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作者: 胡志坚 谢福生 何巍巍 王文娟 申超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0

摘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是高校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结合课程特点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特征,从课程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出发,深入挖掘该门课程的思政资源,探索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的融合,系统教学设计与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旨在不断提高该门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实现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混合式教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2-0185-04

Abstrac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in colleges. Clinic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and the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s and the feature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tarting from the curriculum goal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 digs deeper into education resources of the course,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curriculum knowledge, reforming the teaching system design and blended learning, which realizes the dual goal of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guiding value in imperceptible way. The aim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of the course, to realize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of clinic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course blended learning, and to cultivate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aesthetics and labor.

Keywords: Clinic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he blended learning; educate people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亦指出,要实现立德树人,高校里的每一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真正落实课程思政,形成铸魂育人的协同效应[2]。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是检验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修临床课程。通过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检验程序方法学性能评价、检验项目临床诊断效能评价、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实验室认可、生物安全管理、检验设备与耗材管理及医学实验室运行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和能力。为贯彻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检验医学技术人才,九江学院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进行了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一、建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和个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的卫生健康事业工作者。主要达到以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 遵循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具备高尚的医德和职业精神。

3. 具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二)章节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确定各章节思政育人目标。

1. 绪论。通过融入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以“扁鹊的医术”为例让同学树立谦虚的品德,同时领会预防为主的质量方针,树立文化自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质量的论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的质量意识。

2. 室内质量控制。学习理解“由制造到创造、由速度到质量、由产品到品牌”,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学会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树立“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知行合一”的工作作风。

3. 室间质量评价。以“一杆秤上的人生”让学生理解如何去实现检验结果的一致性,降低诊疗费用,并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职业素养和个人素质。

4. 量值溯源与测量不确定度。以了解自己的家谱为引导,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定“四个自信”;以质、量互变规律、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的哲学逻辑,让学生认识质量溯源与测量不确定度,并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质量标准意识。

5. 检验程序的方法学性能评价。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以当代中国制造业如国产大飞机制造与试飞、国产检验设备与试剂等发展事例,让学生增强民族品牌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强化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科学质量意识,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6. 检验项目的诊断效能评价。通过让学生自主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3],让学生理解诊断效能评价方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让学生增强服务临床、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实施全课程思政育人,教师团队充分研究挖掘与知识点相适应的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合于课程教学中,在教学手段上积极使用网络技术,特别加强课前、课后的阅读、思考和讨论,课堂上以案例教学为主,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本身是在丰富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课程中蕴含大量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教师团队借鉴并总结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中蕴含的具体思政元素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职业素养与个人素质等五个方面[4](表1),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学案例、拓展阅读、讨论、体验式等学习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课程教学各环节。

(二)建设网络课程

通过“超星学习通”建设网络课程,课前、课后布置学习任务,主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布置“国学”“党史”“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阅读,让学生自主分析相关的质量问题和管理案例,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品德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临床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优秀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增强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加强师生课余互动

通过微信、QQ等平台进行师生互动,讨论案例学习启示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五)引入体验式教学

让学生以患者就医身份进入医院和临床实验室,亲身体验医院检验服务和流程,分析检验质量与服务流程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建议。

三、教学内容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仍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第2版)[5]为教材,没有更改教学章节及内容,只是在各章节教学中引入相关思政元素或案例,每节课程思政教学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以“检验前、中、后过程质量管理”单元为例。

(一)单元思政教学目标

1. 以“茶水发炎”事件为例,讨论在检验前、中、后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结合检验前、中、后检验质量管理规范性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以“德能并重”的质量意识与服务意识。

2. 以“封闭系统与技术保护”案例,让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对先进检测技术的垄断,意识到创新与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以“国产检测系统的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近年来国产检测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3. 以丛玉隆教授发现青霉素致不同方法尿蛋白定性测定不同干扰结果的事例[6],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检验前辈在医学检验发展中的贡献,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并激发同学们今后在工作中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

4. 以2019-nCoV核酸检测个别实验室出现假阳性的案例,经过学生自主讨论2019-nCoV核酸假阳性结果对防控工作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并增强对检验前、中、后质量控制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

5. 以违背患者的隐私及临床危急值管理不合要求而引发的医疗事故案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6. 以尚红教授团队带头建立我国“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卫生行业标准”[7]为例,让学生树立立足中国人民实际需求健康服务的意识。

(二)主要教学观点

1. 以患者为中心。检验前、中、后过程的规范、有效管理是保证检验质量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1)检验前过程是影响检验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因素;(2)检验中方法的可靠性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3)检验后过程的管理是发现检验结果不可靠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检验工作者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掌握有效控制影响检验全过程各因素的方法与技能。

2. 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8]。检验仪器、技术、方法要突破国外封闭系统,以国产系统取代进口系统,并开发更多的检验新技术、新方法,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的技术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