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相适应的成绩评价方式探索及实践
作者: 严利东
摘 要: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相适应的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应当遵循科学评价,公正考核,产出导向的基本原则,朝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专业志趣,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改革,在课程考核上加大过程性考核和线上考核的权重,对考核方式和成绩占比进行一些改革,通过调查问卷反思,建议取消线下课堂考勤签到,增设摸底考试,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加大平时考试的权重占比。
关键词:混合式课程;成绩评价;权重比;过程性考核;线上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0-0029-05
Abstract: Hybrid courses should reform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rational evaluation and impartial assessment, the reform should also be outcome-oriented, which aims to exci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what they really like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pecifically, it is required to increase the weight of the process-oriented and online assessment and improve the assessment method as well as the weighted system. Through reflection on the questionnaire, it is advisable to cancel the classroom attendance, add a placement test and increase the weight of the performance during the semester to build a diverse evaluation method including inquiry, thesis, and report-defense.
Keywords: hybrid cour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eight; process-oriented assessment; online assessment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湖南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此大环境下积极贯彻落实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推动课程改革和创新,合同法被确定为2019年湖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为适应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背景下,本课程改革着重于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认真分析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一套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平时考核占20%,期末考试成绩考核占80%的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考核方式,两项评价成绩构成是取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平时成绩的考核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无法形成客观有效的成绩评定,只要期末考试不挂科,取得学分是非常容易的,大部分学生只要在期末考试前一周突击复习,基本上就可以应付考试。因此这种轻学习过程而注重考试结果的考核评定方式已不能完成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应用技能及及学习态度的全面考核。
一、混合式课程成绩评价方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评价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课程大多是以课程或学业结束时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这种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已经与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不相适应,评价不科学,因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应以过程性的观察为主来进行评价;并且过程性的评价可不断指导学生校正学习方向和方法以求更好地达到学习的目标。教育家泰勒进行了著名的“教育评价八年实验”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这种以过程性的人才评价为主、以考试为辅的观点开始被美国教育界广泛接受。到了20世纪70年代教育学家桑迪在总结前辈们各种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现代人才评价的原理,其中特别强调将过去那种单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的评测转化为与课程同时进行的合作性、过程性评价。因此在遵循科学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式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公正考核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应该追求实质意义上的公正,而不是形式意义上的公正。传统意义上课程考核针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标准, 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形式上看似乎很公平,但实质上忽视了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因无差别考核评价催生的课程学习的内驱力也就不一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获得更具个性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实质上的不公正就这样体现出来了。因此实质意义上的公正要体现在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及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特点选择性地完成自己的课程考核评价。
公正考核还体现在考核方式和环节的设计上要去投机性,客观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深入课程学习之中,消除传统的课程学习中那种“临时抱佛脚”“一考定终身”“平时睡懒觉,考有小纸条”的投机学习心理。
(三)产出导向
课程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针对一流课程不能是一刀切,都是一个改革套路,应道根据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落实专业标准,面向行业需求,借鉴国际经验,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原则设计培养路径,因此课程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应当为产出服务,导向作用要明显。
二、混合式课程成绩评价方式改革的基本目标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忙起来
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单一,轻过程重结果,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加上测评内容过于简单、陈旧,绝大多数学生轻而易举就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学分。混合式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就是要通过加强学习过程考核的比重,增加学习效果考核的次数,多样化考核方式方法,让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选择来完成考核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贯穿整个教与学的环节,激发学习动力,当学生课程学习接触到的知识和理论层面的内容越多,其未知的神秘领域就越广,探求知识的求知欲就越强,从而所花费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这样正态发展就会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专注度,有所收获。
(二)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让学生活起来
混合式课程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考核内容的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让学生有了专业学习更多的自主权,不善于课堂发言的同学可以选择线上讨论文字发言,不善于理论研究和写作的同学可以选择社会实践调研,平时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以选择加分项目提高自己的评价等级,个人能力有限的同学可以选择团队合作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样当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自己的个性特点契合起来后,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有了专业学习的志趣,学生才能活起来,活学才能做到活用。
(三)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让学生强起来
通过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公正考核,学生在紧张活泼的学习中收获成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正态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强起来,还能使学生在专业这条道路上越走内心越强大。
三、混合式课程成绩评价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混合式课程成绩评价方式改革的总要求是完善过程评价机制,增加个性化、可选择性的考核内容,加强多元化、综合性评价手段,在此总要求下,我院合同法课程组进行了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
学生的学分成绩最终由两块构成:一是学习过程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40%;二是学习效果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如图1所示。
(一)对课程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习过程评价成绩由线上客观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30%)和线下主观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两项构成。
合同法课程采用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建课,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线上客观评价。包括面授课的签到、课堂参与,每小节练习作业、参考文献研读、司法判例研习及音视屏学习等线上任务点的完成情况,线上讨论参与度等等。这些考核环节都可以通过超星平台系统进行客观记载,通过设置权重比对学生的线上及线下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有效的评价。见表1。
线下评价考核由以下两部分构成:一是线下面授课和翻转课堂的参与及表现量化得分,二是线下任务完成情况量化得分,包括小论文的完成、高质量的出题和知识点音视频屏制作等等。线下评价以加分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授课老师负责打分并记载,因线下评价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对学生的线下加分应当实时在线上公开,让学生知情。
(二)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
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
合同法课程平时考核采用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进行每章测试和四次阶段性考试,该两项测试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
合同法期末考核采用纸质试卷考试或者上机题库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统一监考。
四、混合式课程成绩评价方式改革调研反馈
截至2021年8月,课题组对我院2019级法学专业205名同学就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合同法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成绩构成的问卷调查见表2。
调研问卷围绕混合式课程考核方式共列出了七个问题。对此调研结果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跟进以考核方式为切入点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混合式课程成绩评价方式改革的满意度
由表3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有3%的同学不满意本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21%认为一般,总和为76%的同学表示满意。这说明大多数同学对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较为满意。选择“很不满意”和“一般”的,所占比例为总人数的24%,说明现有的混合式课程考核方式依然存在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空间。
(二)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考核的权重比例
本次课程考核改革的学习过程评价考核占了总成绩的40%,学习效果评价考核占了总成绩的60%。从本次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只有23%的人认可该考核比例,65%的多数同学认为学习过程评价应当与学习效果评价平分秋色,占比一样,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效果同样重要。至于传统考核模式下20%/80%,只有2%的人还在支持,说明混合式课程下的考核方式中加大学习过程的考核已经势在必行。具体见表4。
(三)线上客观性评价与老师主观性评价的权重比例
本次课程考核改革将学习过程考核分为线上客观性评价和老师主观性评价。线上客观评价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老师主观性评价占总成绩的10%,两项成绩比例为75∶25。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27%的同学选择了70%/30%的比例,14%的同学选择了20%/80%的比例,总共有41%的同学选择了与本次考核方式相接近的比例,说明大部分同学比较认同将过程考核的评价部分重点放在客观性评价中,同时老师也要有一定的主动评价权。具体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