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
作者: 唐明 桂发亮 白桦 李二辉 康传雄
摘 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检索分析、网络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工程教育认证与专业导论课程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调查,以及校内外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导论课程实践调查,梳理出本科新生专业认知需求与导论课程的主要专题元素。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两个方面挖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建设对导论课程的需求;从而对专业导论课程进行再定位与课程内容的调整,并基于OBE理念优化导论课程涉及的专题元素,构建适合于新生的专业认知体系。通过专业概况介绍、课程体系解读、职业认知培养与毕业要求宣传等措施,让学生在全面了解专业的同时,能够得到科学思维、环保理念、工程伦理等综合素养教育,更好地策应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对专业导论课程的要求。
关键词:专业导论;课程改革;水文与水资源工程;OBE理念;专业认知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0-0096-05
Abstract: While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earch, material analysis, and network questionnaire, the survey of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survey of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course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majorinside and outside the university were finishedand, on this basis, the needs of freshmen for speciality cognition and the main thematic elements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are sorted out. In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tandard and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the needs of the speciality construction for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are found out.The introduction course has been reposition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rse content have been adjusted. Then, the thematic elements involved in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are optimiz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BE, and a system of cognizing speciality suitable for freshmen i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jor,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iculum, the education on the vocation cognition, the communication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other measures, students can get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such as scientific think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and engineering ethics while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major, which can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for introduction to discipline courses.
Keywords: introduction to discipline course; curriculum reform;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the OBE concept; the system of cognizing speciality
专业导论是很多高校面向新生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是得到国际广泛认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2]。基于目标导向的教育(OBE)理念中,将专业导论置于非常突出的地位;在助力学生达成毕业要求方面有着重要作用[3]。相关教学实践表明,科学设计工程导论类综合性课程,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触发并保持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心,更加明了所在领域当前面临的挑战、毕业后的可能去向,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梦想[4]。相关研究表明,基于OBE理念预估教学的未来产出效果,进而反向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可以确保教学针对实际需要[5]。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或者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基本上都安排了导论课程,主要涉及专业认知、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和就业前景等内容。有学者对20所不同层次院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进行过调查,发现专业知识体系讲解等12个关键要素出现频次的差距明显[1]。此外,在课程安排上,不同要素所占的课时比重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高校甚至将其“异化”为专业基础教学,着重于基础知识的介绍,失去了专业导论应当承担的全面认知作用[1,6-7]。这也说明:现阶段,各高校在导论课程教育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上也未达成共识。
近年来,南昌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积极推进国际工程教育认证[8],在本科教学中增设了专业导论课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侧重于水文学、水资源学的基础知识介绍。从教学实践来看,新课程尚不能引导新生全面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难以发挥专业导论课程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支撑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结合OBE理念进行专业导论课程的合理定位与改革。
一、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网络调查分析
在工程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应当以面向社会发展与工程需求为原则,持续关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技术为主导的创业精神等[9-10]。因此,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夯实工程实践基础,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打造适合大学生的实践项目,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文化氛围[10],非常必要。
为了解不同学生群体对专业导论课程的需求与建议,以及了解不同高校间水文水资源专业开设的导论课程差异,设计了一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网络调查问卷,旨在梳理学生专业认知需求、导论课程专题元素等情况。
借助问卷星开展了一次网络调查;调查对象有学校水文与水资源专业2017—2020共四届大学生,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河海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以及部分与水文水资源工程相关的微信、QQ工作群的专业技术人员。收回的有效问卷274份;涉及国内19个省(区、市)。答卷人员中,毕业生占比52.19%,在校生占比47.81%;本科教育背景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有198人,占比72%。问卷调查分析表明:觉得有必要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开的占94.16%;在最佳开设学期的问题上,有57.3%的人选择了第1学期。
关于“进入大学之前,最想了解的内容”,在校生的需求偏实用、具体,将“专业就业形势与方向、专业学习特点与方法、专业培养方案、考研保研去向及要求和专业课程体系”列在前5位;毕业生的需求更宏观一些,更看重“专业内涵、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育国内外发展情况”等专业概况方面的介绍,依次将“专业就业形势与方向、专业内涵、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育国内外发展情况和专业学习特点与方法”排在前5位(如图1所示)。
在专业导论课程应当涵盖的内容方面,在校生与毕业生所选的前5位内容一样,只是毕业生在重要性认知上更倾向于“发展概况”,将“发展概况、培养方案、知识体系、实践应用、职业规划”列在前5位;在校生则将“培养方案、知识体系、发展概况、实践应用、职业规划”放在前5位(如图2所示)。
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建设对导论课程的需求
(一)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导论课程的需求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1条第2款明确:“应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措施并能很好地执行落实”。鼓励教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传递学习计划与职业规划的信息,让新生弄清楚每一门课程在培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它的重要性及相应的学习方法;但是,设置导论课程,让新生系统地了解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弄明白未来毕业时在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达成毕业要求的具体路径,效果会更好。专业导论就是引领新生完成普通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过渡任务的课程,是激发专业好奇心、唤醒专业潜能的重要载体之一[11];能够也应当承担起新生专业认知的任务,促使学生主动了解专业内涵、探寻达成毕业要求的路径。
《标准》第2条第1款明确,“应当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是否有明确的公开渠道,……,是否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知晓和理解培养目标的含义”作为专业自评和专家考查的重点。科学设置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拓展新生知晓和理解培养目标含义的渠道。引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部门、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景;向新生展示他们毕业5年以后可能达到的职业成就,以及社会对该专业的期待。统筹专业教师、教学管理者关于培养目标的达成建议,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历年建设成果,以及在学校学科建设中的定位。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导论课程的需求
为了迎接工程教育认证,学校近年修订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专业要求是“系统地掌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丰富、综合素养全面;能够在相关行业从事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的规划、设计、评价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固然有解读培养方案的安排;但是,仅靠一堂入学教育课,是无法完成培养方案的深入解读的;需要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专门讲授,助力新生及时熟悉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牢记毕业要求。
此外,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综合要求。其中,“工程知识、设计方案、实践技能、项目管理”等毕业要求,主要借助具体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程实践来达成。但是,“协调发展、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终身学习”等涉及毕业生的个人素养教育,需要发挥专业导论课程所具有的综合教育优势,引导学生理解工程的复杂性、宽广性和交叉性[12]。
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规划设计
(一)专业导论课程的再定位与教学目标的调整
现有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导论课程聚焦毕业要求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围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设计、管理等环节对环境及社会的负面影响”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着重介绍专业基础知识,未涉及专业总体认知、学习指导、职业规划等领域;难以引导大一新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专业。实际上,专业导论课程是一门解决新生对未来大学生活疑问与困惑的课程[13];其课程定位,应当首先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建立起“宏观认知”,即在学习具体理论之前,先了解专业的内涵与特点、专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专业知识体系、专业的研究方向及毕业要求等内容,从而激发起大一新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