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计算机类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作者: 阚宝朋
摘 要:在对计算机类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以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为切入点,明确整体育人方向,构建层次化、体系化思政元素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与学习需要为结合点,通过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与教学组织形式融合两种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为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可借鉴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计算机类课程;课程思政;切入点;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0-0188-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situation of computer major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akes the cor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defines the overall education direction, and constructs a hierarchical and systemat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aking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needs as the joint point,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carried out b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and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valuation is explored.
Keywords: core literacy; computer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rting point; combining point
计算机类专业作为典型的理工科类学科,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教学形式多样,有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实习)课等多种形式,如果在计算机类课程中不能处理好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将会出现课程思政牵强附会的现象,甚至让师生对课程思政产生抵触心理。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计算机类课程思政特点及学生价值聚焦,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整体规划与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载体,丰富教学手段,探寻出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实施路径。
一、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为充分了解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现状,在全国范围内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1份。通过分析发现,虽然有73.8%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一)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泛化
虽然思政元素涉及内容较多,包括文化素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法治意识等多方面内容。但受专业特点的影响,计算机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习得,忽略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比较泛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抓住计算机类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因此,如何有效挖掘计算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是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结合机械化
当前,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更多的是将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简单叠加,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思政案例。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度不充分,结合比较机械化,造成学生对思政内容认同感不强,整体效果不佳[1]。因此,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应将思政元素浸润式地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让思政教育变得不再突兀。
(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滞后
计算机类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漫灌式”的显性教育方式,忽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在课程设计方面,注重单次课的课程思政设计,忽略从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工作需要等整体上进行设计,导致课程思政没有形成体系化。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整体规划和分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系统化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流程[2],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各环节也是计算机类专业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设计
针对前期现状分析,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应找准切入点、抓住结合点。切入点是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基础,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发展需要,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才能更加准确、合理。结合点是课程思政开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结合点开展教学,才能使课程思政系统化、深入化,通过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思政元素价值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一)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
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重点培育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3]。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价值需要,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4]。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较好地切合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由于职业教育百万扩招,生源越来越多样化,造成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文基础的两种具体素养,作为理工科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人文底蕴方面相对比较薄弱[5],因此课程思政教学中需要将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做到协同并进;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培养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因此,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可以有针对性地、高效地挖掘思政元素,使思政教学目标的构建更加精准,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
(二)以学生发展和学习需要作为结合点
认同感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可以让专业学习和思政育人起到相长的效果。找准结合点可以将思政元素的价值内化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以学生发展和学习需要作为结合点,可以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其个性特征、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等方面要素,挖掘学生关注的、生活身边的及鲜活的现实问题作为思政元素,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将其与课程教学无缝对接,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6],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开展教学,因势利导,以实现具有高度认同感的课程思政教学。
三、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应保证学科化与体系化,需要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思政进行顶层整体设计,教学中需要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特点设计具体实施思路。
(一)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从专业建设角度进行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可以为专业人才培养明确整体培养目标、培养路径,为各课程思政教学明确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应首先从核心素养角度明确整体思政育人方向,同时应明确教师思政素养能力提升路径、专业思政文化建设路径等方面内容。在课程标准制定中,应重新梳理课程知识、能力和素质这一教学目标体系,将课程思政目标纳入素质目标,或者单列为一类,同时应明确各教学模块思政教育方向,以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系化。通过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授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能做到有章可循,教学实施中各课程可协同推进,化零为整,有效提升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效果。
(二)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设计
为高效推进计算机类专业各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通过上述设计分析,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从前期分析、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与评价四个环节设计了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1. 前期分析
目前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通过经验来进行教学分析,没有系统化对学情进行科学分析,教学思政元素分析和教学实施没有与学生现状进行紧密结合,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成效不佳。在实施课程思政前应首先对信息时代的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及价值取向进行充分分析,并结合职业素养基本要求,明确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2. 课程思政元素构建
教师依据学情分析制定课程思政目标,会使思政元素挖掘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课程思政元素构建应面向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结合专业课程特点,遵循“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长的原则,以核心素养的六方面基本素养为切入点进行思政元素挖掘。每个思政元素要厘清与专业教学需要的关系,同时要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入手,积极建设层次化、体系化的思政元素体系。
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为使思政教育方向更加聚焦、明确,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发展和学习需要开展课程思政。思政元素不仅要与教学内容融合,更要与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相融合,这是由计算机类课程特点决定的,如“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这两方面思政元素,往往不能与计算机类专业教学内容融合,这需要通过教学组织或有效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也是教学实施重要环节,是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呈现的方式,每个资源应有具体案例、实施方式、设计目的和结合点等内容,方便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
4. 教学实施与评价
教学实施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设计以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及协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指导学生主动利用思政元素开展学习,如学生针对融合思政内涵的专业知识开展讨论,分享学习成果,谈学习感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结合思政目标通过学生发展评估、自我反思等多种方式开展评价,确保课程思政成效。
四、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实施
(一)以计算机软件专业为例课程思政设计
为准确设计思政育人方向,前期对计算机软件专业164名学生围绕“核心素养”的六大基本素养分类进行了针对学情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采用了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对每一类素养的分项调查作为自变量,对应的结果作为因变量,经过分析确定影响每一类素养的主要变量作为本专业思政育人的主要目标。例如在对“学会学习”这一素养的调查中,分别从主动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意识等方面设置了调查选项,并作为自变量,因变量设置了与之对应的“F.课程学习内容掌握情况”,调查基本数据见表1。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影响因变量的主要因素(如图2所示),因此将自主学能力培养设为了“学会学习”这一方面思政培养的首要目标。
利用同样方法分别对其他素养进行了分析,确立了各素养在本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培养目标,并依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将这些目标设计为三个层次“健康人—社会人—职业人”,作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如图3所示。通过对数据的分类对比,将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正确人生观的“健康人”作为人才培养过程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推动上层目标的培养;“社会人”的培养主要是帮助学生能成为具备良好的人文道德和文化素养,具备严谨规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及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职业人”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意识等较高职业素养和拥有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等较高政治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按照既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思政育人方向,计算机软件专业各课程根据自身特点修订了课程标准、挖掘了思政元素、构建了思政案例库,并通过与课程内容融合、与教学组织形式融合两种形式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本部分以软件专业基础课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介绍课程思政主要教学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