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驱动下应用型高校财务专业阶梯性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
作者: 吴清
摘 要:大数据背景下,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培养人才提供良好平台。在“互联网+”深刻影响当前高校教育手段及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近几年的财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结合新技术的各种优势,将新技术融入实践教学,构建一套跨时空、跨专业的具有工科大学特色的“阶梯性、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对工科院校财务类专业具工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新技术驱动;应用性高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3-0046-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for training talents. "Internet +"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means and idea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mbines various advantages of new technology in the training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integrates new technology into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onstructs a set of cross-time and space, cross-majo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tepped, modular"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This study has achieved certain teaching effect and has carried on beneficial exploration 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ith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for finance major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Keywords: new technology drives; applied colleges;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当前在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存在利用新兴信息技术不足,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欠缺等问题,阻碍了我校本科教育跨越式发展。立足高校办学定位类型,建设符合我校“高水平应用型”定位的专业培养模式是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要进程。
一、阶梯性、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核心概念
模块化最初源自于软件开发、汽车设计以及工程其他方面的一种技术,它把复杂的系统或技术项目分解为许多功能相关的组件。模块化推进了创新的速度,因为它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和设计开发的速度和敏捷性。如果将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一种复杂的体系,如何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造就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和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有全新的思路,对于以实践、创新为特色的工科大学尤为重要。
根据以上定义,本文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相关的专业如财务管理、金融学、会计等所涉及的实践课程,主要有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软件应用实习、企业财务综合决策模拟实习、证券投资综合实习、保险市场营销实习、金融综合模拟实习等将所涉及的实践体系分成会计基础、账务处理、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投资组合管理、风险管理等模块。这些模块具有的特点是独立性、可移植性、高度相关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每一模块都自成体系,同时相互之间又紧密联系。
此外,以上的模块之间也具有阶梯性,即每一层级都具有递进顺序,从1~6之间各自是具有内在的逻辑自洽性,比如,如果没有前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了解,就无法进行基本的账务处理,并编制准确、合理的财务报表,有了对报表分析的深入,才能与技术分析进行结合对投资组合进行有效的配置,进而能对投资的风险进行管理。
新的实践体系中,会计基础成为最根本的模块,这其中涉及到基本的账务处理,所对应的理论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该模块为其他模块如报表分析与公司财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账务处理中涉及的基本会计流程实验,也为之后的公司财务及报表分析做了充分准备。
公司财务作为会计基础与证券投资的过渡模块,以会计报表提供的基本信息为载体,同时为之后的投资组合分析的价值分析方法提供了必要而基础的信息。该课程既包含对微观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分解及应用, 也包含之后的证券市场进行资产配置的基本价值观念,成为构架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核心模块,其中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也成为证券投资理论与风险管理模块中的基础、核心价值观念部分。
证券投资组合模块又与风险管理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夏普比率的最大化求解优化的资产配置途径,而投资组合管理也是公司财务中一个重要的章节。在对资产配置优化求解后,从宏观市场、行业,再结合微观的企业财务状况,才能得到证券投资的最佳配置结果。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
1. 以新技术为驱动的实践模式虚实一体融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新技术的引入,构建了基于虚拟仿真的设计与云会计财务价值共享实现协同实施,实践方式更灵活;一体化实践体系协同课内外,跨课程、跨学期、跨场所开展系统综合实践。
截止到2021年7月,我校财务管理所引进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资源具体见表1。
财务管理专业于2011年引入的《理财之道-财务管理电子对抗系统》是金蝶公司开发,杭州贝腾公司研发的一款对抗模拟性软件,贝腾公司同时也是针对全国大学生最高级别赛事——“挑战杯”提供软件服务的财务软件公司,引进该软件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为日后参加各种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前期准备,同时也很好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各种财务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为以后毕业就业做了铺垫。
2. 阶梯性、模块化提升了实践课程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六个模块本身呈现阶梯性,即有了前期的会计基础铺垫,后面的组合、投资及财务分析才能有完整的体系构建,进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但是各个模块本身又自成体系,可以单独与其他理论课程相互结合。同时模块之间又能相互影响,转化,进一步夯实了理论课程所强调的核心、基础概念和原理。
