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 张晓洲 胡至洵

摘  要:在新时代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从对高校图书馆文化的认知出发,全面分析特色文化对于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在全面阐述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文化建设需要具备的指导思想及必须采取的措施。借助于加强图书馆相关文化建设,可提升图书馆为高校师生以及社会的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新时代;特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5-0065-05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present times. Based on the meaning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its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the principle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lated methods are suggested to construct the culture of university library. The library can serve the teachers, th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and the society well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y. Some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rationalizing the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library conditions, optimizing the staffs, encouraging the reading activity and enhancing the service level.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cultural construction; new era; characteristic culture

图书馆在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不仅保存着图书文献资源,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和服务单位。图书馆在长期为读者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1]。在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的建设阵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结构单元,在高校特色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需要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特色文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此,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和行动策略。

一、图书馆文化的含义

高校图书馆文化内容非常广泛,是图书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文化,是馆员和读者与高校图书馆三者密切关系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包括图书馆的精神面貌、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行为规范、传统习惯、道德观念、社会责任等的总和,对于推动和维持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图书馆长期发展过程中孕育出来的各种特有文化形态的总和,全体馆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时能够自觉效仿并执行这种特定文化规范。图书馆文化是馆员和读者借助于图书馆这个实体在长期交流互动过程中逐步发展出来的,以图书馆表面上展现的物质实体并结合广义范围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时代烙印。高校图书馆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也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是一个图书馆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要素,更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来源和发展基础。先进的高校图书馆文化不仅内涵深厚丰富,而且可对大学生进行很好的精英文化素质教育和高尚精神境界熏陶,给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蓬勃向上、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促进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便于营造丰富多彩的大

学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所高等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风和学风,这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校园文化特征,在高校图书馆会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来。高校图书馆的所处位置、建筑实体、环境布置、藏书规模、服务模式等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每所大学的校园文化特征和人文精神面貌。图书馆馆员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每位馆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精神面貌,对于推动和促进校园文化活动都能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 学术报告、 学术沙龙等,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创建奋发向上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学习生活的稳定与和谐[2]。通过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对于馆员培养认真努力的事业心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完善个人自我形象设计,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自身修养都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针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可培养优良学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大学品质和竞争力。

(二)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便于获得多方位文献情

报资源,是图书馆与时俱进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借助于网络做到万物互联,社会的信息化也给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图书馆文化建设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数字化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从馆藏内容、设施投入、场馆分配、环境创意、借阅服务等,明显地可以看到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特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类型和功能的电子设备以及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量,对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活动和借阅服务内容及形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要突出社会化和信息化,并能提供人性化的智能服务,这就需要将图书馆特色文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服务有效结合,以满足高校师生的工作需求和精神享受。随着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应顺应社会进步的趋势,除进一步丰富图书资源外,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做好网络资源建设工作。为了少花钱办大事,高校图书馆之间应做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广泛和全面推动高校图书馆之间文献传递服务和信息交流互动。

(三)先进的图书馆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图书馆

风尚,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

通过开展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图书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并提升图书馆的效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必备的思想品德修养培育,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图书馆将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高校图书馆文化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舒适、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而且这种特殊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显著的感染效果,对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具有引导和净化的示范作用,帮助大学生树起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3-5]。因此,开展先进的图书馆文化建设,通过多样的图书文化和网络信息丰富学生的精神需求,让具有鲜明特色的图书馆文化熏陶大学生,逐步培养为有文化、讲道德、重理想、守纪律的国家建设栋梁之材,有利于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并提高其人格修养,是学校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四)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科研工作发

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馆藏文献,有各种各样的网络终端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有多种类型的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阅览室,便于获取各种学习和科研信息,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静便捷的学习和科研场所。高校图书馆便于组织各种级别的交流活动来营造非常活跃的学术氛围,如举办专题知识讲座、播放企业家创业事迹,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举办学术沙龙来交流科研心得等,让大学生能够有机会沟通想法和表达见解,形成一种团结友爱和积极进取的学习交流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让其充分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担负起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时代任务,让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能够及时获得各种信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6]。图书馆馆员掌握着各种信息检索技术,他们可以利用这一专长,积极开展专项咨询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选择最为前瞻性的研究课题,高效快速地推进创新性活动的开展。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一般主要以服务专业教研为原则,当今信息化的浪潮冲击各行各业,数字化和信息化让各类高校图书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针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一)科学规划,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员工获取信息服务的窗口,不能仅仅看作图书杂志收藏与保管地,所以图书馆在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时应紧密联系学校的教学内容、科研方向和人才培养计划[7]。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能够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要,要根据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购买教学和科研急需的图书期刊,最大限度地解决师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与图书馆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大学图书馆应高度重视当前文献利用率不高,采购效益较差的弊端,积极探索读者决策采购模式[8-10]。通过广泛调研,科学预算,既要确保学校馆藏特点,让图书期刊丰富多彩,又要确保特定领域馆藏资源的精准与全面,确保资源稳定增长,构建合理的馆藏结构。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已从原来的以纸质文献为主发展到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存的馆藏结构,在满足读者不同需求的同时,追求特色化馆藏资源建设。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要重点引进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图书期刊,争取在特定学科领域做到应有尽有,而不是面面俱到毫无特色。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网络数据几乎是海量的存在,任何实体图书馆都不可能以书籍的形式存放这些网络内容,但这些网络数据库是教师和学生经常利用的,它不仅信息量大,更重要的是使用方便。因此,高等学校要重视网络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各种数字资源的获取,以便师生能在办公室或宿舍等场所就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方便快捷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利用有限的经费,不应该盲目增加藏书量,要兼顾纸质书刊、数字文献和其他载体资源,让纸质书刊与电子资源互为补充,既突出特色,又保证数量。优化馆藏结构,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满足师生的教学和科研需要[1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师生需要和社会需求都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献资源体系建设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文献资源体系建设时,要高度重视文献资源的专业性和体系配置的科学性,要强调资源的使用效率,突出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效能。要确实履行“读者至上”的原则,根据对读者需求的广泛调研来确定引进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赋予读者图书资源的购买决策权,图书馆员负责组织而不是决策。通俗地讲,就是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这样就可以非常接地气地改变馆藏文献利用率低的现状。目前读者对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与日俱增,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广泛应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各种信息技术,逐步在高校图书馆之间建立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网,促进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文献传递服务,降低图书馆的运行成本。不同地区的图书馆之间,或不同专业类型院校图书馆之间也可开展馆际合作,资源共建共享,文献资料实现通借通还,共同购买价格不菲的数字信息资源,提高馆藏纸质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率[12-14]。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各级部门的努力,有效地整合各地图书馆的资源,让全国高校图书馆能够真正做到共建共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