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
作者: 金虹 晏家月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对于高校来说,是难得的契机,却也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转型的阵痛。高校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优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正是教学模式的一种,该文通过剖析目前经济管理学科教学过程面临的问题,从课前准备阶段、课程活动设计、课后总结巩固及教学评价反思四个模块入手,构建“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云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9-0103-04
Abstract: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which i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it also brings the pain of transformation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 and reform the teaching mode. Flipped classroom is a kind of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from preparation before class, curriculum design and summarizing after class activities, teaching evaluation reflect four modules, build management "Internet +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Keywords: "internet + education";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oud class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传统的课程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人们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满足时代与人才发展的要求,教育模式革新势在必行。“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立足于现代技术环境,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另一方面翻转课堂通过教学主题的转化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性[1]。因此,本文立足于管理学科学生的发展,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时效”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探索“互联网+”视角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中,从而实现各行业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是一种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的结果。“互联网+”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高校教师已经能够善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学,不拘于时空的限制,打破了传统线下教学的短板,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带来的优势;此外,教师还能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获取新颖前沿的教学资源,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储备,通过汲取其他高校教师的优质视频课程,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而从学生角度来看,“互联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获取学习资源和信息,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互联网引入到课堂中,通过网络技术带来的视听效果,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知识点和教学案例,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互联网+”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开放性。这是“互联网+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原本的时空界限,优化了原本传统的教学程序,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利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海量的信息,而掌握最新的资讯,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管理学学生的目标。二是创新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和教育发展方向的革新,互联网走进课堂,通过视频音频教学,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学结构更加具有层次性,课堂中的师生角色也开始发生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被师生之间更为紧密的双向学习互动模式所取代[2]。
二、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对比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的程序,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更多注重自身课前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备课,相对淡化了学生课前对知识的预习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按照拟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在课堂中吸收知识并通过课后练习和巩固将知识内化于心。而翻转课堂则要求学生在课前对知识做自我梳理,将知识传递的过程由课堂转移到课前,借助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和查找相关管理学知识或相关企业资讯与案例,实现课前自学。在课堂中,随着学生课前自学水平的提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改变,教师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一系列提问及分组讨论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引导。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以企业案例分析作为小组作业,这使学生能够将管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企业管理中,真正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内化,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思维。除此之外,翻转课堂还有着传统教学课堂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对比如下。
(一)传统课堂的表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相对较为单一,教师主要承担知识传递者的身份,更多的是知识的输出,留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较少,而将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后,学生难以消化,尤其大学生校园生活较为丰富,实现课堂知识在课后转化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具有权威性,并且占据较大的主动权,而管理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缺少师生互动的课堂,难以达到管理学培养的目标。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使得学生通常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入,学生知识输出的机会不多,而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减少,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经济管理学科课程大多是理论为辅,实践为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传统课堂中学生的知识内化不及时,也将影响到学生课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水平的速度与能力。
(二)翻转课堂的表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有所转变,不再是单一化的教学主体,而是更加的多元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知识的转换者,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引导,实现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自觉,达到自主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差异化教学,并通过学生课后作业和小组团队作业,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汇报、小组互评及师生讨论等方式方法,让师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锤炼学生善于主动思考的品格与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交流讨论的时间增多,促进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学习讨论氛围;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能够缩小学习差距,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
简而言之,翻转课堂就是将学生从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探索者,翻转课堂能够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适应管理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淡化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打破教师权威性,师生关系更加平等融洽,教师不再只是知识输入,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启发,达成知识输入。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模式更加注重教学相长,不仅让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得到更好地锤炼和培养,而且可以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的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方案[3]。现代教育技术为“互联网+翻转课堂”收集新颖的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了稳固的支撑。“互联网+翻转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在课堂内外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学习资源搜寻的技能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及时作出解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四、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单向化,缺乏实践体验
管理学科以培养企业管理人才为目标,高校中的管理学相关课程教育大多以管理学理论和案例分析教学为主,教师向学生普及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大多是通过班级教学开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依然遵循着传统的主客二分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学科专业知识灌输,缺少实际运用知识的机会和平台,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考虑到管理学学科本身极为注重实践应用,学生只有切身体验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达到管理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
在开展经济管理学科课程教学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第一,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照本宣科,学生没有参与感和课后的思考或体验;第二,过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通过PPT报告学习成果,弱化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学习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4]。经济管理学课程的教育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课堂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课程内容缺少创新性,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过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多元化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快速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学案例;海量的数据分析和行业分析报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学生更希望能够在课堂上获取不一样的知识和资讯,如果教师简单机械地搬运网络素材到课堂上,大学生无疑会对课堂内容感觉乏味。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众所周知的常见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从新颖视角探索经典案例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是高校教师提升教学素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互联网+翻转课堂”在管理学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与探索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导翻转为引导,学生的定位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翻转为主动探索者,“互联网+翻转课堂”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入到课堂中,提升课堂的交互程度,使教育教学朝着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5]。互联网技术帮助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能够给管理学课程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贯彻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理念,以达到高校对管理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教学环节的探索主要立足于课前准备阶段、课程活动设计、课后总结巩固和教学评价反思四个角度。
(一)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包括教师对课程内容等前期准备工作及课前对学生预习要求。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应根据管理学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案例,创新教学形式,针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制定不同的教学设计目标和教学实施计划。管理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团队中领导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不同模块的要求应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师根据指定的参考书目制作的PPT课件、相关知识的共享学习视频及其他的网站资讯等。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前可以通过教材及网络课程视频提前了解知识结构,设定课程学习目标,有所侧重地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