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生短视频依赖问题与干预

作者: 刘智丽

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生短视频依赖问题与干预0

摘要:在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生短视频依赖现象日益严重,影响高职生认知、时间管理、社交及审美等能力的发展。文章对5所高职院校的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揭示短视频对高职生价值观、学习效率、社交方式及文化素养的影响。研究显示,大部分高职生受到短视频内容的影响,存在认知偏差、时间管理紊乱、社交方式变化及审美单一化等问题,同时从短视频平台、政府、学校及家庭层面提出综合性干预措施,以促进高职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泛娱乐化;高职生;短视频依赖;媒介素养;干预路径

一、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生短视频依赖的问题分析

(一)认知偏差凸显,价值判断失准

在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生对短视频的依赖致使认知偏差凸显,价值判断失准。短视频的多元内容冲击高职生固有认知体系。为了对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生短视频依赖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团队共调研了5所高职院校的350个高职生,有效问卷347份,问卷有效率为99.14%。

从表1可知,高达57.93%的高职生认为短视频内容经常挑战原有价值判断。例如,部分短视频为博眼球而传播一些极端、片面的观点,容易误导高职生,使其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12.97%的高职生认为短视频内容与自己的价值观完全一致,6.05%的高职生认为短视频内容完全塑造了自己的价值观,表明部分高职生在观看短视频时缺乏批判性思维,容易被动接受其中的价值观念。例如,高职生在享受娱乐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被不良价值取向影响,而放弃了对信息的深入思考和辨别,从而导致认知偏差和价值判断失准。

(二)时间管理紊乱,学习效率降低

高职生对短视频的过度依赖严重影响时间管理,进而降低学习效率。从表2可知,首先,无节制地观看短视频打乱学习时间规划。42.36%的高职生无固定时间随时观看短视频,使他们难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比如,一个高职生原本计划在晚上复习专业课程,但在学习过程中,因频繁收到短视频推送而忍不住点击观看,结果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观看短视频上,导致学习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其次,学习期间观看短视频破坏学习专注度。25.65%的高职生在学习期间频繁观看短视频,18.16%的高职生学习期间偶尔观看短视频。在学习过程中,短视频的诱惑容易使高职生分心。例如,高职生在课堂上会偷偷观看短视频,或者在自习时因短视频的干扰而无法集中精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会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三)社交互动局限,现实沟通弱化

首先,在泛娱乐化背景下,过度依赖短视频平台交流导致高职生现实社交能力退化。从表3可知,35.73%的高职生更喜欢在短视频平台交流,18.73%的高职生几乎只在短视频平台交流,仅有7.78%的高职生认为没有影响依然喜欢面对面交流。例如,一些高职生在短视频平台上能轻松地评论、点赞和分享,但在现实生活中面临沟通障碍,现实社交能力不足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其次,短视频社交的虚拟性使高职生难以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相比之下,面对面交流能通过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更丰富的情感信息。然而,当过度依赖短视频社交时,高职生会错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互动。

(四)审美观念单一,文化素养下滑

在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生对短视频的依赖对其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表4可知,55.33%的高职生认为短视频内容让自己的审美有些单一,11.82%的高职生觉得审美变得非常单一。短视频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往往会推荐一些热门、流行的内容,在风格、主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高职生在大量浏览趋同的内容后,审美观念容易受到影响,变得单一化。同时,短视频的娱乐化倾向降低了高职生对文化内涵的追求。在短视频中,娱乐性内容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具有深度文化内涵的内容相对较少。

二、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生短视频依赖的干预价值

(一)重塑认知体系,提升价值判断

在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生短视频依赖现象凸显,重塑高职生的认知体系可以引领高职生辨别优质内容,强化批判性思维。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能使高职生掌握信息筛选技巧,识别高质量视频资源,进而深化高职生的价值观;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剖析短视频背后的文化意涵和社会效应,能提高高职生的道德判断力与社会适应力,实现高职生价值取向的正向调整。

