承担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引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1-0193-04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 unique phenomenon with the spirit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t originated in the revolutionary war years and has advanced nature, epochch arac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leading role of red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strengthening political belief, stimulating patriotic enthusiasm, enhanc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research follows the law of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promotesthe leading role of red culture in a practical way, guides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serving the society, undertake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d culture; guidance; practice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1]”红色文化是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的独特现象,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是培育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不可忽视的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日益增强,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纷纷呈现,文化多元化现象导致青年一代价值观容易出现错位现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牢记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浴血奋战、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的伟大复兴历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红色文化,英雄的热血,残酷的战争画面,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早在2007年王以第提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同人民大众和先进分子一同创造的崭新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2]”王炳林、张泰城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文化资源,表现为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状态的历史文化遗存。[3]”红色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广泛的群众基础、崇高的民族自信,具有深远的历史感和独特的时代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文化逐渐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文化,五千年厚重的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的彰显,是在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推陈出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部分,强调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即肯定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红色文化来源于革命实践,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呈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并随着中国的文化变迁、改革开放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革命战争年代的遗址遗迹、纪念馆,通过文学、电影、美术、音乐展示出来的红色经典作品,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新时代的载人航天精神、防控抗疫精神等,无不传递着积极的精神力量、坚定的信仰。强调红色文化的先进性,科学阐释红色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核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性,即肯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红色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的价值功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

(一)红色文化是坚定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

基石

红色文化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优秀的先进文化,能够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随着全球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多种文化思潮兴起,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多元价值观的差异性正在逐步影响我国国民的传统信念、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未来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持有怎样的政治信仰,直接决定着我们民族未来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促进当代大学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开始描绘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面对敌人在军事上的频繁“会剿”,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以毛泽东为首的早期共产党人,坚定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的信念,创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的情况下,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敢叫日月换新天”“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用实际行动和宝贵生命诠释着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众志成城,团结起来,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创造了全球战疫的中国奇迹所展现出的防控抗疫精神。

发扬井冈山精神、焦裕禄精神、防控抗疫精神,就是要弘扬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艰苦奋斗,敢于拼搏,敢于担当,坚定信仰。这些精神,使得富有生命力的红色文化,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一个没有政治信仰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没有正确政治信仰的大学生必定会偏离人生成长的轨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大学生学习先辈英勇奋战、催人奋进、扛起责任的精神,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奋斗。

(二)红色文化是激发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

催化剂

红色文化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先进因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先进的价值取向和内容要素,从而引领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人生方向[5]。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饱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中华儿女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事迹,时代楷模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这些素材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延安、沂蒙、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革命英雄遗址、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国家重大纪念日的设置,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生动、具体、形象,容易让大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获得切身体验,深刻领会在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所经历的各种困境,面对危险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崇高品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这些鲜明典型素材,让大学生感悟到革命先辈为国为民的先进事迹,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唤起大学生的奉献意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尊重祖国的历史,憧憬祖国的未来,以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红色文化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

源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6]”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对优秀文化自身的价值认同。一般来说,大学生文化自信认同的最终形成,主要受国际形势、文化氛围、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信息的迅速传播,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来自西方的影视文化、综艺节目,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不同思潮观念相互碰撞,给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们凭借梦幻般的故事、炫目的技巧、宏大的叙事、动人的情感,把其所谓自由民主博爱的价值观渗透其中。在人们欣赏变幻多端故事的同时,就不自觉地接受了其价值观念。[7]”为了消除某些国家的文化渗透行为,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8]”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呈现出特有的精神财富,内在融入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智慧结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航向。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红色文化的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传播和弘扬过程中得以不断的更新,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实质。如“延安精神”蕴含的为人民服务意识,二万五千里长征蕴含的积极乐观、吃苦耐劳精神,“井冈山精神”所蕴含的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精神,“抗战精神”蕴含的居安思危意识,这些丰富详实的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呈现出传统的民族特点、鲜明的时代特性和先进的文化表象。也就是说,红色文化传递的文化自信包含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革命文化的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红色文化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优秀文化教育,深化红色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学习革命精神,学习时代楷模,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

三、以实践的方式推进红色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并不是将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强制安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而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遵循发展和实践的观点,以实践的方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开展阅读经典活动,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感

推进红色文化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要重视红色文化得以推进的意识形态领域。在当前阶段,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性,为了更好地推进红色文化内涵的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方式策略,重视红色文化得以推进的文化载体形式。开展阅读经典活动,推广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平凡的世界》等经典著作,让大学生自己去寻找和推荐一部经典著作,在寻找和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传统中国文化的意境和魅力,红色人物的英雄事迹。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朗读中华经典美文,帮助大学生亲近国学精粹,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看经典电影、话剧,《半条棉被》《外交风云》《星星之火》等历史画面的回顾,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更容易唤醒学生们心灵深处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向复兴》等等经典红色歌曲的传唱,更易于激起青年学子的铿锵热血和激昂斗志。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参与和体验这些活动,将红色文化落实到高校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大学生在文学作品、才艺展示、竞赛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奋勇前行的脚步。开展阅读经典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将红色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活力彰显,凝聚人心,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精神上得到升华,实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推动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