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 罗红梅

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思考与探索0

摘  要: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对其综合评价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促进职业院校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该文在分析当前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四方面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能力、职业视野”为特色要点的评价体系新思路。

关键词:素质教育;职业能力;信息技术;评价体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0-0062-05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basic education, and it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hould have distinct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ng a new vocational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moting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promin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professional menta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vision".

Keywords: competence education; vocational abil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valuation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对职业院校而言,其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率;对用人单位而言,其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学生而言,其关注的是自身职业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以多方主体为视角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评价变革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应创造性地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技术来变革教育评价方式,破解当前职业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突破。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技能、职业视野为重点的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者需要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每年培养上千万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普遍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对学生考核评价。在“知识”方面对学科理论进行传统笔试考试,考试通过可获得学历证书;在“技能”方面对设备操作、产品加工等进行鉴定考试,考试通过可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现有评价体系既能够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但仍存在无法全面诊断与改进学生职业发展综合素质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信息不完整的综合素质评价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的培育

员工职业道德的高低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如果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消极怠工、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势必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初具职业道德意识,对其从业后能自觉遵循职业规范,成为企业信任的有用之材,就显得十分必要。

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涉及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由政府、学校、社会、企业和行业共同参与。其中,学校能够提供较充分信息的只有学业水平,学校提供的其他四个方面的信息较弱无法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1]。例如学生成长记录一般只保留正面、奖励性信息,对因违法、违纪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学校一般会根据错误大小设定一年或两年的考验期,毕业前一般会撤销处分、不予记录。除学校外的其他几个评价主体提供的评价信息或停留于主观印象,或只提供具有“可信度”的单一的材料对学生进行裁决,参与不够无法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职业道德是一种隐性的、难以量化的指标,是用人单位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目前的评价体系只关注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且具有不充分性,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有待加强。

(二)以不同标准评价知识掌握忽视了对职业心态的培育

职业院校学生从业之后,不管其职业技能如何,在其职业发展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当其面对职场挫折,只有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保持良好的情绪,正确对待成败得失,才能直面压力、克服困难和继续前进。因此,职业心态是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有平时考试,有期末考试;有书面考试,有操作考试;有校内自主考试,有校外标准化考试。这些考试对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不能正视挫折,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有的学生看不到自身的长处,看不到未来和希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良好的学习心态都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心态从何谈起。目前职业院校也逐渐重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由专业人员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服务,但是服务的对象数量有限。因此,培育学生不怕挫折、积极参与、担当敬业、乐观向上和团队精神等积极的职业心态显得非常迫切。

(三)以封闭任务评价操作技能忽视了对职业能力的培育

职业技能无疑在当前职业教育中是最受重视的一个方面,但是职业技能不等同于职业能力。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是一个个知识点和一个个单项技能,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和多项技能同时应用,学生是否能将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其职业活动中灵活运用,从而能顺利完成特定的职业任务,这才真正体现其职业能力。

为了让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与就业后的工作岗位相衔接,职业院校往往采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的做法,以特定工具的使用、特定材料的辨识和特定工艺的掌握等对学生进行培训。这些培训相对封闭、单一,学生通过训练对特定任务虽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这样的任务具有“死”的特点,不能适应真实工作领域开放、复杂的“活”的要求。职业院校这些局部的技能训练本质上急功近利,没有培养学生思考、设计和规划的过程,学生也不知道操作的终极目的和客户的真实需求,难以培训出真正的职业能力[2]。

(四)盲目追求就业率忽视了对职业视野的培育

职业视野体现了学生对有关职业领域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对所从事或将从事职业的理解是否准确,对自身职业能力的了解是否客观,对职业领域的发展前景能否有正确的判断,关乎到每个从业者的未来。职业视野决定了职业高度和职业宽度,学生最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开阔职业视野至关重要。

就业率是学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也作为就业的一种形式被统计,许多家长也将就读职业院校视作通往高等教育的捷径。其他真正就业的学生即便工作满意度不高、职业认同感不强,对未来缺乏清醒的认识,也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进入更满意的工作层次,这说明在学生的职业教育生涯中,对学生职业视野的开阔缺乏明确的指引。目前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囿于请企业家、优秀毕业生作报告,校企联合培养等,对学生开阔职业视野的关注和培育显著不够。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是如何评价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职业技术人才,它建于学生发展理论、增值评价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及信息技术基础之上。

(一)学生发展理论

学生发展理论为学生如何发展才能具备了解自我、了解他人和了解世界的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学生发展理论是人的发展理论的一部分,职业院校在教学中运用学生发展理论,不但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提供支持,也为学生工作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3]。

学生的发展伴随的是主动参与程度和自主学习程度的提升。从发展眼光看,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的学习态度,将来可能发展为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考试作弊可能发展为弄虚作假,不讲诚信;逃课可能发展为旷工;在校期间思想品德直接影响到今后的职业道德。学生学习中会遇到挫折,工作中也会遇到挫折,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心态。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工作后才会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开阔学习视野,工作后才会开阔职业视野。因此,职业院校应创建适宜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环境,使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与他人和谐相处,提高学习能力,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不断进阶。

(二)增值评价理念

增值评价理念在1966年美国著名的“科尔曼报告”中被首次提出,它认为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关注每一个人的进步,而非仅仅是优秀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4]。它关注的是学生个体,以学生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相比较有所提高进行表征。

增值评价观立足于教育的施教过程,重视每个受教个体。在职业教育领域,它能推动学校和教师从关注少数优秀学生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挖掘其潜能,从而有利于激发学校教育管理的主体责任,有利于激发教师从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如果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后不再接受其他教育,那么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就不会获得最充分的发展[5]。然而,终身教育能否顺利实施与学生接受教育意愿的程度紧密相连,学生接受教育的意愿又与学生的好奇心密切相关,因此,职业院校在施教中要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乐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毕业后才会乐于学习,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职业教育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学校中能顺利完成学业,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毕业之后能根据职业情景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自发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中碰到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改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解决问题的探究式教育。

(四)信息技术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和智能设备层出不穷,对学生各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成为可能,为多维评价学生创造了软硬件基础,这包括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

1. 大数据

大数据是一种在信息载入、储存和处置方面远超传统数据库,能够处理的数据集合,具有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和运算快速等特点。在智慧校园中,可通过云计算机平台同时调动千百台电脑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这样可以获取学生全样本、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数据而无需采样,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2. 区块链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具有不可编造、全程记录、共同维护和可追根溯源等特点。区块链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记录、存储和更新,每个节点都有一份总账本,任意节点崩溃都不干扰系统正常运作,系统中的数据由各节点共同维护。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类社会组织能同时评价学生且结果不被篡改成为可能,解决了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中信息来源单一且公信力不足的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