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物理课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与实践

作者: 宦克为 韩雪艳 岳丹 揣雅惠

红外物理课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与实践0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该文以红外物理课为例,从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措施,课程思政具体的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红外物理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为国家本科一流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红外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教学实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6-0178-04

Abstract: Ideology-oriented course education is the main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It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the forward posi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Infrared Physics as an exampl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Infrared Physics has been explor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y-oriented cours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nd the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of the ideology-oriented courses.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Keywords: Infrared Physics; ideology-oriented course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smart classroom; teaching examples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明确了高等学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明白如何培养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教师在教好通识基础课、专业课的同时,不断地将思政内涵融入课堂,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提炼有价值的思政内容,完善自身课程体系,充实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高阶性。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永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注重强化学生的科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专业课思政教学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沿阵地,在学生的素质目标培养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是思政教学的具体执行者,在思政育人方面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文以红外物理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进行探究与实践,深度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注重教学在内容上充分融入思政内涵,强化思政内容在课程中的引领作用。

一、红外物理课程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长春理工大学红外物理课程在国内起步最早,历史悠久,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始终立于同类课程的先进行列。红外物理课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于199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2005年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转型升级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被评为吉林省在线开放课程,具有齐全的基本资源(包括授课录像、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课后习题、参考文献和试题样卷等)和拓展资源(包括案例库、专家讲座库、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模拟计算程序、实验演示库和前沿红外技术库等),已经在“爱课程”网站上线7年多。

红外物理课程建设中贯穿的教育思想就是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这个主线,从知识结构、整体规划都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国防专业教学特色。根据长春理工大学归属的变化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情况,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使课程结构符合目标,从原来较单一的国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为既能够培养国防专业人才,又能够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人才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一方面增加相应内容,一方面强调课程知识体系在拓宽专业领域和就业两方面起到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课程具有地方院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鲜明特色,适应当前国内外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人才需求。

二、红外物理课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在于专业课教育,如何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在整个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的大学生教育要求不仅仅围绕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进行其“三维”目标的构建,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而针对素质目标的培养,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融入,发挥隐形课程思政教育功效。利用专业课这个有效载体,不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立德树人[3]。

现阶段,大多数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马列老师、辅导员或者团委书记的任务,与他们自己无关,他们觉得专业课教师只要教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并不用特别突出强调思政元素,这样会使教学内容脱节,使学生听起来不感兴趣[4]。还有部分专业教师认为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内容没有意义,反而浪费了原本就不多的课堂学时,同时还会破坏自己的教学设计[5-6]。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普遍都是“片面”地认为思政教学就只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等思想政治内容,而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政教学的内涵。

其实,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具有其自身的思政元素,如何科学有效地提炼思政内涵才是专业课教学过程的重要问题。比如在红外物理的课程教学中,由于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色,所以,其思政元素在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挖掘,无论是绪论部分、基本原理部分还是最后的技术应用部分,无处不渗透着思政内涵,任何一个小小的知识点都可以引申出其在国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都可以用来树立学生服务军工国防事业的志向。

三、红外物理课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设计

红外物理是红外技术系列课程的基础课程,其主要讲解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光度学与辐射度学的基本知识、热辐射的基本定律、红外辐射的简易计算、红外测温的基本理论、红外辐射源的基本特性和应用、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的规律及大气透过率的简单计算等。该课程着重强调了基本理论内容,为红外辐射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在讲解每个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引入相应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潜移默化地讲解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国防,树立学生的国防志向,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从而进一步实现课程的素质目标,提升课程的高阶性。

同时,每学期红外教研室的教师均定期召开课程内容设计研讨会,讨论目前新概念、新技术等在红外物理课程中的应用。每一位团队教师都各抒己见,发表其对课程建设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课程思政建设。不同的系列课程教师还无私分享自己的课程案例,展示学生的设计案例,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课程内容。结合国内外红外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实际案例讲解红外辐射理论,将科研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将基本理论与红外技术发展相结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分层次教学。

