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支持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虚拟仿真课程投入与自主学习力的影响

作者: 农丽颖 廖琛

教师支持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虚拟仿真课程投入与自主学习力的影响0

摘要:文章基于协作式问题导向学习理论,通过量化研究考查学前教育师范生感知教师支持、虚拟仿真课程投入与自主学习力之间的关系,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450个学前教育师范生的问卷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教师支持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参与虚拟仿真课程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动机具有正向影响,以及更多的虚拟仿真课程的投入能显著提高学前师范生的自主学习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范生;C-PBL理论;教师支持;虚拟仿真课程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课程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师在虚拟仿真课程中运用仿真技术,可以帮助师范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与模拟实验,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实地操作资源有限的不足。在虚拟仿真课程中,教师支持作为重要的外部资源,直接影响师范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度以及学习效果。因此,如何通过教师支持提高学前教育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投入与自主学习力,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

协作式问题导向学习(以下简称C-PBL理论)强调师范生通过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促进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虚拟仿真课程作为一种结合了信息技术和教育内容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能为师范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虚拟仿真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范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在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学前卫生学注重实践操作,要求师范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显示,虚拟仿真课程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个高度仿真的学习环境,使得师范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教师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支持与引导,对师范生的学习参与和课程投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通过提供及时的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还应鼓励师范生自主学习,能有效促进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学习投入与自主学习力的提高。因此,本研究基于C-PBL理论,探讨教师支持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学习投入与自主学习力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程序

研究采用量化研究方法,运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邀请学前教育师范生填写在线问卷。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在2024年3月至4月进行。

(二)研究量表

为了确保问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研究参考了相关文献,修订了现有的量表,并邀请了3个数字学习领域专家对量表进行审查,以及邀请10个学前教育师范生填写试卷,确保问卷在流畅性、理解性等方面的合理性。

1.感知教师支持

感知教师支持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环境中,接受教师提供的指导,这些指导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研究采用教师支持量表,该量表共包含13个项目,从情感支持、学业支持与社会支持三个维度,评估学前教育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教师支持感知情况。

2.虚拟仿真课程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感知。本研究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量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共有10个项目,涵盖任务信心、问题解决能力、坚持性、适应性和学习动力等,评估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自信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3.虚拟仿真课程投入

学习投入是指师范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表现出的精力、专注和奉献程度,采用工作投入量表并进行修订,用以评估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投入情况。

4.虚拟仿真自主学习力

自主学习力是指师范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参考学业持久性量表进行修订,共包含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学习策略、任务坚持、问题解决和学习动机6个项目,评估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自主学习力。

(三)数据分析

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24.0软件进行模型的拟合与验证,分析感知教师支持、虚拟仿真课程自我效能感、虚拟仿真课程投入和自主学习力之间的结构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项目分析

为评估各个项目的拟合度并识别不符合标准的项目,研究通过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项目分析。根据拟合指数标准,当χ2/df(卡方与自由度之比)小于5,RMSEA(均方误差)小于0.1,GFI(拟合指数)大于0.80时,表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同时,本研究对于FL(因素负荷量)低于0.500的项目应予以删除,经项目分析之后各项数据达到统计学推荐标准。

(二)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中,克隆巴赫值范围为0.78~0.95,CR值范围为0.83~0.95,均超过了0.7的阈值,说明研究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此外,感知教师支持的FL值范围为0.73~0.83,虚拟仿真课程自我效能感的FL值范围为0.61~0.79,虚拟仿真课程参与情绪的FL值范围为0.64~0.76,虚拟仿真课程投入的FL值范围为0.67~0.77,虚拟仿真自主学习力的FL值范围为0.64~0.82。各构面的AVE(平均方差提取量)值介于0.52~0.62之间,均高于0.5,显示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此外,各构面的AVE平方根均大于各构面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

(三)路径分析

本研究的模型拟合指数如下:χ2/df=2.14,RMSEA=0.05,GFI=0.88,AGFI(调整后的拟合指数)=0.86,NFI(规范拟合指数)=0.88,NNFI(非范拟合指数)=0.92,CFI(比较拟合指数)= 0.91,IFI(增值拟合指数)=0.92,RFI(相对拟合指数)=0.88,PNFI(简约规范拟合指数)=0.82,PGFI(简约拟合优度指数)=0.77,表明研究模型具有良好的适配度。基于研究提出的假设,本研究通过路径分析检验教师支持对师范生虚拟仿真课程投入与自主学习力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四、讨论

(一)感知教师支持对虚拟仿真课程自我效能感与课程投入具有正向影响

相关研究指出,教师支持不仅能通过课程教学和提供资源来促进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例如,在虚拟仿真课程如MOOC(慕课)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中,教师的支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激励他们持续参与在线学习。研究表明,教师支持与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和课程投入呈显著正相关,与先前研究结果一致。

(二)虚拟仿真课程自我效能感对虚拟仿真课程投入具有正向影响

随着MOOC和SPOC等在线课程的广泛应用,师范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其学习行为,还会影响其学业持久性。自我效能感能促进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持续投入,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面对学习中的挑战。研究表明,虚拟仿真课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对课程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先前的研究结论一致。

(三)虚拟仿真自我效能感和课程投入对虚拟仿真课程自主学习力具有正向影响

在虚拟仿真课程教学中,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对其自主学习力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精力、专注和奉献程度,是提高学习效果和发展自主学习力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在虚拟仿真环境中,高水平的学习投入不仅能提高师范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增强其自主学习力。研究结果也表明,虚拟仿真课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和课程投入对师范生的自主学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五、研究结论与研究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C-PBL理论,研究结果发现,教师支持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虚拟仿真课程自我效能感和课程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课程投入的影响显著;自我效能感和课程投入对自主学习力具有正向影响。

(二)研究建议

1.现阶段研究建议

首先,教师在虚拟仿真课程中提供的支持对师范生自主学习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虚拟仿真课程时,要多关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和技术支持来提高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课程投入。具体而言,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互动性。其次,虚拟仿真课程中的课程投入对师范生自主学习力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营造积极、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增加虚拟仿真课程的趣味性与参与感,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和持续投入。通过提供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和灵活的教学策略,教师能更好地支持师范生的情感需求,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力。最后,学校和教育管理者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掌握虚拟仿真课程的设计与互动技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技术环境。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增强对师范生的支持体系,帮助师范生更好地应对虚拟学习中的挑战。

2.未来研究建议

首先,本研究为横截面研究,数据收集时间相对较短,无法全面考查教师支持对师范生长期学习行为和自主学习力的影响。因此,未来研究可以通过纵向研究设计,跟踪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学习表现与变化,进一步探讨教师支持在不同时间段对师范生学习的持续性影响。其次,未来研究可以结合质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或焦点小组,深入了解师范生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揭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未来研究可以拓展研究范围,考查其他类型的支持资源,如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对师范生虚拟仿真课程学习表现与自主学习力的影响,以全面理解各种支持因素在虚拟仿真课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学文,熊艳,张晓文,等.“虚拟仿真-GMP实训-产教融合”三位一体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4(27).

[2]孙文梅,刘旭博,刘安翼.感知教师情感支持对初中生学习幸福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4(5).

[3]苗云,梁红,钱佳玥,等.智慧学习空间:元宇宙学习室[J].科学技术创新,2024(19).

基金项目:2024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C-PBL联合CTTM教学方法在学前卫生学虚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运用”,项目编号:2024JGA351。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