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2年第7期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2年第7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育研究与评论》的办刊宗旨是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文化,汇集成功教育经验与智慧,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舆论阵地,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 为灵活应用而教

如何让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是“双减”背景下我们必须应对的教学挑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实现所学知识的灵活迁移与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为灵活应用而教”,即

本刊特稿 | 学生也需要自由阅读

摘要:“整本书阅读”成为学习任务,和“自由阅读”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最低限度的“统一要求”,未必能实现能力素养的提升。凡是指定的书目,一般是“普通要求”,任何“指定书目”都有局限性。教师应当有更实际的考

独家策划 | 新课标配套教材“空窗期”的教学应对

【主持人语】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在教学理念、价值追求、课型样态、学业质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变动。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变动并依循变

前沿论坛 | 罗杰斯教学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摘要: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学理论强调意义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非指导性教学。回顾罗杰斯的教学理论,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取其长为今用,得到几条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

前沿论坛 | “统计调查”课题式教学的问题设计研究

摘要:作为获得(整理)数据的基本手段,统计调查是统计学研究的起点,其中蕴含着问题驱动、总体与样本、抽样与随机性等思想。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统计调查”内容的编写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由此,基于中学数学

教师发展 | “教书人”,先要成为“读书人”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教书人”先要成为“读书人”。阅读是教师必须修炼的“内功”,是教师一生的“备课”。教师要开展基于教材体系的阅读,系统深入地研读教材,追求“点—线—面—体”的完整性 拓展性地研读教材

教师发展 | 多措并举,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摘要: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应不断完善教师培养体系,真正实现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常州市第三中学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通过建设“

专题研究 | 把握本质关联,实现整体建构

【编者按】 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强调在具体内容的教学中渗透、揭示少而精的、起概括统领和组织串联作用的、“带得走”“用得上”的多个层级的大概念(也叫大观念)。因此,超越“知识点”细化分解,强调“知识块

专题研究 | 顺承已有知识,厘定研究路径

摘要:《三角形》章起始课,应该立足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顺承线段与角的研究脉络,引导学生展开对三角形的概念、分类、性质等内容的探索,通过唤醒、类比、画图、论证等数学活动形成整章概貌,构建认知结构、厘清研

学科教育 | 初中文言文的情境化教学

摘要:在情境中学习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方法。初中文言文的情境化教学,要注意正确认识两个“关联”,即历史背景与现实情境的关联、教材客体与学生主体的关联 可以灵活运用四个策略,即利用多媒体技术搭建情境、

学科教育 | 关于初中英语作业批改的探讨

摘要:学习反馈是一种重要的评价行为,其目的在于缩短学习现状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从学习反馈的视角,初中英语作业批改应加大向学生提供过程性反馈和自我调节性反馈的力度。具体操作策略有:借助不同路径,帮助学生理

学科教育 | 单元整体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摘要: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阅读板块是衔接单元前后教学内容的关键性环节,阅读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把握。教师要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搭建单元内各语篇内容间的有机关联,建立结构

学科教育 |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摘要: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关注语言的交际使用,洞悉语法的交际意义。以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为引子,透视其优势所在,进而提出基于语篇的语法教学需关注的四个方面:语料鲜活、实用,模态形式多

学科教育 | CBL理念下的初中Python教学探索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BL理念下的Python教学突破了单一的讲授为主、任务驱动的模式,引入了丰富精彩的案例,既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计算思维,又能进行学习心理和知识的补偿教学。但在实践中,还

学科教育 | “创生融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摘要:地理学科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至关重要。以“创生融入”的方式在地理课堂上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可以从分析课标与教材、确定目标与评价标准、设计明暗教学主线、创设情

学科教育 | 音乐教学传承“红色基因”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音乐教学要以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传承“红色基因”。教学中,要用好红色资源,鉴赏“红色基因” 抓好红色节点,激发“红色基因”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