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作者: 袁东升 赵龙凤 刘俊平

摘  要:随着我国迈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高职院校正逐渐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培养基地。新时代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向前,成为重中之重。针对过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我们应从树立思政教育创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优化管理模式入手,助力其朝着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方向发展,助力其朝着健全高职院校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道路前进,助力其服务于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经济;创新;体验式教育;思政教育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1-0189-04

Abstract: With China entering the decisive stage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embarking on a new journey of comprehensiv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gradually becoming the training base for the main force to achiev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it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to promot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ast -- educational concepts, team building, personnel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we should start with establishing innovative idea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ethods and optimizing management modes, and helping it develop towards the comprehensive realization of the new stage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t will help to advance towards the road of improving the high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elp it to serve China from a big country of human resources to a strong country of human resourc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gital economy; innovatio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目前,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已圆满收官正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伟大历史阶段。新时代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创新型人才也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时代新发展的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时刻和“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4月召开了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并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明确要求。在字里行间看来,新时代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构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是有理想、有信仰、有大德、有劳模精神、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新型职业技能人才。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一以贯之秉承的是以德为先,育人首要立德,立德是教育的核心。“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应该在铸牢学生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打基础,并为之不懈奋斗。所以,要铸就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技能型人才必须依靠持续不断的改进、加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今,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为国育才、为党育人,政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同样,立足新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还面临着破解时代课题,解决国家和社会热点、难点,关注、满足人民诉求中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可谓任重道远,挑战重重。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涉及老百姓利益,涉及国家安全稳定。为了充分实现长技能就好业,2020年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扩招”——在去年扩招100万人的基础上再扩招200万人。2020年12月8日,教育部发布我国职业教育三年时间扩招300万人。高职院校生源从过去的以初高中学生群体为主正向高中毕业生、中专、高中阶段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及以上学历)的在岗职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人员群体过渡,针对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受教育状况,我国高职教育采用分列招生计划、分类考试评价、分别选拔录取方式。这一教育现状的改变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全新的要求,因其受教群体的特殊性日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最为难以解决触碰到的棘手问题,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

再加上高等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现在全国共有职业学校大约1.15万所,在校生约为2 857.18万人(截至2020年12月)。“十三五”期间,我国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指引,我们亟需以这次职教大会为契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结合新时代、学校教育和学生群体特点,着眼“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宗旨[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要义,构建全员化、全方位、全流程的高质量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时代要求出发,建设“数字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急需像彭祥华、徐立平、王进、张冬伟、周平红等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规模涌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实施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像李庆恒等领军人物来推进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是乡村振兴,其本质都是人的发展,依靠的是人的创造、人的奉献。当前社会发展群体中高职毕业的“蓝领”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坚实力量。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主力军的成长与壮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有力引领助推当前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

(一)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领、助力“主力军”凝心聚力的形成、发展信心的树立、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数量骤增化、教育方式复杂化,都要求做实、做细、做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增进高职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关系实现祖国人民前途命运“中国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形成举国同心的磅礴伟力,共圆强国梦。再考虑到生源多为中高考失利和其他社会人员,一群学习能力与自律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基层地位,在社会工作链条中一般处于基层位置,有的还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因几千年固有的三六九等等级思想、社会固态思维所限时常受社会上有的人的“白眼”,导致为数不少的学生自卑心理浓厚、自身发展信心不强。针对学生实际和处境,通过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提振学生成大才、干大事、担大任的信心、恒心和勇气,激发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学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2]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领、发力“主力军”创新理念的建立、养成

近几年,随着“数字经济”“互联网+”“物联网”的兴起,新的发展业态也随之而来,像2020年受新冠病毒引起的全球疫情的影响,在线直播、网络带货、厂家直发……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蓝领“主力军”,主力大军成功的背后是创新理念的引领。理念的建立、养成源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不断的深耕、潜移默化教育的影响。数字经济大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对象区分性、途径融通性、过程可控性、资源均衡化的显著特征[3]。只有把控这些特征、联系学生实际,充分创新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推动当前社会发展主力军的创新理念迭代更新,开发出中国所需的人力资源,进而借数字经济的东风、凭借丰厚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步入工业革命4.0的快车道。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当前的高职思政教育依然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难以融合发展,相互脱节屡屡出现。主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引领不够、融入不够、出新不够。归根结底还是“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尚未完全树立。这就要求我们守正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而应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这一核心环节,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主渠道、日常思政教育尤其是网络思政主阵地地位,着力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线上与线下教育全过程,建立健全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建构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格局。

三、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思政教育创新理念

在现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应从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视野政治站位出发,树立起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思政教育创新理念。统筹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4],旨在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和有效协同的体制机制,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育人体系的整体创新发展,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协同育人,形成“三全育人”氛围,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促进思政课程主渠道与日常思政教育主阵地有机结合、有效互动、双向衔接,着力破解思政教育育人效果不明显的困境。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融合发展,在思政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面着眼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抓住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点,通过梳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把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发展能力以及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育成效,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展、发力,促进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紧紧围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依据学校、专业特色,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方面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实现立德树人提质增效。最终使得思政教育能真正在精神上对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起到正向引领和积极推动作用,培养出有信仰、有爱国情怀、有国际视野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