从第3学期开始的实践课程,在此后的几学期出现的概念,会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重复出现,也使得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所强调的一些基础概念能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应用,尤其对于财务理论的认知有更为贴近现实的理解和运用。取得的教学效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财务管理专业“阶梯性、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除了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外,财务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成效显著,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通过不断进行系统完善的研究与实践,该模式在下列几个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1)由于实践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使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率近几年来稳居上海市工科大学同类专业前两名。近几年本专业在全国招生情况亦呈现上升趋势,需求旺盛,录取分数在13个同类管理专业中排名前列。
(2)财务管理、金融学等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积极性增加,比赛成绩大幅度提升。学生参加上海市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明显增多,在参与国内一流大赛中屡获佳绩,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提高,从2015年应用至今,经历了手工做账、电算化系统、操作系统、财务综合模拟实训、审计实训、纳税核算申报、企业云财务价值创造的完整训练。实验规模与复杂度向国内一流会计学科靠拢,学生的财务理论基础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财务与金融学科融合视野的拓展显著提高。学在全国EVC企业价值创造大赛、团中央挑战杯大赛、创业之星大赛等国内一流大赛中屡获佳绩,文汇报、光明日报、搜狐网等对其进行了报道。近几年还积极参与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不俗成绩。
(3)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与工科特色的相互融
合,使课程内部互补性、联动性、可操作性、实践性和重复使用率大幅提高,为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我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在上海工科大学中一直居于前两名的位置,说明本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充分契合市场需求的。本专业在本校的就业率排名也一直居于前列。
二、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的效果
(一)上海市工科大学财务管理相关专业实践课程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我校的财务类课程的实践体系所运用的软件资源相对于其他工科大学不仅相对丰富,并且具有自身的特色,尤其是虚拟仿真实验室、VBSE等技术的引入体现在了各个实践课程的主要模块中。除了最早在上海本科学校应用证券交易模拟软件的优势,更有金融学30多年的学科知识沉淀,尽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起步较晚,但是有了金融学科前期优良的实践课程的铺垫,为本专业的实践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学科互补,从本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的去向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学习就业方向除了能胜任各类组织机构中财务部门、 投资部门,也能胜任专业性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财务咨询机构中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与财务咨询工作。同时也能胜任商业银行的银行信贷、理财顾问与风险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以及证券公司的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等部门的工作。
(二)上海市工科大学财务管理相关本科专业历年就业情况对比
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人数相比其他工科大学处于较高水平,但是自招收本专业学生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能一直保持第一的水平,即便在就业形式最困难的2016年,我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也达到了98.55%就业率的好成绩。
从表4各年排名情况来看,我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在上海的工科大学中一直居于前两名的位置,说明本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充分契合市场需求的。
三、结束语
作为工科大学新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自2008年专业设立以来,在近几年的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与规划,在“互联网+”深刻影响当前高校教育手段及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下,我校在近几年的财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结合新技术的各种优势,构建了跨时空、跨专业的对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与规划,将新技术融入实践教学,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工科大学特色的 “阶梯性、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同期的上海工科大学相比,该实践体系自实施以来,从就业率、创业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对工科院校财务类专业具工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艳.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J].高教学刊,2017(4):124-125+127.
[2]章振东.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模式创新探讨[J].财会研究,2019(11):72-75.
[3]王敬.探讨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J].教育实践,2020,42(3):175.
[4]刘贤仕,韩宇堃,徐霞.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设计——以常州工学院为例[J].现代企业管理,2012(9):47-49.
[5]阴丽美,初有为,陈首义.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龙江科技信息,2012(25):177.
[6]刘悦.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8):158-159.
[7]李诗田,柴少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J].金融经济,2017(2):211-213.
[8]金燕.面向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五位一体”实践教育体系的构
建——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3):143-145.
[9]周利芬.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22(2):32-35.
[10]舒敏.基于能力提升视角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商业会计,2018(1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