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岗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探索
作者: 纳彦梅摘要:文章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分析“课岗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内涵与意义,探索“课岗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并提出具体的综合育人模式的改革策略,以促进该模式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岗赛证”综合育人
一、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开展“1+X”证书工作的必然性
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人才发展报告》中显示:网络安全相关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网络安全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网络安全研究员、应用安全工程师、网络安全顾问、渗透测试工程师、数据安全工程师是当前公司主要需求岗位;网络安全人才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合计占比高达8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1%。从上面的报告中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开展“1+X”证书工作具有多方面的必然性。
一是安全防范技术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单一的学历证书难以全面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1+X”证书可以补充具体岗位所需的专项技能。现阶段,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拥有“1+X”证书的学生在就业中更具优势,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工作场景和任务。
二是高职院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开展“1+X”证书工作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促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同时提升该专业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使其及时跟上行业技术发展和变化。
三是高职院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开展“1+X”证书工作可以促进校企合作。“X”证书是不可或缺的纽带,企业参与证书标准制订,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二、“课岗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课岗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可以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它实现了教育界、产业界、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有效融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同时也为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上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课”即课程,强调构建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技能基础。“岗”指工作岗位,育人模式要以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为导向,对标工作标准和工作过程。“赛”指各类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证”是指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将专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的综合技能课程内容融合为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培养和拓展学生能力。
“课岗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专业课程与岗位要求、各类竞赛活动、职业技能证书紧密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育人体系,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传统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传统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部分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新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差太多,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要求不完全匹配。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传统的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系统传递,教师主要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这与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导致学生所学无法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另外,课程评价以笔试为主,实践考核占比较小,难以全面评估学生在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当前,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师资由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兼任或社招相关专业毕业生,导致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师资极少,专业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传授实践技能不自如,且部分教师对新动态、新趋势掌握不及时,与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悖。
四、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岗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改革实践
为提高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加强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深入开展合作,并与中国移动宁夏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数字信息产业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还与宁夏凯信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了网络安全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技能大赛、学生考证、课程体系设计、师资培训、学生实习等方面,以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探索“课岗赛证”一体化综合育人方案。
(一)从岗位出发优化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凸显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从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出发,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注重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宁夏唯一开设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院校,80%的学生来自本地,且大部学生毕业后想留在本地工作。在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学院都会深度调研当地校企合作单位的岗位需求和用人需求,并结合学生特点,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邀请合作单位的相关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工作中。另外,学院还安排教师寒暑假到行业相关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加深教师对行业岗位要求的掌握,从而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优化后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实训课(含“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训)三大模块配置,构建了以综合布线、安全防范技术、网络攻防技术、视频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智能视频分析、入侵报警系统原理与应用、安检实训等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相关岗位的专业技能,契合行业需求。
(二)以取证为目标进行课证融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1+X”认证工作,其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以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将企业培训认证体系融入课程内容,实现职教与职培结合、课程与企业认证对接。
比如,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安全防范技术教研室将WPS办公应用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初、中、高)设为本校安防专业学生必考证书,鼓励学生选考“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把华为“ICT工程师”职业能力等级认证作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指定骨干教师并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培训学生。
在课程考核中,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增加证书相关内容比重,激励学生“以证代考”(获得专业证书可顶替相关课程实践考核成绩),将学生获“X”证书情况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同时要及时掌握证书考核动态变化以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三)以提升技能为目的进行课赛融合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引航标,是连接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关键纽带,更是检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应在构建“课岗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时,将竞赛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和竞赛紧密关联且相辅相成。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竞赛内容和竞赛标准转化为具体目标与任务。
首先,教师可以深入研究竞赛的详细规则和考核要求,细致梳理和分析竞赛涉及的各个环节、技术要点、评分标准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竞赛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竞赛中的关键任务分解为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对应的课程章节。比如,教师将“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中的系统布线任务,细化为不同类型线缆的识别、敷设方法等知识点,在综合布线课程中进行重点讲解和训练。
其次,教师要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要与竞赛标准相对应。比如,在视频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课程的实训阶段,教师应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准确完成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调试,达到竞赛中规定的精度和效率要求,让学生清楚了解竞赛考核标准。教师还应定期组织模拟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竞赛氛围,检验他们对竞赛内容转化而来的目标和任务的掌握程度,引入竞赛中常见的问题和案例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类似竞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以课程为中心进行课岗融通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职业院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高质量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的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中,课岗融通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课程设置时,教师要深入调研相关岗位的实际需求和工作任务。根据安全防范技术教研室调研可知,当前企事业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岗位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安全防范工程的实施、运维、管理类;二是安全防范产品的销售、服务类。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安全防范技术教研室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其中,一年级的课程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二年级的课程则是以提高专业技能为目标,将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比如,网络搭建模块要求学生了解网络工程各阶段的基本业务,掌握局域网组建方法,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网络布线模块让学生对弱电设计项目内容有所了解,掌握弱电施工方面的技术;安全防范技术模块让学生了解安防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等系统知识,并融入相应的实操任务,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实现以课程为中心的课岗融通,能够有效提高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毕业后顺利进入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对构建“课岗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进行初步探索,能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技能竞赛、证书考取等有机融合,开辟人才培养新途径。“课岗赛证”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必然趋势,既满足多样化需求,又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教育质量,后续教学改革仍需探索、改进,以适应行业变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文铱.“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8).
[2]贺雯.“岗课赛证”融通式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与电信,2023(9).
[3]曾天山,陈斌,苏敏.以高水平赛事促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基于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9).
[4]陆雪萍,冯子芳.“岗课赛证”四维融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2(31).
[5]屈青青,焦安红,杨欢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风,2023(22).
[6]黄玉秀.边疆民族地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群“课岗赛证”四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J].葡萄酒,2024(8).
基金项目:宁夏高校科学研究项目“‘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1+X’课岗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研究——以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NYG2022242。
(作者单位:宁夏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