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依恋关系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独处能力的中介作用
作者: 臧倩 李丽英 张克
摘要:目的:探索独处能力在大学生依恋与积极心理资本关系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依恋风格量表、独处能力量表以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39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依恋关系与独处能力、积极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依恋关系能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积极心理资本水平;独处能力在大学生依恋和积极心理资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依恋关系既可以直接影响积极心理资本水平,也可以通过独处能力实现间接影响。
关键词:独处能力;心理资本;依恋
一、引言
心理资本最早是经济学领域概念,后来在积极心理学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角下逐渐丰富起来。随着教育领域逐渐对心理资本的探讨,心理资本已被普遍视为个人发展的核心资源。研究积极心理资本对促进大学生正向发展及适应复杂环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导向。河森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借助学习等投资途径所累积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心理特质,涵盖个性品质、个性倾向性、认知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等方面。路易斯等人认为积极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并提出“四维度说”,即积极心理资本包含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核心要素。心理资本充裕的个体乐观坚强,心理资本匮乏的个体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适应困难,阻碍身心发展,对个人未来发展可能构成障碍,引发负面循环。
鲍尔比提出依恋是个体与早年主要抚养者在长时间互动中形成的一种持久稳定的情感联结。婴幼儿期的依恋特质会帮助个体建构一种对自己、他人及环境的评估与行为模式并整合到人格结构中。其中,安全型依恋个体的独处偏好程度高,在独处时更容易产生积极体验。安全型依恋者能够自然脱离对依恋对象的纯粹依赖,更有能力转向自我探索,提升能力。同时,安全型依恋者也更有可能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应对各种环境压力。谢弗等人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能够有效地增加个体的心理资源。
拉森认为,独处既是个体在物理环境中与他人没有交流的客观事实,也是个体意识与他人意识完全分离的心理状态,即在行为、心理层面与外界均无任何信息和情感流通。温尼科特最早提出独处是一种能力,他把独处能力看作是个体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根据客体关系理论,独处能力源自个体早期的亲子依恋关系。婴儿不断重复地得到母亲及时、准确、充分地照料,这种“好的体验”会内化成良好的自我信念,发展出安全感和信任感,独处能力随之建立,个体能发展向内的探索能力,并有能量觉察、探索并追求自我价值。大学阶段个体对父母的依恋减少,独处的时刻越来越多,依恋关系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很有可能是通过独处能力这一变量实现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究独处能力在个体依恋关系与积极心理资本间的中介作用,以期深入了解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工作思路。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研究选取河北大学42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422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39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56人,女生235人;独生子女139人,非独生子女252人;被试者年龄为18~22岁。
(二)方法
1. 依恋风格量表
研究采用柯林斯编制,陈美修订的依恋风格量表简短版本,共15个题目,包括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2个因子,采用7级计分法,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总量表α系数为0.907,两个子量表α系数分别为0.81、0.89。
2. 独处能力量表
研究采用拉森编制,吴丽娟与陈淑芬修订的独处能力量表,共20个题目,包括独处舒适度与独处应对2个因子,分别测量个体在独处时感到满足的水平和个体通过独处来释放压力的水平。采用5级计分法,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总量表α系数为0.864,两个子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5、0.74。
3.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
研究采用张阔等人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共26个题目,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4个因子,采用5级计分法,1(很不符合)~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具有越好的积极心态与积极情感。总问卷α系数为0.90,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等4个子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86、0.83、0.80、0.76。
(三)统计处理
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5.0和结构方程建模软件Amo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
三、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研究采用哈曼单因素检验法对样本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有14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其中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8.080%,远低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本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现象。
(二)各变量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表1列出了各个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结果发现,依恋关系、独处能力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大学生的依恋关系越好,其独处能力越强,积极心理资本越高。
