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作者: 陈杰

“三全育人”视域下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研究0

摘  要:新时期新背景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学校、学院、专业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国际英语人才。文章主要分析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基础,重点探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包括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目标、课程思政体系的框架、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优势作用以及多方联动确保“三全育人”的成效,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3-0177-04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English major has been confronted with new challenges under the new context in the new era. It is by the joint efforts from the universities, the school, the department and the parent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major talents with both morals and professions will be fostered. The paper firstly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backdrop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all courses and the basic theory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t especially trie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 covering the objective, the framework, the element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way and the coordination from all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education. The aim of it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English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Three-All Education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此特殊的背景下,探索加强高校教育中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是“三全育人”概念首次被提出。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也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就如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如何科学合理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路径和实施效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胡杰辉教授以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参赛作品为例,提出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要突出四个重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内容组织的体系性、流程设计的渐进性和评价反馈的整合性。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尤其是理论课程,关于实践课程,尤其是集中实践的课程思政仍需要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一、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礼记·大学》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且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中“传道”的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此外,美国学者提出的“全人教育”也会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全人教育即以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教学目标的教育。学生学会思考人类行为对地方社区甚至整个世界的影响,教师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应用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全人教育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更好地给予学生关怀,使其无论是情感还是意志都得到极大的关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真正现实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变化的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面对未知的未来,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综上所述,全人教育是指满足学生情感、社会、道德以及学术需求的综合教育方式,其关键是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及学术或非学术的服务支持,使学生不仅在智力和知识方面得到发展,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指出专业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文秋芳教授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北外学院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了“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将核心体系和支撑体系有机融合、协同发力。课程思政“课程链”即课程与课程之间因协同育人的内在线索而构建的课程体系,依循人才培养内在规律,按照知识和能力生成预期,将原先处于分置形态的众多课程进行系统性逻辑衔接,形成按层次递进、按逻辑对接的链式课程结构。这些论述均对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

本文重点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主要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以产出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职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专业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志愿者助教、学生会干部等协同育人的优势作用,构建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并进行有效地应用。

(一)确立精准的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精准设定教学目标。目标设计的精准性意味着要基于语言素材的深度挖掘提炼而成,思政教学目标应当与语言教学目标有机衔接。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目标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除了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还应设定明确的德育培养目标,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和赋能。目标设定的原则是“小、清、新”,即从小视角、小选题切入,教学目标阐述清晰准确,选用最新思政相关素材。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时除了学生的语言目标和交际目标,还要认真思考思政育人目标,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具体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教育,将价值观、情感品格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内嵌于外语知识和技能教学之中。以2019级英语综合技能训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教学目标为例。

1. 教学主题:规划馆展览英文解说。

2. 教学材料:参观市规划展览馆,展厅具体分为“昨天”“今天”“明天”三个主要版块。

3. 教学活动: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先整体实地参观,再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展馆选择一个版块进行解说,解说词文本要三轮校对。首先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并进行组内校对,然后进行各小组之间交叉校对,最后由指导教师校对。每组解说的时长为3~5分钟。

4.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锻炼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用词精准,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清晰。(2)改善英语发音,使语音语调更标准。(3)提高解说表达能力,感情充沛,表达生动,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5. 课程思政目标:(1)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发展变化、未来规划,增强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对家乡的热爱。(2)通过实地参观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的蜕变,深化家国情怀,坚定学习的信念,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

框架

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研究框架的构建遵循“一个中心三个导向”的原则。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实现立德树人,培育德才兼备的英语专业人才。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三个导向即“以产出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职场为导向”。在基础阶段,注重以产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夯实专业基本功,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美学素养。在高年级阶段的职业技能训练主要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期间,熟悉行业规范,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的品质、抗压耐挫能力、协商谈判能力。除此以外,文化体验是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可以通过文化体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弘扬中国文化并且讲好中国故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三)挖掘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元素

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创新,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已经形成了阶梯型、渐进性、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包括第一、二学年的英语综合技能训练,第三学年的职业技能训练以及第四学年的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个机会,充分利用小的细节开展思政教育,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英文“三个一”活动中,同学们欣赏2000年经典英文电影《让爱传出去》(Pay it Forward)并且分析影片细节后,深受十一岁小主人公崔佛的感染和启发,决心向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竭尽自己所能改变这个未臻完美的世界。还有的同学立志做一名教师,用自己的爱帮助教育更多的人,实现让爱传出去。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各个活动可尝试的课程思政元素见表1。

(四)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都是在专门的语言实训室开展。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也给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学团队的教师还是集思广益,克服困难,积极探索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的线上教学。英语综合技能训练I中的活动包括英文书法、英语趣配音、英语演讲、英语海报、英语导游等,例如英文书法活动,教师录制了手写26个字母的视频,包括圆体和斜体,同学们可以在线反复观看,模仿练习,写出优美的英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的优势作用,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微课或趣配音、演讲的视频,例如抗疫期间关于最美逆行者的英文视频,使学生感受到英雄的平凡和伟大。此外,教师可以在线上给学生及时反馈,指出学生在语音语调上的不足,内容上值得推敲和改进之处,进行一对一地指导,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