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族地区高校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教学改革
作者: 严光文 殷红梅 古丛伟 陈红梅 陈怀志
摘 要:基于学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根据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课程特点,课程组建立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设计突出实践应用的教学内容,引入增长应用技术的教学手段,采用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势,开展突出实操能力的实践实训,形成突出应用能力的评价体系,并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和实践,可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兽医临床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动物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8-0078-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of Xichang University and the obj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of Animal Medicine Majo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terinary Surgery and Surgical Operation courses, the teaching team of Animal Medicine constructed curriculum standards to adapt to the objectiv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designed teaching contents highlight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troduced teaching methods increas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simultaneously adopted teaching techniques to enhance learning ability, developed practice training centering on actual operation ability, established evaluation system focusing on application ability in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high-quality applied veterinary clinical professional technical personnel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applied-oriented talents; Veterinary Surgery and Surgical Operation; teaching reform; talent training; animal medicine
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建立在动物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微生物学基础上的学科。主要研究动物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外科疾病防治措施,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外科基础知识,并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需掌握炎症、感染、休克、肿瘤及跛行等外科理论知识;掌握消毒、打结与缝合、动物保定、麻醉及手术操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技术;掌握常见手术的适应症、术部定位、操作步骤与方法及术后护理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改革背景
西昌学院位于“一步跨千年”的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地处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凉山州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学校扎根民族贫困地区办学,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主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以学科专业建设夯实人才培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文化支撑。学校致力于培养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永久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2015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2017年,被列入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2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1-2]。为实现把学校建成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在兽医临床学科中最能体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也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列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的一门课程。
二、改革内容
(一)建立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动物科学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集中调整,提出建立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组根据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市场发展需要和行业最新发展成果,对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前期调研中,用人单位反馈的重点是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在工作岗位上上手的时间还比较长,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宠物行业发展对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的影响,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增加,特别是伴侣动物的需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也为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在小动物上的应用提供了平台,为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宠物眼科疾病、骨科疾病等专科医院的成立,对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扩大知识面,更要有能从事专科手术和疾病诊治的基础。
课程组从2019年开始,修订了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在专业总体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将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学分从原来的2学分提高到3学分,学时数也从原来的32学时增加到了48学时。同时,对实践教学学时也进行了调整,从原来的24学时提高到了32学时。进一步体现了对课程的重视,突出了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临床专业课性质。
在修订培养计划的同时也对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在理论教学大纲中,把过去不认为是重点的内容作了重新明确。根据当前兽医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执业兽医医师、助理执业兽医师等岗位工作需要,明确了知识目标、课程思政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输液输血与供氧、显微外科与微创外科,以及外科休克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麻醉、无菌技术外科感染、肿瘤、软组织损伤和眼病等外科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动物保定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头颈部疾病与手术、胸部疾病与手术、腹部疾病与手术、直肠、肛门和泌尿生殖器官疾病与手术、跛行诊断、四肢疾病与手术和蹄病治疗等外科技术。基本掌握综合性手术的组织实施。素质目标:对专业的高度认可,热爱动物临床并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具有高度责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具备服务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高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为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适应新时代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深入挖掘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中实践和应用,实现能力培养、专业课程知识教授及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专业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组经过认真研讨,确定了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课程思政目标:把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锻炼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遵守职业道德与操守,传承工匠精神,形成较好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强有力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具体实施中,在麻醉学这一章中,引入麻醉的起源与发展简史。通过麻醉起源和发展简史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手术基本操作这一章中,引入宠物行业发展对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的影响,特别是伴侣动物的需要带来了巨大的兽医临床疾病诊疗市场,带动了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的发展。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同时,不能忘记党领导全国人民致富奔康,走向富强的决心,筑牢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无菌术这一章中,引入敬业精神教育。用张桂梅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无怨无悔,用牺牲般的敬业精神谱写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的典型先进案例,教育学生要敢于担当,敬业奉献。在手术器械介绍过程中,介绍最近十年来,我国关于手术器械的创新发明专利达到4 780余种,手术方法上的创新专利也达到上千种,极大地突破了对国外进口器械的依赖。同时,也可引入华为事件,让同学们明白,所有的技术要想不被别人卡脖子,只有自己不断创新。让学生学会结合专业知识和技术,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在生殖系统疾病这一章中,引入医疗纠纷,过度医疗等案例。让学生明白专业工作只在乎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发展,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造成不良影响。在理论讲授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辩证思维解决专业问题。让学生明白要善于使用辩证思维,不是同一临床症状就适用同样的方法。把辩证思维与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临床手术的成功率和疾病的治愈率。在手术准备及人员分工中,建立团队考核机制,让学生在手术方案拟定,手术的组织实施中进行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在实操中去体验团队协作精神,去锻炼团队的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强化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眼科部疾病中,引入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教育。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学生失败的手术案例,告诫同学们,外科手术细节是成功的关键,精细是致胜的法宝,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同时,把专业教师参与脱贫攻坚的故事作为典型案例,把专业学习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教育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化为服务地方的动力,为凉山州培养更多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四有人才。
(三)设计突出实践应用的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动物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兽医临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兽医临床技术日新月异,兽医临床中外科手术服务的动物对象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受到经济效益及治疗费用的影响,以大动物为主要服务对象兽医外科手术已经转向小动物临床,今年来,犬猫的饲养数量大幅增加,大部分犬猫饲养者已经将其视为伴侣动物,并亲切的当为家庭成员之一。使得兽医临床外科手术的发展日趋精细化、专业化,因而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小动物临床的实践应用。将第四章麻醉增加为4学时,第五章手术基本操作增加为6学时,第十二章眼病增加为3学时,第十三章头颈部基本疾病与手术增加为3学时,第十四章胸部疾病增加为3学时,第十五章腹部疾病与手术增加为6学时,第十六章直肠、肛门泌尿生殖疾病与手术增加为3学时,第十八章四肢疾病增加为6学时。其中增加较多的是第五章手术基本操作、第十五章腹部疾病与手术和第十八章四肢疾病。在讲授过程中,极大缩减了大动物临床的手术,增加小动物临床常见的手术案例,如犬的角膜修补术、犬眼睑手术、犬胃切开术、犬猫肠管切开术、犬猫卵巢子宫摘除术、犬猫膀胱切开术及尿道造口术等。并与实践相结合,对实践实训题目进行调整,以小动物的手术连续为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手术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
(四)引入增长应用技术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