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作者: 商三英

单元整体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0

摘要: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阅读板块是衔接单元前后教学内容的关键性环节,阅读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把握。教师要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搭建单元内各语篇内容间的有机关联,建立结构化单元知识体系,在单元整体下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单元整体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思路为:基于单元背景明晰文本定位,基于单元目标确立阅读教学目标,基于语篇功能设计阅读活动,基于学生发展构想教学评价。

关键词:单元整体;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原则;Reading板块

高中英语教学中,每个单元的阅读板块是衔接单元前后教学内容的关键性环节,阅读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把握。实际上,高中英语教材中,单元各板块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等具体内容以及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抽象素养的渗透中彼此关联、层层递进、系统综合。教师要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搭建单元内各语篇内容间的有机关联,建立结构化单元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单元整体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是一个统筹设计和安排的过程,是教师在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逻辑,明确单元主题、确立单元目标、整合单元内容、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制订单元评价标准的过程。具体地,教师可从明晰阅读文本地位、确立阅读教学目标、设计阅读活动和构想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本文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Let's talk teens的Reading板块为例,探讨设计思路。

一、基于单元背景明晰文本定位

阅读语篇承载着主题语境、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媒介。它和其他板块是紧密相连,也是整个单元内容的核心。研读单元教材内容,理出单元各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单元整体背景明晰文本在单元中的定位,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单元主题意义。

Let's talk teens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中的“家庭”,话题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单元教学内容由8个板块构成,目的是通过单元教学,让学生学会处理青春期遇到的有关自我及与他人相处等方面的问题、困惑和矛盾,并尝试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提高认识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单元涉及的语篇类型有诗歌、议论文、说明文、短篇故事等,各类语篇的内容和主题均聚焦亲子关系(详见表1)。对本单元所有的语篇(包括听力文本和Workbook中的主要语篇)做了梳理后,确定Reading板块在单元所有语篇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功能在于提升学生对于“人与自我”的认识能力。

Reading板块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亲子矛盾产生的一般性原因和总体解决办法。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学生在亲子关系中遇到的问题远不止文中提到的这些,解决办法也比较笼统。如果要深化学生的理解,需要提供更加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解决办法。因此,可以增加多模态的语篇材料,包括视频如《成长的烦恼》,及其他课外阅读材料等。

二、基于单元目标确立教学目标

明晰了文本在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后,教师要制订单元整体下的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为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服务。具体来说,指向主题意义、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达成性目标应成为本单元知识目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指向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思维方式的发展性目标应成为本单元指向学科素养发展进阶的重要一环。

Reading板块的阅读语篇是单元中最重要的语篇,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在研读单元语篇内容之后,结合高一学生的心智发展和情感特点,这一板块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促进归纳、总结、概括能力的发展;(2)获取和梳理亲子冲突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提升对青春期的自我认识,增强调适能力;(3)理解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丰富语篇知识,提升语篇解构能力;(4)分析和评价亲子矛盾的种种现象,提炼处理生活中亲子矛盾的方法,提高运用阅读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基于语篇功能设计阅读活动

教材中的语篇围绕单元特定主题展开,语篇体裁丰富,语篇内容往往针对单元主题提供不同维度的信息,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师要用好、用足这些阅读语篇,基于语篇功能,从语篇结构、语篇逻辑、语篇意图、语篇意蕴等方面,设计助力学生梳理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的阅读活动。

本单元的所有语篇内容围绕亲子关系这一主题,从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等方面提供了不同维度的信息。由此,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探究单元主题意义。

(一)解读标题,梳理语篇结构

语篇标题“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是个问句,其中的关键词是strangers,而under the same roof指的是一家人。据此,可以问题“Why do family members become strangers?”“Why does the author use a question mark in the title?”“What might b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启发学生解读文章标题,初步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对单元主题的阅读期待:青少年如何处理亲子矛盾。之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语篇,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及功能(详见表2),在此基础上初步梳理出文章的主体架构“Problem—Cause—Solution—Conclusion”。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带着“What physical changes do teenagers usually experience?”“What does ‘middle ground’ mean?”“What can we do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三个问题细读文章。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提炼和整合每一段的细节,利用提取关键词、信息转换、概括分析等方式,串联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等,顺利归纳出议论文的体裁特点:提出问题(青春期亲子冲突是普遍现象)—分析问题(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得出结论(总结观点)。

(二)拓展话题知识,深化单元主题

当语篇中的信息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适当补充课外材料,将话题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拓展话题知识,深化单元主题。在梳理并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可尝试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聚焦问题“Do you have the same problems in your family?”“What exactly leads to the conflicts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How can you solve these conflicts?”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给出实际生活中较常出现的亲子矛盾和解决办法(如图1所示)。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主题为“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parentteen relationships”的小视频,要求学生记录处理亲子矛盾的方法,同时请学生复习并朗读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的藏头诗,这首诗歌传递的信息是:“Mum loves you.”。

将本单元Integrated skills板块和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中的内容巧妙地融合在阅读教学中,意在突出单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方向性”。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题,另一方面也为单元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在话题知识的拓展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探究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亲子矛盾的方式方法,将教材文本中的话题具象化、生活化,真正深化单元主题。

(三)整合教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完成了板块语篇内容梳理和课外知识拓展之后,为了让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有更加全面、直观的了解,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从identify the problems,analyze the problems和solve the problems三个层面,对语篇内容做系统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如图2所示,斜体部分由学生填写)。

学生整合梳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回顾和梳理单元话题知识的过程,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内化所学内容,熟悉话题词汇。

(四)分析写作手法,体悟写作意图

在梳理了文章的话题知识后,让学生重读语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顺着“Can we start the article with statements instead of questions? Why?”“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conflict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几个问题,分析语篇的写作手法,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语篇开篇连用了三个问句,旨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第一个问题就是针对这样的写法提出的。当学生得出“Questions can attract readers' attention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the article.”的结论时,他们对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就有了不一样的发现。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语篇内容推测作者的态度,当学生明确了“The author believes the parentchild tensions are natural and unavoidable. We need to adopt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them.”,也就明确了语篇想要传递的主旨。第三个问题主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To help teenagers realize that parentchild tensions are normal and inform them possible causes and solutions so as to have teenagers mentally prepared to go through adolescence as smoothly as possible.”的结论,学生也就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个问题的设置基于语篇内容,又高于语篇内容,可以引领学生在理解语篇信息的基础上推理和感悟,更为深入地领会了语篇独特的语言风格、写作目的、文体特征等。

四、基于学生发展构想教学评价

单元整体下的阅读教学,要从学生发展出发,评价学生是否形成了围绕单元主题的结构化知识,是否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否能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因此,单元整体下的阅读教学评价,重点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情况。

“语言输出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应使学习效果良好的学生产生挑战感,使学习效果欠佳的学生有自信感,使学习效果一般的学生产生被关注感。”杨宇学.“学本英语”:把握学生发展的本原[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7):32。本课的结束环节,可以设计两个任务评价学生的语言输出情况。

【任务1】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article?

2.Do you think the solutions we've discussed today are useful to you?

3.What will you do if there is disagreement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

任务1能够以三个问题检测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能够评估出学生联系实际反思文章中提供的解决办法的能力,又能测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性处理亲子矛盾的能力。

【任务2】

Write an article on how to solve conflict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任务2是书面输出活动,要求学生整合本课所学内容,并创造性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这两个任务契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难度梯级上升,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教师可以设计评价量表,评估学生是否获取、形成了关于亲子矛盾处理的信息和结构化知识,是否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解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这样的评价,教师持续反思教学方式,找出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最终较好地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主题更加明确,目标更加聚焦,内容更加系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