(二)多种多样的智慧课堂手段

针对红外物理课程不同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内容以学生预习自学为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雨课堂”“爱课程”等线上平台完成基础内容学习,严格要求学生记笔记,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进一步配合教师答疑,完成高质量的基础内容学习。对于重点难点内容,采用生讲生评、以练代讲、案例点评、研讨辩论、项目探究、边讲边练、边做边评和生生问答等多种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主要以翻转课堂形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对于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掌握。配合教师的案例讲解、辅导答疑,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进一步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不同角度理解重点难点,提升学业挑战度。最后,通过线上线下测验及小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持续改进。通过上述智慧课堂手段,结合思政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以及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

(三)丰富多彩的课后内容拓展

首先,充分利用“雨课堂”“爱课程”等线上资料库中的课程案例,包括最前沿的红外技术介绍、“红外隐身技术”的科普视频和“红外遥感技术”原理模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融入不同类型的思政元素。其次,利用微信群开展主题班会、讨论和答疑,开设红外物理思政课堂微信公众号,实施更新红外技术在军事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各种线下活动,包括设计兴趣实验,结合科研需求,设计复杂光路的红外光学系统等。此外,红外课程组将邀请红外辐射、红外探测、红外成像及红外光谱等领域专家教授进行线上线下讲学交流,为大家讲解红外成像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食品成分含量等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政教学。

四、红外物理课课程思政教学实例

(一)建立红外物理思政课堂公众号

根据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现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为了加强红外物理课程的思政建设,课程组建立了以实时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的红外物理思政课堂公众号,建立以前沿红外技术介绍、“红外物理”科普视频等为主要内容的红外物理课程典型案例库,讲述红外技术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贡献,红外物理思政课堂公众号如图1所示。

(二)建立红外物理课程内容知识点反映思政元素列表

课程组根据红外物理课程内涵,建立了课程内容知识点反映思政元素列表,第一章的课程内容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对应列表见表1。

(三)红外物理课程课外思政元素拓展

在国家资源共享课红外物理的先导作用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拓展课外思政元素,使专业理论与兴趣实验、实践课结合起来,分层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便于学生更能深入理解课程,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具体案例如下。

(1)引进学科前沿科技成果的应用案例。在2021年的红外物理课程教学中,课程组加入了最新科研成果“典型目标材料光谱发射率的测试”,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讲解基本原理的同时,引入科技成果应用的背景,讲解国内外技术现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同时,结合专业教师承担的应用类课题给学生作了“近红外高光谱检测的技术瓶颈”专题讲座。

(2)分组布置学生撰写科研类小论文,根据课程内容,拟定不同知识点的相关科研小论文,比如“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红外光谱透过率仿真”“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源图像融合技术”等题目,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强化了课程所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并将思政教学融入了实际教学。将红外测温仪等现实应用的科研仪器引入课堂,结合课程内容讲解其用途和实际操作,并说明该仪器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结合仪器精度问题,拓展知识点内涵。

(3)根据学时安排,进一步增加了拓展资源的讲解。在资源共享课的拓展资源库中增加了英文原版视频资料,例如《星际穿越电影中的科学知识》《红外隐身衣的基本原理》等;将《Light Measurement Hand book》英文原版教材中与课程相关的部分引入课堂教学,课前在雨课堂平台上传对应知识点课件等,课中采用翻转课堂形式,由学生自己讲授所学知识点,每个学生分配一部分内容备课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课10分钟,由教师点评。将每个学生的讲课过程进行录像,选出优秀案例上传到课程网站上展示,锻炼了学生的外语、专业知识、课件制作和讲演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五、结束语

红外物理课程深入挖掘其思政元素,让学生明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服务军工国防事业的志向,提升课程高阶性。课程组通过红外物理思政课堂公众号、红外物理课程典型案例库等拓展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是专业课教学的一个长期过程,其需要专业课教师不断地挖掘更新各类思政元素,使其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真正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21-11-19.

[2] 王雪洁,王国雄,周钗美,等.思政教育融入科技创新共同体高校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路径研究——以自动化专业课程电机与拖动为例[J].高教学刊,2021,7(18):10-13,17.

[3] 韦灵,胡艳华.课程思政融入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19):168-171.

[4] 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5] 梁焰.“课程思政”在理工科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以FPGA原理与应用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159-161.

[6] 许明月,李霞,赵钰.教育学视角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J].高教学刊,2021,7(19):176-17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