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我国卓越地质工程师计划实施策略

作者: 成永生

摘  要:卓越人才是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培养卓越人才始终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双创工程”和“卓越计划”是我国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抉择,二者共同聚焦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问题。该文分析总结国内外“卓越计划”的实施进展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立足我国当前“双创工程”实施的大背景,针对传统地质学科,阐述卓越地质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重要性及其理论和实践基础,从五个方面提出我国卓越地质工程师计划实施的主要策略,强调应对卓越地质工程师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诠释,统筹推进“双创工程”与“卓越计划”的深度融合,强化“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育与发展,确保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于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与关键环节,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保障卓越型人才培育质量。

关键词:双创工程;卓越计划;卓越地质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9-0022-05

Abstract: Outstanding talents are the key to support the country'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talents has always been a common concern of the whole world. Both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roject" and "excellence program" are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s for China in the new era, both of which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and main problems of "excellence program".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roject" in China and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geological disciplin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ining plan for outstanding geological engineers and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in strateg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from five aspects, and emphasizing the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apability of outstanding geological engineers. It should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roject" and "excellence program",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pabilities, ensure tha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important stages and key links of talent training. It aims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cellence program,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xcellence program; outstanding geological engineer;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

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今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强盛及其国际地位。“卓越计划”是响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做出的战略决策部署。该计划希望通过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育方案改革为契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又一轮革新,进而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提供人才储备[1-2]。显然,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关乎“卓越计划”实施目标的核心和灵魂。

“卓越计划”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简称,其是我国新时期发展阶段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和为我国保持长期健康发展供给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3]。紧紧立足当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重要发展方针,以传统特色地质学科为例,从卓越地质工程师培育的独特视角,探索创新创业项目与“卓越计划”的发展与融合,探究提升卓越工程人才“创新”与“创业”能力的途径与策略,提出融合创新创业项目的卓越地质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与培育体系,为保障我国“卓越计划”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实施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显然,围绕卓越地质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与培养体系,探索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与实施,进一步提升“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增强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创新才能及创业认识、创业能力等,可为加快推进实施“卓越计划”提供理论支撑[4-5]。通过选择卓越地质工程师培养这一特色视角,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和辐射能力,更有利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背景下卓越型工程人才的快速成长,旨在为“卓越计划”的开展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一、以德国大学为典型的国外卓越计划

近年,许多国家都在开展不同形式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这其中以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发源地德国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

2004年,时任德国联邦教育部部长的布尔曼女士提出了打造德国精英式教育大学的想法[6]。经讨论,德国各方达成协议,于2005年6月正式通过了“联邦与各州促进德国高校科学与研究的卓越计划”,简称“卓越计划”(Exaellenzinitiative)。德国选择“卓越计划”参与者的标准抛开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等模糊不清的宏观叙事概念,直击大学发展的核心——人才问题[7-8]。德国大学“卓越计划”项目在立项过程中引入了委员会制度,项目挑选由多个委员会协作完成。“卓越计划”项目立项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权威性,其中资助委员会是该计划最终决策的机构,各种职能委员会的设立及委员的多元化保证了遴选结果的公正性,有效防止了公权力的私用和个人独裁;而联邦政府投票席位的绝对优势又能在立项过程中充分代表国家利益,体现政府意志,实施国家战略。

二、我国大学卓越计划

为了进一步有效适应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及国家对创新人才的新要求,我国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于该计划将卓越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面向行业、面向世界和面向企业未来,同时又注重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该计划的实施得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高度认可,特别是吸引了一大批知名高等院校的加入,铸就了新时期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力军,更从一定程度上引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发展航向[9]。经统计,自该计划自实施以来,先后有200余所高等院校纷纷加入,占据了我国设置有工科专业本科教育院校的约20%,成为新时期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显然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践行者[10]。

尽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我国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但具体实施的路径、模式乃至思路与思维均需要不断地开拓与创新。为此,围绕新时期卓越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问题,国内工科院校广泛讨论、深入交流并大胆实践,包括专业组织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与体系、实践基地与实验平台和人才评价方法与评判标准等[11-12],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且理论与实践能有机融合。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总结,围绕卓越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国内高校摸索出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11],如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双导师培养模式、本—博培养计划、跨专业培养模式和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等,这些探索与实践为卓越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更极大地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推进与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更重要的是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引领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13]。

尽管我国的“卓越计划”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形成了一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模式,但与国外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依然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发展与创新。实践告诉我们,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国情等方面的差异性,国外的经验与模式只能参考和借鉴,千万不可照搬照抄,更不可机械复制。我国的“卓越计划”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不断地丰富理论内涵,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总结出“卓越计划”的完善体系,特别是需要分析“卓越计划”实践的条件与环境,形成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灵活变通的机制与模式[14],从而在根本上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卓越工程型技术人才的层次[15],实现发展中创新,通过创新促进发展,助力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为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国力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三、卓越地质工程师培养计划

(一)符合国家需要与社会关切

面对国际发展新形势与新要求,我国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社会发展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有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而构架的一项重要人才战略与人才工程,从而为落实党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16]。从根本上来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新理解,尤其是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促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做实与落地,且赋予新时期人才发展战略新的内容与内涵,更是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全新诠释。毋庸置疑,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及不同发展时期,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不同,国家发展的目标与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对工程型创新拔尖人才的要求也同样改变,顺应新的发展方向、塑造新的发展理念、培养新的发展动能并增强新的发展动力,是促进国家社会经济持续、稳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显然,国家大力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为确保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保障我国的各项事业发展能够具有引领性、前瞻性,且富有创新性,能够适应世界发展形势的瞬息万变,同时又能够体现我国发展的创新特色,展示大国风范和大国担当。

(二)具有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11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正式颁发,为国家新时期的卓越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是打造新型人才阵地的重要纲领性文件[9]。与此同时,结合我国人才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顺应行业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新特点、新方向与新需求,立足“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符合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型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毋庸置疑,我国大学开展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任务与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及实践能力,特别是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为推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及促进社会经济稳健发展储备高端人才,且持续性地注入新活力与新动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