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和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融合机制探究
作者: 黄艳 杨琳娜 罗英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的主要来源,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教学能力,既是辅导员自身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构建高校辅导员和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融合机制:建立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辅导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辅导员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教学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兼职教师(辅导员)发展的教学科研机制,补足辅导员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短板,以促进辅导员教学能力提升、促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6-0166-04
Abstract: College counselor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part-time teachers for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not only the internal need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themselv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Therefore, through building an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part-time teachers of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the access and exit mechanism of part-time teachers (counselors) of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counselors and teachers of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mechanism of part-time teachers (counselors) should be built to make up the shortcomings of counselors as teachers of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so a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counselors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Keywords: college counselors; Situation and Policy; part-tim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eaching quality
专兼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这在形势与政策课(以下简称形策课)的教师构成中尤为明显。2019年7月,在对31个省市自治区3 50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的调查中,形策课教师队伍专兼结合占比达到了83.81%。相对于其他思政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构成有所不同的是,兼职教师在形策课的教师比例中占比较高,兼职教师为主(29.64%)甚至全部为兼职教师(8.17%)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兼职教师在形策课教师队伍构成中的分量①。形策课教师专兼结合的构成情况,既是解决当前形策课教师数量不足的必然之举,也是丰富师资来源、提高形策课教学质量的应然选择。加强形策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对于提高形策课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是形策课兼职教师的重要来源。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坚持高标准,按照‘优中选优’原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教师队伍中择优遴选‘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为高校辅导员担任形策课教师提供了政策依据。有个别高校的形策课教研室就设在学生工作部,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来组织教学,更是让辅导员成为形策课教学的绝对主力。
鉴于形策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和辅导员担任形策课的现状及自身成长的需求,探索构建形策课兼职教师和辅导员教学能力培养的融合机制,这既有利于加强形策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也有利于辅导员教学能力提升,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形策课教学的可行性及意义
(一)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和能力要求与形策课教师要求高度契合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此有明确的说明。为此,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都会考核应聘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对辅导员所要求的这些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与形策课教师的要求高度重合。形策课作为思政课的课程之一,对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职责要求与其他思政课的任职要求有一致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是基本素质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本的专业要求,“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3]”是基本的人才培养要求,这些都与高校辅导员职责与任职要求高度契合。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知识结构和素质为其从事形策课理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专业保障。同时,辅导员专业来源多样,队伍普遍年轻,贴近学生,辅导员参与形策课教学,可扩展形策课教师来源,优化形策课教师队伍年龄构成和专业构成,较好地解决形策课专职教师不足、兼职教师不稳定及选配难度大的问题。
(二)辅导员具有参与形策课教学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担任形策课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外在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职业成长的内在需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之一就是具备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道德相关理论,能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工作。但在现实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中,鉴于绝大多数辅导员的学科背景与其他思政课程的专业契合度不高,加上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文件强化了对思政课程及其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特别是2020年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出台,再一次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进一步促进了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招聘力度,专职教师数量不断扩大,辅导员参与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践机会越来越少,唯有形策课还留有较大空间。可以说形策课堂是辅导员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难得平台,是辅导员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最新形势,而参与形策课教学,通过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讲解,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因此,参与形策课教学,辅导员有着较为强烈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形策课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1. 辅导员参与形策课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形策课因其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常让学生感到有距离,学生的接受度不高。辅导员是从事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他们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前端,其工作性质使他们更加了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实际行为状态,更加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学生的困惑,更接近学生。辅导员上形策课,一方面可以利用其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吸引学生关注,同时也有利于与学生展开充分地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结合学生需求开展课堂讲解,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2. 辅导员参与形策课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课堂的融合
实践是理论教学的有益延伸,加强形策课的实践教学,是提升课程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辅导员的职责和身份,让辅导员拥有相应的能力和较为丰富的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这有利于其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政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堂内容在课外活动、实践中得以延伸,使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知识掌握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也延伸至课外实践中。辅导员可通过第二课堂、班团活动及暑期社会实践等,将形策课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4]。
二、辅导员担任形策课教师存在的不足
(一)辅导员参与形策课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高
首先,辅导员日常工作繁重,牵涉了辅导员大部分精力,影响了辅导员参与形策课教学的积极性。辅导员工作的首要职责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日常事务性工作差不多占据了辅导员工作的全部,学校凡是与学生相关的工作,不管是党建、教学还是行政,最末端都可以和辅导员工作对接。班团建设,奖、助、勤、贷,党务工作,学风建设,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等,几乎所有工作最终都需要在辅导员层面落实。辅导员的精力主要用来应付各项日常杂事,连谈心谈话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难以得到保证,更不用说开展系统化、专门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了。对于辅导员而言,繁杂的日常工作已经让他们疲于应付,对于日常事务之外的工作他们很难得有精力和兴趣积极参与。同时,辅导员对形策课重视不足,对它的认识存在一定误解。不少人认为形策课不算是一门真正的教学课程,只是一种政策的宣讲课,不能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有帮助;也有人认为形策课很枯燥,学生不喜欢,加上课程内容变化大,备课量大,上形策课成就感低,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没有从内心里认同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影响了辅导员参与形策课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辅导员自身工作压力和对形策课的认知,直接导致辅导员不愿意参与到形策课教学中,或者即使参与也主要是为完成任务而教学,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备课上,从而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
(二)辅导员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与课程教学需要之间有一定差距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5]”形策课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港澳台、党建等知识领域,政策性、时效性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及大政方针都要求第一时间准确深入的传达给学生,无疑增大了教学难度,形策课的备课工作量大、知识点准确掌握难、讲清讲透难等问题突出,专职教师面对形策课都感到知识储备不足,倍感压力,兼职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更难了。作为高校辅导员,其专业背景比较杂,既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及哲学等文科背景,也有来自理工科专业的老师,但相比于思政课专职教师,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系统性不足,较为零散;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不足,缺乏对关键理论点的深入把握,这必然增加了辅导员上好形策课的难度,影响教学效果。
(三)辅导员教学经验不足,缺乏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培养机制
辅导员年龄结构总体偏年轻化,很多人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一个跳板,借辅导员入职后再转到其他岗位发展,因此辅导员队伍的一大特点就是队伍年轻化、流动性强。同时,由于其工作职责中不承担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因此绝大部分辅导员都缺乏课堂教学实践,缺乏对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课堂教学经验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