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区域产业需求的政校企协同共建产业研究院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国华 周敏 李培凤 张丽珍
摘 要:白酒产业发展形势较好,但各类人才缺乏。高校生物类工科专业理科化培养,为聚集高校和企业优质资源,解决高校与产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集聚政校企三方力量,共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服务、学生创业和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努力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平台。在产业研究院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和育人中心及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模式等方面采取新的举措,以期达到较好的成效,并为其他校企联合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区域产业需求;酿造产业研究院;协同育人;项目改革;推广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8-0023-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iquor industry is good, but all kinds of talents are lacking. The cultivation of biology engineering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gather high-quality resources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demand of talents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ndustry. Shanxi Brewing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gathers the three forces of government,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to build a multi-functional base integrating talent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services,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strives to build a platfor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with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New measures are taken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and education cente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eaching staff,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other school-enterprise joint projects.
Keywords: reginal industrial demand; brewing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ject reform; experience in promoting
受益于消费升级,我国白酒行业整体发展形势较好,有望成为万亿级的超级大行业,白酒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白酒产业作为山西的特色优势产业,历来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20年山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致力于打造以酿品为引领的十大产业集群。山西汾酒是次高端市场的全国名优品牌,汾酒集团是山西白酒企业的龙头,年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山西汾酒在品牌较多的次高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同样面临着新技术和新工艺创新需求紧迫、各类人才缺乏等问题,而高校生物类工科专业理科化培养,传统工程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进而导致高校与产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2]。
为集聚高校和企业优质资源,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协同机制,聚焦产业技术工艺创新和多样化人才需求,加强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促进教师和工程师双向流动,着力打造白酒全产业链、全培养链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从基础研发到产业技术革新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共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2019年12月28日,由汾阳市、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大学三方负责人签订了共建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和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酿造产业研究院”)合作协议。
经过前期实践,为本项目的研究与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汾阳市、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大学三方共建产业研究院,酿造产业研究院招生规模计划稳定在300人左右,建设酿酒工程本科专业和发酵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生产技术人才,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建立管理与营销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理论学习在山大、实习实训与科学研究在汾阳”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开启了酿造产业政校企协同育人的新篇章。校企共建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围绕汾酒集团工程技术研究、生产技术一线实际需求,由企业提出选题,校企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了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奠定了双方互惠共赢的基础。自2007年以来,学校每年选派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的部分全日制研究生进入企业,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深度参与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及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并以企业实际技术难题、技术创新项目为选题完成学位论文,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累了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丰富经验。学校依据当前酿造领域人才需求形势和工程专业认证要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产出为导向(OBE)”的教育理念,联合企业共同设计本科人才培养能力体系,并修订了2018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保障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压缩的前提下,增设“酿造+”创新创业模块式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白酒酿造产业、酿造技术和白酒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培育学生对白酒酿造产业的兴趣,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全方位对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一、项目改革思路及措施
(一)改革思路
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集聚政校企三方力量,以共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服务、学生创业和继续教育的多功能基地为目标,努力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平台。在人才培养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校企共同构筑“五维一体”学生能力模型,共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校内“四级”理论教学体系和企业“四级”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构建多主体参与、立体化的质量保障体系,着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校企协同创新上,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的链条,探索推动酿造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新路径[3]。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二)措施
1. 构建产业研究院管理体制机制
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上,产业研究院努力建立多方联动的建设机制,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产业学院科技创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4-5]。以政校企三方领导、工程师和教授建立“研究院理事会”,统筹协调和管理产业研究院顶层设计的相关事宜;邀请我国酿造工程专业与白酒产业的领军人才和工程师共同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产业研究院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2. 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汾酒集团、山西大学生物学科都与江南大学生物工
程学院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合作机制。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在汾阳市政府的协调与支持下,正在创建汾酒集团、山西大学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和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三方深度合作的校企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共建产业技术研发部、联合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开展企业项目攻关、项目孵化、产品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工作,联合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共同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山西白酒酿造产业技术创新、工艺创新[6]。在人才培养上,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坚持科教融合,以科研支撑教学,将产业研发成果及时引入专业教学内容。
3. 校企协同育人中心建设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面向白酒产业链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厚基础、强实践的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7]。
(2)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生采用“2+2 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采用“1+1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2+2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招生的本科生,一、二年级在山西大学生科院,主要进行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专业学习,三、四年级到汾酒集团,主要进行项目驱动式的实践与学习,并以实际工程项目或现实问题为选题,完成毕业论计[8]。“1+1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招收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一年级在山西大学生科院,主要进行理论与实验课程的专业学习,硕士二年级到汾酒集团,参与产学研协同项目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并以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为选题,完成毕业论计。
(3)人才培养规格
参照工程教育模式CDIO大纲和《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的毕业生要求,结合白酒行业多样化人才需求和创业型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汾酒集团工程师和山西大学相关学院负责人共同解析了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人才的能力体系,形成了“五维一体”的能力模型[9],如图2所示。
(4)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OBE工程教育理念,研究院围绕“五维一体”能力模型,校企共同设计了本科生一、二年级在校内的“四级理论教学体系”和三、四年级在企业的“四级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硕士一年级在校内,二年级在企业。
校内“四级理论教学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校模块化线上与线下通识教育课程)、核心基础课程、特色专业课程和前沿拓展课程。校内理论课程的教与学方法,强调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范式,更多采用科教融合的探究式学习、开放实验的创新性学习、经典案例的分析性学习和学科交叉的跨学科学习等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10]。企业“四级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暑期轮岗实习实训(一、二年级学生和硕士一年级学生)、实际工程项目、开放创新项目和技术技能竞赛。企业实践教学体系,以项目制驱动和牵引实践教学,学生组成跨学科团队联合攻关。在项目制实施过程中,更多采用产教融合的浸入式学习、学科交叉的团队式学习和问题导向的发散式学习等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积累、CDIO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企业将技术革新项目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来源,安排企业导师进行全程指导,实行真题真做[11]。
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商定在山西大学生科院共建3个智慧教室、1个白酒技术仿真实验室。同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利用智慧教室,充分利用MOOC平台资源、创客教育、雨课堂、反转课堂和虚拟仿真课程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能力。
(5)质量保障体系
以工程师认证、专业认证等能力要求为基础,以“五维一体”能力模型为目标,建立包括规范管理系统、诊断评估系统和保障支持系统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完善学生评教、学生满意度调查、专业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诊断评估系统;通过建设校企专家组成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制度,完善本科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加强教学规范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校企经费投入、教学奖励等制度,加强保障支持系统建设[12]。
4. 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模式
研究院校企双方的优质人才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师资组合。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但缺乏白酒行业的相关实践能力;而汾酒集团的工程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管理能力,但缺乏一定理论深度。为此,研究院搭建了校企人才交流的“旋转门”或“立交桥”,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建立校企师资绩效考核机制和良性退出机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