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现状及改进对策

作者: 赵炜

摘要:文章探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现状,呼吁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差异,提出构建系统性、科学性的教材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高校教育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样本选取

本次调查选取甘肃省内高校学生和高校负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管理部门以及授课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对象范围涵盖文、理、工、医等不同专业,性别分布基本均衡,政治面貌多样,学生年级分布较为均匀,生源地涵盖甘肃省内各地区。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访谈及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现状。本次调查选取甘肃省23所高校,共发放3 200份问卷,实际回收3 101份,回收率达96.9%。问卷填写采用匿名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获得真实数据的前提下保障被调查者的隐私,访谈在征得受访人同意的前提下,对访谈进行详细记录,并整理归纳,保证研究材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为本文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

(二)调查现状

1.课程设置同质化,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甘肃省的高校均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然而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多数高校采用自编教材或教师个人准备的教学资料,导致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在课程内容上,尽管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多个方面,如职业素养培养、社会问题解读等,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够

在教学方法上,调查数据显示,在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教师授课形式前三的分别为:理论讲述(72.75%)、小组互动(60.01%)、课堂互动(65.14%)。最受高校大学生喜爱的授课形式前三分别为:模拟面试(88.87%)、案例分析(65.17%)、角色扮演(61.66%)。由此可见,当前,针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普遍期待更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及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而当前授课形式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模式并未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不高,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学生需求多样化,课程设置缺乏个性化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达到了31.99%,认为“重要”的达到了47.5%,认为此课程应该关注“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的融合”的达到了77.3%,认为此课程应该关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解读”的达到了68.2%。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40.41%的学生期望“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提供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求职技巧等”,19.38%的学生期望“职业经理人讲座、心理学训练课程、潜能提升课程等”,11.9%的学生期望“更多的实习岗位”。此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规划测评系统、职业生涯咨询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是学生更加愿意接受的提升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形式。

可见,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知,但现有课程在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存在不足。此外,高校学生对于提升职业规划能力和获取实用知识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这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有明显进步,学生普遍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实际的课程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实际效果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反映出课程在解决学生实际需求、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每个学生的职业发展都是独特的,因此课程建设应关注个体差异,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课程设置和教材质量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自编教材往往内容泛泛,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教材质量的不均衡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和理解,限制了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

第二,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课程设计缺乏吸引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虽然便于知识传递,但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实践能力。尽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有高度认知,但他们并未积极参与,因为他们期待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往往被教师忽视,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

第三,学生需求与课程内容之间存在脱节。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指导功能被弱化,课程过于理论化,对学生实际就业帮助有限。这表明,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对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训。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构建系统性、科学性的教材体系

首先,教材应涵盖职业兴趣、能力评估、职业价值观培养、职业决策技巧以及职业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教材应定期更新,以反映社会经济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其次,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高校可以开设多层次、多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例如,高校可以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入门级课程,覆盖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适合大一、大二的学生;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级课程,深入探讨职业发展策略和实践,满足即将毕业的学生的需求。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会面对不同的就业市场,因此高校开设针对性的专业化课程是必要的,以给学生提供更具体、实用的指导。最后,高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行业趋势分析、职业技能培训、创业与创新、跨文化沟通等方向。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二)创新教学的方法

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职业生涯决策所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成功的职业人士或者一些经历特殊的个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职业生涯中的关键决策点,从而更好地做出自己的规划。其次,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模拟招聘面试、开展实地调研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操作,提高实际应对问题的能力。最后,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他们的兴趣、能力、发展方向等信息。教师通过定期的学科评估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这样的个性化跟踪和调整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丰富的职业体验机会

一是高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锻炼技能,理解职业角色,同时助力学生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二是高校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际经验和行业内部信息。企业专业人士可以分享他们的职业发展经历、行业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生涯的多样性和挑战性。三是高校定期举办职业发展讲座和招聘会,邀请企业代表来校分享经验、介绍行业发展趋势,并提供就业信息。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就业机会,还能够增加学生对不同职业领域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兴趣。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专业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参与实际职业生涯规划项目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高校可以制订持续的教育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学术研究、行业研讨会等活动,帮助教师保持对最新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的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准确、更实用的指导。

(五)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高校引入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而非仅仅关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应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实践能力、自我反思等方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为解决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高校可以引入激励机制,如设置课程项目、鼓励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高校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进度跟踪,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更轻松的环境中了解自己,从而更主动、深入地学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引导学生探索自我、规划未来的关键课程,其建设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然而,在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课程设计、教学策略、教材编订、师资培养、课程评价体系等多维度进行改进,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职业规划,提升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娜,陈南坤,邓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学刊,2020(34).

[2]陈海菊,侍朋宝,李佩忠,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研[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3]程术兵,吴乐平,章翠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演进、实践逻辑与法律保障[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5).

[4]曲希强,黄迎富,张丽娜.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优化及创新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4(6).

[5]刘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价值性知识的显现、凝聚、教学回归:课程思政的视域[J].黑河学院学报,2024(4).

[6]郭小冉,王居东,高升.兴趣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审思[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2).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甘肃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23]GHB1337。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