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与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
作者: 王清星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及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职业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数字经济下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变化,在新专业教学标准下,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与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探索个性化及交叉学科的培养,采用更多元化评价方式,校企共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高等职业教育;数字金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5-0150-05
Abstract: With the booming rise of digital economy and digital technology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finance, financial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stepped into a new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as ushered in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apt to the digital economy under the new changes of depth of the financial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Under the new teaching standard, we should optimize scheme of talent cultivation, reconstruc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improve students digital literacy,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disciplinary, adopt more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thod, build structured between college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and train mor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financial personne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Keywords: financial inclusion; financial technolog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igital finance; talent training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及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深刻改变了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数字普惠金融也在加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增强金融普惠性,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1]。在职业教育新专业目录发布后,职业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变化,全面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数字金融人才,这是新阶段金融职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金融科技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变革特征
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数字技术的快速演进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大活力,金融科技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当前,金融科技已在支付清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智能投顾等众多领域,正在对银行、证券及保险领域的核心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消费者使用数字新技术,特别是移动数字技术,已是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创新带来科技进步、增加竞争、改变金融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重大变革。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重构了普惠金融新的服务模式,数字普惠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广泛运用于小微企业融资与助力乡村振兴。
传统金融业依靠金融科技实现自身转型发展,技术创新催生了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等新兴领域。科技对于金融的促进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浅层次方面,而是开启了“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也已从以往的后台技术支持角色,演变成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推动银行经营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发展,不断提升银行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阶段,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纷纷顺势而为,提出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中国工商银行全面推动智慧银行建设;中国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重塑业务和服务流程;中国建设银行持续强化科技能力为业务发展赋能;招商银行实施“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的金融科技战略;中信银行加快对接各类大数据平台并加快内部数据挖掘力度;微众银行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创新战略更好地提供无差别金融服务,等等。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各商业银行通过升级改造原有IT系统,采用灵活、通用的技术架构,建立完善的数据规范体系,实现客户信息统一管理和产品的快速创新,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2]指出,要加快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金融力量。力争到2025年,以“数字、智慧、绿色、公平”为特征的金融服务能力全面加强,走出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数字化之路,助力经济社会全面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时代。
全球银行业正在加速进入“无科技、不金融”的新时期, 我国的金融服务正在走向全面线上化,目前一些银行的线上服务渠道交易量达到90%以上,越来越多银行高管认为,科技是颠覆银行业唯一的力量,未来的银行是金融科技公司。监管部门也积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利用大数据,增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服务能力[3]。毋庸置疑,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在内,金融科技将极大地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助力乡村振兴,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金融科技时代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对整个金融行业的重塑力越来越强,金融科技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数量分析
表1显示,各银行之间科技人才占比差异较大,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内各银行之间对于金融科技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客户对于线上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使得银行业更加关注线上业务的拓展,相应地,也会激发银行对金融科技场景、产品、服务以及人才的需求。
以各大银行2020年校园招聘为例,工行进一步加大对理工类专业人才的招揽,超过2 100个科技岗位。建行招聘计划中,总行、多家分行在管培生、营销岗位之外,单列科技类专项人才,主要从事数据挖掘分析、大数据营销、技术研发以及系统运营维护等相关工作。交行也大幅增加科技人才的招聘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包括中行、工行、建行、农行、交行、兴业、招行及平安等在内的12家银行都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这些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发布了大量招聘信息。
我国金融科技人才总量紧缺与结构失衡并存,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团队更是明显不足。《2020年金融科技招聘趋势调查报告》也显示,92%的受访企业雇主表示,中国正面临专业金融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9)》指出,超过一半的受访银行表示人才缺失是目前金融科技建设的最大瓶颈,科技人才招聘难是目前中小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
(二)金融科技人才的专业需求分析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发布的《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人才现状与需求调研分析报告》[5]指出(图1),在招聘金融科技人才时,招聘单位优先考虑的专业评分排序: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安全、金融学、统计学、金融工程、应用经济学。此外,还有哲学、经济类学科、英语、数学、物理、工程类、工商管理、法律、数据挖掘分析、算法、会计类等专业也有少部分单位选择。
也有学者认为,未来金融行业不仅需要具备金融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的人才,比如人文社科类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整体的金融科技产品增添温度,并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
(三)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的学历层次分析
从金融科技人才学历看(图2),《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人才现状与需求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各机构当前本科学历占比为52.77%,硕士学历占比为35.16%,博士学历占比为6.6%,大专学历占比为4.49%,其他学历占比为0.98%(高中及高中以下)。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金融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与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金融科技人才需求与发展报告(2021年)》[6]指出,在金融科技新入职的毕业生中,高职高专学历占23%,本科学历占48%,硕士及博士学历占29%。
(四)金融科技人才所需的核心能力分析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等单位联合发布的《金融科技人才需求与发展报告(2021年)》指出,围绕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升级,强化数据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以数据分析、风险管理、数字营销和产品设计为核心,需要金融科技人才作为必备能力,在人才培养中作为当前毕业生重点评价指标。
金融科技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说到底还是金融科技人才的竞争。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并存,职业院校应该积极适应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及金融科技的人才需求,在扩大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数量的同时,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金融科技时代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的现实考察
普惠金融及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业务和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得知,近年来,职业院校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金融科技迅猛发展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这种人才培养适应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定位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技术全面渗透到金融行业,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流程改造、模式创新和服务升级,并在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领域开辟新的业务。银行、证券及保险行业原有的许多岗位、产品及业务已逐渐消失或被替代。但在调研中发现,仍有不少职业院校现有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还难以适应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新变化,如不能及时调整优化,将出现培养的人才与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企业的需求错配,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与用人单位招不到适用的人才”并存的突出问题。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职业类院校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包含诸如银行柜台业务等相关传统课程,而金融技能更多是传统金融业务下的基本技能训练,而信息技术类课程开设则较少,但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线上业务特别是移动端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金融专业相关传统课程及教学内容,已跟不上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要,从而难以培养出符合数字经济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提高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及时调整课程及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