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融合课程学习单设计的思考
作者: 朱其广
[摘 要]当前教学改革要求对课程内容架构进行调整,并引入跨学科学习项目,以增强学科间的联系,推动整体化教育方式的发展。教师需深入思考并调整融合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融合课程,引导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确保课堂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学科融合;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合课程学习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7-0042-03
一、解读学科融合内涵、融合课程学习单内涵,审思现实状况
(一)解读学科融合内涵
学科融合认可各科之间的差异,突破各个学科领域的限制,是推动各科目间的相互影响和结合的过程,融合方式主要分为渗透型、平行型和综合型三种。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技巧、思维和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力。
(二)解读融合课程学习单内涵
融合课程学习单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习单的内容应有指导性,能覆盖当天需学习的知识点,并强调这些知识的综合性、体系性、多样性和开放性。融合课程学习单的应用比普通学习单更为灵活,可以在课前或课后使用,还可以成为整个课程的核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三)学科融合和融合课程学习单的紧密联系
融合课程学习单能将教育模式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融合课程学习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教师要仔细筛选教材内容,并灵活利用课内外的所有资源,合理连接和整合内容,体现教育的全面性。
二、不同教学模式下的融合课程学习单
(一)落实“主题教育”培养
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理想、具备技能和责任感的现代人,教师要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国家的安定团结的理念等重要议题与课程相融合,以提升课程的精神内涵,展现时代的特征。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时,笔者根据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如图1)设计主题教育学习单“军事中的数学——武器装备中的黄金比”(见表1)。
【设计意图:坚持课程的育人导向,让体现精神内涵的知识能够渗透到课堂之中,鼓励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探索、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
(二)实行跨学科主题学习
实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的是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年级间的连贯教学,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化。
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时,笔者根据单元中的“动手做”(如图2)设计融合了数学和科学学科的学习单(见表2)。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能帮助学生强化与平衡相关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不仅在小学的科学课程中出现,在初中的理科课程中也有所体现,学习单将平衡相关内容融入学生已有的认知框架中,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网络。】
(三)展开主题项目式学习
主题项目式学习将学习从课堂延伸至校外环境,并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种课程设计通常应用于基于项目的、具有扩展性的探索活动中,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辅助工具。因此,其内容会更加多元且充满活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和第六单元“百分数”的基础上,笔者创设了“厨房中的数学”这一主题活动。本主题活动分成“厨房中的立体几何”“厨房中的按比例分配”和“厨房中的百分数”三个部分进行(见表3、表4、表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和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制订研究计划并分步实施,使得他们体会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对运用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
(四)结合大单元教学
通过结合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来实现课程学习的统一化,即把一整个或者多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综合处理,最终生成相互间关系密切的学习清单。这样能够突破教材中固有模块的限制,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总复习——图形和几何”部分,教师可以实施大单元教学,以协助学生更好地识别和掌握相似主题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完成自我探索式学习之后应用这些知识,不仅能增强记忆力,同时也能发展他们在独立思考及扩展研究方面的能力。
三、融合课程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促进
(一)对教师的促进
融合课程学习旨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解,明确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该过程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对学生的促进
融合课程学习通常分前置性、探究性和评价性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明确了研究主题、学习要求和任务。这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为本次学习收集资料、制订计划、呈现作品以及展示学习结果。这样的结构化学习避免了只有主题而缺乏章法的情况,能让学生有效利用时间,避免盲目探究。
在实施跨领域整合教学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唤醒并运用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通过把握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推动思维的转移,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总之,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两个关键点:要充分展示数学科目的独特性;要紧跟数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并融入其他学科的数学元素。这样才能有效引导课堂教学,展现教育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并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式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琴.小学数学学习单的设计路径[J].数学教学通讯,2022(34):43-44.
[3] 龙发明,陈雪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融合课程中的学习单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22(6):96-98.
[4] 黄美荫.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J]. 亚太教育. 2022 (22):123-126.
(责编 杨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