(二)优化时间分配,提高学习效率

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学校干预高职生短视频依赖有利于优化其时间分配。首先,学校倡导目标导向的学习模式,鼓励高职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减少非必要的短视频浏览时间,增强任务集中度;其次,学校借助科技手段,监控屏幕使用时间,设定定时提醒,促使学生自我调节,逐步形成高效、自律的学习习惯,确保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拓展社交维度,增强现实沟通

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学校干预高职生短视频依赖有利于拓展其社交维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团队活动及社团建设,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弥补线上虚拟社交的局限性。其次,学校可以开设沟通技能课程,教授有效倾听与表达技巧,提高高职生在真实情境下的社交自信与协作能力,实现从网络世界向社会生活的平稳过渡。

三、泛娱乐化下高职生短视频依赖的干预路径

(一)短视频平台:优化内容生态,引导价值取向

1.内容审核严格化,价值导向明确化

短视频平台需优化内容审核机制,引入人工智能识别与人工复审相结合的模式,杜绝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传播,同时建立内容价值审核标准,对具有教育意义、社会价值的内容给予流量倾斜,鼓励用户创作高质量视频。

2.算法推荐精准化,正能量传播最大化

短视频平台应升级算法机制,开发“兴趣+价值”推荐模式,根据用户偏好推送兼具教育价值与娱乐性的内容,如增设“知识科普”“文化传承”分类推荐,实现用户需求与正能量传播的有效结合,同时建立内容反馈机制,采取用户评价、互动数据等调整推荐策略,持续优化内容生态。

(二)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平台发展

1.立法规范具体化,监管执行严格化

政府部门需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短视频平台内容管理细则》,明确平台责任与违规处罚标准,同时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如组建“网络内容监管小组”,定期开展平台内容审查,对违规行为实施罚款、警告等措施,确保监管力度。

2.部门协作常态化,平台治理高效化

学校应加强与教育、文化等部门的联动,建立“跨部门监管平台”,共享监管信息与资源,形成合力,同时鼓励平台参与监管治理,如设立“平台责任联盟”,定期召开会议,共同探讨平台治理策略,形成政府监管与平台自律的良性互动。

(三)学校教师:强化教育引导,提升媒介素养

1.课程设置多元化,素养培育系统化

学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新媒体与社会影响、批判性思维与媒介内容分析等课程,采取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方式,提高高职生对短视频内容的判断能力与批判能力,同时建立“媒介素养成长档案”,记录高职生媒介使用习惯与成长轨迹,提供个性化指导。

2.实践活动丰富化,媒介认知深入化

学校应组织“短视频创作比赛”“媒体素养主题日”等活动,鼓励高职生参与内容创作与分享,利用实践加深对媒介功能与影响的理解,同时开展“媒介素养社区服务”,如为社区居民提供媒介使用指导,提高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四)家长层面:注重家庭沟通,培养自律习惯

1.沟通交流频繁化,观念引导日常化

家长应建立开放的家庭沟通氛围,定期开展“家庭媒体时间”,与孩子共同观看并讨论短视频内容,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媒介价值观,同时开展家庭“媒体使用讨论会”,鼓励孩子分享使用心得,培养孩子自我反思能力。

2.榜样示范明确化,习惯养成持续化

家长自身应成为媒介自律的典范,如设定“无媒体时段”,展示健康生活模式,同时制订“家庭媒体使用规则”,如每日屏幕时间限制,与孩子共同遵守,持续监督与鼓励,帮助其养成自律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媒体使用文化。

本研究对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生短视频依赖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路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于干预措施的具体实施效果缺乏长期跟踪研究。未来,研究人员可以结合更多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强,王翱航,张珏.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23(4).

[2]蔺旭鹏.大学生短视频使用的样态、挑战与应对策略:基于江苏省2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新闻传播,2021(20).

[3]陈耘,赵志良,李爱冰.高职学生手机依赖与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行为的关系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0).

[4]采国润.高职大学生对手机短视频的依赖及其矫正对策:基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证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

基金项目:邯郸科技职业学院邯郸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泛娱乐化思潮下高职学生对短视频的媒介依赖行为与干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Q2024494。

(作者单位: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