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在本科生学业预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张绢 夏新彬 张玉华 李前隆

柔性管理在本科生学业预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研究0

摘  要:柔性管理是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实践中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文章以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学业预警管理工作为例,针对学业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科生学业预警柔性管理改革的对策,对于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本科教学管理方式改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本科育人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业预警;柔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4-0050-04

Abstract: Flexible management is a brand new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academ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of undergraduates in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academic early warn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flexible management, exploring a new path for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a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methods,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words: academic early warning; flexible management; people-oriented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本科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的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学生因本身学习基础薄弱,自我约束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因素,考试容易挂科,进而出现了一些学业困难学生[1]。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部分学生因挂科门次多,多次受到学业预警,造成留/降级、延期毕业及学位不授予等不良后果。这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家长也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降低了本科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学业预警,降低学生的课程挂科率,减少学业预警学生的数量,提升育人质量,是学院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一、柔性管理应用于学业警示工作的重要意义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在充分研究人的行为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管理理念,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被管理者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在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2]。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运用在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利益要求,实现管理者与师生间的平等, 增强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使硬性规定转变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从而激发师生的工作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3]。

随着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传统硬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用于学生的思想特性,中规中矩的教条式教育还会使大学生反感和排斥。因此,需要对本科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柔性管理理念的出现,正好能够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习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原则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创造性与热情,符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工作发展的基本要求,不仅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还能够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本科生学业预警工作中,融入“以学生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探索学业预警柔性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管理服务,对于推进管理方式改革、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优化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后续学院学业预警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对学院学工管理及提高教学育人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业预警工作实行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在学业预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相对粗放单一,管理模式过于死板,加之大学生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人生态度等方面尚未完全定型,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刚性管理理念已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业警示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学业预警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这个软实力要比刚性管理硬实力更具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它是刚性管理的补充和完善,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使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进一步得到升华,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管理者或管理部门更能顺应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也是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4]。

为有效解决学业预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开展调研,对“学困生”的构成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所需、关注思想动态,针对学生的相关诉求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同时通过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帮扶措施,构建学业预警柔性管理制度,对预警管理的效果动态跟踪等措施,通过教师在思想上的引导、生活上的关爱、教育方面的创新和管理方面的强化,从而帮助“学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达到持续改进教风、学风,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目的。

三、本科生学业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业预警体系不完善

学校的学业警示是在课程教学过程结束后统计学生本学期所取得的学分,并对未达标者进行学业预警,管理者往往关注的重点是期末考试结果,但对于学业过程中的预警很少涉及,即使有,也缺乏一定的时效性[5]。事实上,学业困难状态的形成原因包含在日常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学业预警机制要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有效的学业预警才能将学业预警的“事后处理”管理形式扭转为“事前预警”和“事中把控”的工作状态。

(二)学业帮扶制度不健全

以往的学业帮扶工作仅限于学习成绩及课程知识层面,管理学生方式主要是传统的控制和惩罚学生,未真正考虑学生出现挂科的原因,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精神压力大,开展帮扶的针对性也不强[6]。在激励老师向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转变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部分老师还不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上的改革步伐较为滞后,需要进一步强化。因此,帮扶机制不健全,帮扶效果不理想,帮扶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多措并举才能见效。

(三)参与帮扶主体缺少合作的问题

以往学业帮扶工作仅依赖班主任、辅导员和教学秘书,任课老师发挥的作用不大,各帮扶主体并没有发挥其特有的专业技能,且相互之间协作的力度不大[7]。同时,学校采取的激励机制较为单一,大多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很少会运用到学业预警的学生身上,这样的激励机制很难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四、学业预警柔性化管理对策

针对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业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预警形式单一、管理粗放、帮扶体系不完善,帮扶效果不佳等问题,从加强调研、规范制度与追踪预警效果三个方面,探索并构建了学业预警柔性管理机制,为学院后续学业预警帮扶工作提供依据与借鉴,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一)深入调查研究,体现人文关怀

深入“学困生”群体调研了解其构成类型、特点,对成因进行分析,及时解决学生反馈的问题和诉求,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1)针对挂科率高的任课老师,教学领导要充分了解原因,不盲从惩戒教师,也不一味听信学生反馈,要通过个别谈话,深入剖析不及格率高的原因,并帮助教师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改变教学内容、模式的有效方法。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学习中给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创新的机会,同时要借助现代化沟通方式,来拓宽师生沟通渠道,从而主动走进学生内心,详细地了解学生所面临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以及心理状况,用足够的工作热情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2)针对学业警示的同学,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调研,剖析原因,再同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副院长、学生工作辅导员及党委书记一同研判,细心、热心、暖心地做好相关政策解读工作,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或意见,使教学管理更加温暖和谐[8]。同时,教学秘书要通过学籍讲座、班主任例会等方式,将学籍管理等与学生相关的制度规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每位学生,重点关注转专业、休学、留/降级、退学等学生,向其说明专业之间课程的衔接并耐心指导补修、重考,制订课程学习计划,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状态“心中有数、防患未然”,进而规范学业过程管理。

(二)规范制度,刚柔并济

柔性管理的理念,不是不讲原则,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而是通过“人性化管理”,减少传统管理的强制和冷漠,体现关心、尊重教师和学生,平等对待师生。实现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结合,不但能够维持学校的稳定,而且不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使管理工作收到应有的成效[9]。在学业管理中,柔性与刚性管理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管理工作。

1. 立足学生学业全过程,构建常态化预警工作机制

教学管理人员要认真梳理期末考试成绩,重点关注学业警示学生的所修学分、不及格课程、课程性质、重修课程等,提前向有问题的学生说明可能面临的学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尽早补救,以考勤预警、成绩预警、学籍预警、公选课预警等为抓手加强过程预警,制定常态化学业预警实施流程,为更多学业困难学生提供“早发现、早解决”的学业管理体系。同时,鼓励任课老师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过程管理,逐步改革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通过随堂测验、作业、实验、论文等方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倡教师采用新型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比如微课、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新型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增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营造民主和谐的求知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

2. 教师和学生有效融入到教学管理,建立柔性帮扶管理机制

建立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的定期交流机制,在期中和期末召开学生和教师与管理员座谈会,共同分析目前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共同探讨提升教学管理服务质量的具体举措,提升教师与学生满意度。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上,尊重学生的主观思维、生活习惯、课程选择等,保障学生拥有稳定和谐的教育环境。

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学工管理人员、任课老师、家长协同配合,构建合作育人的持续有效帮扶管理机制,达到积极防范,对问题学生及时干预,及时解决学生学业问题,从而营造全员合作育人的氛围,多方协作确保学业警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全员参与学业帮扶模式,见表1。

同时,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或者校园活动,在活动中消除学生的孤独感,打开学生心扉、观察学生行为、体会学生情感、增进师生感情,促进师生之间在思维层面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沟通心态的平等以及方式的柔和,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感更有助于学生自愿接受教师的教导。能让学生充分感觉到集体温暖和老师的关怀,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内在的动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