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机械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作者: 张英 房海蓉 郭盛 姚燕安 方跃法 曲海波

立德树人视域下机械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0

摘  要: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团队在机械原理系列课程建设中,基于OBE理念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提出“四融合一示范”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文章详细介绍机械原理系列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举措和效果,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思政元素;综合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2-0193-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alent training. Theory of Mechanisms and Machines is a core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ve thinking, comprehensive design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ies courses of Theory of Mechanisms and Machines i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course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OBE concep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ir education functions contained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were explored. Combined knowledge transfer,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guidanc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four-integration and one-demonstration"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design was complet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in the series courses and their effect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Theory of Mechanisms and Machin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等一系列讲话和文件多次强调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则进一步明确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课程,给出了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指导性原则[1-5]。

要实现课程育人,需要给课程树魂,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载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道德等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发挥课堂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10]。

针对不同课程,如何给课程树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机械原理是北京交通大学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在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本校机械原理课程团队在机械原理系列课程建设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一、机械原理课程基本情况及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机构组成理论、运动学、动力学及各种常用机构的设计方法等机构和机器的共性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工程实践性,不仅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科技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及“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推进,带来了对机械工程领域人才的新需求,课程团队首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递进逻辑,以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课程目标;将机械学科最新发展及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性学习和课程实践4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应用基本设计理论及方法分析工程问题,创新性地开展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多元化全过程考核,并根据反馈进行课程的持续改进。

与此同时,课程团队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四融合一示范”思政建设思路,将教书育人与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知识见识和奋斗精神、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及行为习惯培养相融合,并通过教师的立身行己和行为示范,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

基于以上建设思路,在机械原理原有的四个课程目标基础上,增加三个课程思政目标。

目标1:通过了解机械工业、制造业及机械原理领域的发展现状,感受我国在全球机械、智能制造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的差距,增强国家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唤醒学生的危机意识,激发其爱国热情和实践动力。

目标2:通过设计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及社会发展主旋律,结合所学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提出解决方案时考虑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影响因素的全局观。

目标3: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自我约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基于机械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确定了各知识单元的思政切入点及相应的育人目标,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见表1。

三、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课程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将“三全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向同行,具体如下。

(一)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培养相结合

结合各章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古今中外有对比、有反思的鲜活案例或视频题材,让学生了解机械工业、制造业及机械原理领域的发展现状,感受我国在全球机械、智能制造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差距,唤醒学生的危机意识,激发其爱国热情和实践动力,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将个人人生理想与祖国未来相结合进行人生规划,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在讲到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相关内容时,介绍指南车、计里鼓车及苏颂的水运仪像台等中国古代在机械领域取得的成就,通过被誉为“控制论机械的祖先之一”的指南车,含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的计里鼓车及世界上最早使用链传动的水运仪像台等实例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机械的巧妙构思及其为现代机械发展所奠定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也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埋好伏笔。

在讲解机构自由度计算时,引入自由度计算公式发展的150年历程和各国学者所进行的前仆后继的探索,使学生从中体会一代代学者锲而不舍、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特别介绍黄真教授在1997年提出的基于螺旋理论的机构自由度分析方法及其普适性,让学生了解我国学者在国际机构学领域的影响与贡献,提升学生的知识见识,同时,认识到科学是无止境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升和发展的事物发展规律。

在齿轮系及其设计一章,介绍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新型齿轮传动原理、行业最新发展及其对“中国制造2025”及“智能制造”国家战略、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和市场需求,以及我国在RV减速器研发方面的现状和瓶颈,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对未来的思考。

(二)将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与学生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及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

在授课过程中,团队教师注重通过科教融合,不断更新并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将源于科研项目的基于连杆机构的整体闭链移动平台、多面体移动机构、并联机构、灵巧手、航天装备和可穿戴装备等机构与机器人学领域的成果和学科前沿及时融入教学,提升学生对专业和学科的了解及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在研究性学习环节中,通过设置具有挑战度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攻坚克难的精神;通过介绍机构学发展历程及趋势使学生明确数学与机构学的渊源及现代设计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引入典型机构应用背景和解析法设计与分析,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增长对机构设计和应用方面的知识和见识,提高现代设计工具的应用能力。

在课程实践中,引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智慧家居、幸福家庭”等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及社会发展主旋律,结合所学设计“助老机械”和“新一代住宅用机械和家用机械装置”,针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入“抗疫服务机器人设计”选题,让学生进行相关产品的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背景调查、制定项目研究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并按计划进度完成工作,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分工协作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弥补自己知识、能力的不足,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奋斗精神;在提出解决方案时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思考,确定方案时,考虑经济性、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因素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和全局意识;通过“课赛结合”,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三)将课程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

结合“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图解法”等教学内容,引入“遵守标准和规范”“严谨认真”工作作风的教育内容,强调国家标准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及遵守行业规范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细节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品德及职业责任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结合机械的平衡,让学生从某航空电机高速转子的惯性力计算中体会工程上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