(三)独处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探讨依恋关系对积极心理资本的显著正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人员引入独处能力做中介变量代入结构方程模型,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卡方与自由度比χ2/df=3.909,拟合指数CFI=0.832,拟合指数TLI=0.859,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95%CI)=0.062)。
对独处能力中介效应的自举法Bootstrap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数据重复抽样2 000次,计算校正偏差95%的置信区间。结果显示,依恋关系对积极心理资本的直接效应为0.349(95%CI[0.198,0.498]),间接效应为0.033(95%CI[0.004,0.071]),总效应为0.382(95%CI[0.298,0.442]),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该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91.36%、8.64%。结果说明独处能力在依恋关系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模型图如图1所示。
四、讨论
(一)大学生依恋关系对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
大学生依恋关系能显著地正向预测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本。良好的依恋关系是个体积极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给个体提供更好的心理环境,有效增加内部资源。依恋水平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依恋对个体的影响也会持续一生。良好的依恋关系既可以帮助婴幼儿建立安全与信任,也可以在成年后继续影响个体在现实关系、适应行为与心理资源等方面的表现。依恋对心理资本的4个核心要素都有积极影响。高质量依恋关系能有效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如果个体能够持续感受到父母准确的照顾与正向的重视,会帮助其形成恰当的自我价值感,表现出良好的心态与应对模式;高质量依恋关系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对自我与外界的希望感,在和谐有效的沟通中个体更容易汲取心理能量,这种潜移默化的滋养促使他们更倾向于清晰地构想个人目标,坚定地行动;高质量依恋关系能够有效促进个体形成乐观心态,更容易对当前生活与未来可能抱有积极评价与乐观信念;高质量依恋关系能够增强个体的韧性度,在面对困境时,如果个体通常能接收到父母及时的关心与有效的支持,那么个体会更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压力调节策略。
(二)独处能力的中介作用
独处能力在依恋关系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独处能力被看作是个体情绪成熟的标志之一。个体在婴幼儿时期与母亲好的相处经验是独处能力建立的条件和基础,尤其是从母亲在场的情境中获得重复的、好的独处体验能够让个体逐渐获得独处能力,即安全型依恋个体在没有客体陪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从容与自我相处,并感受到内在世界的丰盈和富有,对外界环境也有信心。当独处能力得到良好发展的时候,个体能够体验到独处带来的非束缚感、舒适感与自由状态。在这样的空间中,个体通过触摸自己的内心世界来感知情绪、释放压力、修复创伤、改变态度,最后增进自我能量,即个体在独处中获得的自我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激发个体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掘潜力,还能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独处空间让个体有机会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提高情感稳定性和自控力,增强自我认同感,提升自尊自信。总之,独处能力作为个体健康、成熟发展的一部分,促使个体在独处中觉察、激发、整合内在资源,其他内在能力也相继得以发展,丰富了心理资本,帮助个体增进自我效能感,变得更加乐观和富有韧性,对外界环境更有应对能力。
(三)研究局限
本研究为横断研究,无法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未来可采用纵向研究追踪、考察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本研究数据均来自被试者自我报告,未来可融合多源信息收集数据,如脑电信号等,数据相互印证,增加可靠性。本研究仅涉及了独处能力在依恋关系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的作用机制,缺乏可调节性因素的影响检验或其他中介模型的探析,未来可尝试进行整合地、系统地模型建立与干预研究,为推进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挖掘干预与积累引导提供科学参考。
五、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依恋关系与独处能力、积极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依恋关系对积极心理资本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独处能力在大学生依恋和积极心理资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依恋关系通过独处能力间接影响积极心理资本。
参考文献:
[1]郑林科,梁国林,杨玉民.青年科技人才“奉献投入-心理资本-绩效产出”预测模型研究:基于BG企业青年科技人才素质评价实证分析[J].心理研究,2011(1).
[2]许海元.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及其教育管理对策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6.
[3]朱力,郝丽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现状调查与问题探析[J].人力资源开发,2015(4).
[4]魏荣.大学生潜在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与培育路径:基于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教育研究,2011(9).
[5]陈秀珠,赖伟平,麻海芳.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与学校联结的调节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5).
[6]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
[7]王艳辉,李董平,孙文强.亲子依恋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心理学报,2017(5).
[8]夏娴.大学生成人依恋、独处能力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9]袁树伟.大学生成人依恋对积极独处的影响:安全感和独处能力的链式中介作用[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基金项目:2023—2024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的心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GJJG698。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