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贯穿,主题引领
作者: 宋正玲
摘 要:Reducing e.waste是《21世纪学生英文报》中的一篇新闻报道,提倡要加强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这一拓展性阅读语篇的教学,尝试以活动贯穿,主题引领——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建立对语篇主题的“初印象”,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展开对语篇主题的“深探索”,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形成对语篇主题的“高认知”。
关键词:初中英语;拓展性阅读;语篇教学;新闻报道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报刊阅读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因其可以作为教材的补充,以地道鲜活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题材,拓宽学生的认识、丰厚学生的素养,同时,不少语篇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受学生喜爱。但作为一种拓展性阅读,部分报刊语篇内容难度较大,且生词较多,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例如,《21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二版中的Reducing e.waste,是一篇新闻报道,内容为加强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该语篇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雷军提出的有关电子废弃物的建议引出话题;第二部分以联合国《2020年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说明电子废弃物的焚烧或丢弃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第三部分介绍了一些公司正寻求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方式,并提出了可供学生采纳的做法和建议。文章脉络清晰,信息丰富,学生能有较大的收获,但因为其中蕴含不少科技类、环保类专业用语,导致学生阅读理解时存在障碍。
基于这一语篇的拓展性阅读教学,我尝试以活动贯穿,主题引领,带领学生深入其中——通过分步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语篇主题的“初印象”、展开对语篇主题的“深探索”,最后形成对语篇主题的“高认知”,以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挖掘和深切体会。
一、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建立对语篇主题的“初印象”
“拓展”的基础是“理解”。教师首先应基于语篇创设学习理解类活动,通过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语篇主题的“初印象”。具体可以围绕主题,引入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或引导学生解读插图,实现对语篇主题的初步感知。
在导入环节,我向学生展示了一段苹果公司处理一只废旧手机的视频,并提问:“What happens to this used phone in the video?”“Are there any unwanted phones, laptops or tablets at your home?What do you do with them?”这几个问题为事实性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解释人们是如何处理废旧手机的,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以废旧手机为代表的电子废弃物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家里是否有电子废弃物以及是如何处理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电子废弃物就在我们身边,如何妥善处理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如此,帮助学生了解主题,架设从个人经历到文本内容之间的桥梁。
在感知与注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章前的插图,并联系文章标题,回答以下问题:(1) 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 above the article?(2) What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预测是重要的阅读技能。通过图片和标题的关联,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更多信息,从而对语篇内容有大致的判断。根据问题提示,学生很容易得出:本文主要论述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在充分的铺垫后,我引导学生通读语篇,归纳其基本结构,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图。
从视频的引入到对语篇的初步阅读,学生逐步梳理、提炼了主要信息,建立了对语篇主题的“初印象”,这为拓展性阅读的继续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展开对语篇主题的“深探索”
拓展性阅读不是简单的“拓展”。要想发挥其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再读语篇,并在一系列的阐释、分析、判断、运用等深入语篇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理解作者为表达主题安排的行文逻辑以及运用的写作技巧等,展开对语篇主题的“深探索”。
我先让学生阅读整个语篇,然后要求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复述文章大意。呈现的文本如下:
During the two sessions, Lei Jun
in China. China should to make use of .
The 2020 UN Global E.waste Monitor found e.waste the worlds . It also found high.values materials were instead of reused. Its a waste of money. E.waste also harms .
Tech companies are looking for ways to . Apple . Samsung . Xiaomi .
As students, we can .
这里的空格不局限于填写一个或两个单词,答案合理即可,不仅考验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还考查他们对语篇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在完成填空和复述文章大意的过程中,对语篇的理解将更加深入。
接下来,因为语篇特别指出了苹果、三星和小米三家公司为回收电子废弃物所做的探索,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家公司方案的优缺点。学生认为,苹果公司让机器人Daisy将手机中有价值的材料提取出来,方便快捷,但成本巨大;三星公司计划使用可循环的材料并通过改善产品生命周期来减少电子废弃物,是值得推崇的;小米公司通过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平台,让人们捐赠或出售废旧电子产品,可以较快实现。不过,无论他们的方案存在怎样的优缺点,这三家公司为电子废弃物的再利用作出的积极示范,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这一活动进一步深入语篇,不仅让学生正确匹配三家公司探索的策略,还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分析评价三种做法,促进探究质疑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语篇主题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
三、 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形成对语篇主题的“高认知”
拓展性阅读不能局限于文本,而要引导学生走出语篇,走进生活,迁移所学,在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活动中,结合切身体会,作出更具个性化的思考,形成对语篇主题的更高层次的认识,以真正达到“拓展”的目的。
首先,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 What do people do to reduce e.waste?
(2) Is it necessary to reduce e.waste? Why?
(3) What else can we do to reduce e.waste?
这三个问题构成环环相扣的思维链条。问题(1)引导学生分析整合文本信息,对语篇中所提到的人们为减少电子废弃物所做的努力形成基本认识;问题(2)是高于语篇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认识语篇内容的基础上,考虑我们是否有必要减少电子废弃物,原因是什么;问题(3)更切实际,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可以为减少电子废弃物做些什么,从内心深处形成对语篇主题的认同,并进一步拓展认识,生成创造性的观点。
之后,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创作实践的机会,我提供了一个主题语境:“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已经设了一些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点,比如‘爱回收’,但市民对此并不了解。为解决这个问题,请你们小组合作,为‘爱回收’制作一张海报。”围绕主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创作活动,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将所学化为所用,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有信心表达、有经验分享;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积极思考、调控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深度思考和小组讨论,深刻理解了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是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是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也是对《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友好回应和具体践行。
主题是联结和统领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内容要素的载体,语篇教学要以主题的探究为中心。以活动贯穿的拓展性阅读教学,能够化解语篇理解的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指对语篇主题的挖掘。教师可以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要求,结合实际,创新运用,助力学生想学、会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