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院校岗位实习满意度调查研究

作者: 侯芳

摘要:岗位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并结合“工学云”实习管理平台数据,实习指导教师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的实习经历、专长发挥、实习培训、就业意向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实习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实习岗位的选择、薪酬待遇、实习指导等方面仍有待改善。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院校岗位实习;满意度;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

岗位实习指具备一定实践岗位工作能力的学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辅助或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2022年1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强调学生实习的本质是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酒店业对具备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双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酒店实习环节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次大演练,也是培养学生行业认知的重要过程。然而,实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满意度,并影响学生的酒店“留用率”和“回头就业率”。因此,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笔者开展岗位实习满意度调查研究,对于了解实习现状、发现具体问题、改进实习管理、促进对口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岗位实习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认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岗位实习,可以理解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他人的互动,以及与工作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建构的过程。学生从建构主义的角度认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岗位实习,强调实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学习、社会互动、主动探索、反思性思考和个性化学习,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职业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在“工学云”实习管理平台批阅实习日报、月报等过程性记录,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对岗位实习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主要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实习经历、实习过程中的挑战、对影响实习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的评价等信息。深度访谈则主要围绕学生对实习岗位的匹配度、技能培训的效果、直接上司的管理、实习指导的满意度等方面。“工学云”实习管理平台批阅实习日报主要了解学生每日的实习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实习中的突发状况并妥善指导和处理。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大三实习的145名学生(其中9人为笔者直接指导实习)为调查对象,开展实习满意度研究。半年实习期内,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云”实习管理平台批阅9名学生的实习日报1 391篇、月报54篇,学生日报、月报提交率和教师批阅率均为100%。其间,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24次深度访谈和记录。实习期结束后,笔者面向大三全体实习学生发放实习满意度调查问卷145份。在全体15名实习指导教师的共同督促和帮助下,共收集143份有效问卷。问卷共计21题,其中4个为描述性问题,包括性别、实习部门、实习单位、对实习单位的意见建议,其他17个为量表类问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习基本情况分析

在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50人,占34.97%;女生93人,占65.03%。女生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生。调查对象的实习部门分布为前厅部38人,占26.57%;餐饮部73人,占51.05%;客房部17人,占11.89%;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康乐部等其他部门15人,占10.49%。本次调查涉及的实习单位主要有北京、上海、杭州、济南、青岛等地的近30家星级酒店或国际连锁酒店。

(二)问卷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相关分析。调查问卷中17个量表类问题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62,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克隆巴赫系数通常大于0.7即可被认为是可接受的信度水平。调查问卷效度分析中统计了KMO检验和巴特球形检验结果。KMO值(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为0.900,高于0.7的推荐阈值,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球形值为734.520,表明数据在因子分析中具有合理的相关性。

(三)实习日报批阅与深度访谈结果分析

经过批阅实习日报和开展深度访谈,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实习经历表示满意,认为实习对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部分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实习薪资待遇低、实习内容单一、数字化技能培训不足、个别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等。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岗位实习满意度调查数据中,笔者得出六个结论。

第一,不同实习部门的满意度。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在岗位实习中的专长发挥感到满意,认为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匹配度较高,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满意率达到了92.31%。个别学生反映实习内容与期望有差距,希望能有更多到酒店管理相关核心业务岗位上实习的机会。学生实习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1分(满分为4分),而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和其他部门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3.36分、3.21分、2.98分和3分。其中,前厅部的满意度得分最高,餐饮部的满意度得分最低。前厅部得分最高,可能是在该部门实习的学生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得到了客人的认可。而餐饮部的满意度得分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该部门的工作强度大、客人对餐饮服务的积极反馈不足等,酒店需做出进一步改进。此外,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康乐部等其他部门的满意度得分为3分,说明该部门的表现相对稳定,但也需要继续关注和改进。

第二,对直接上司的评价。学生普遍认为在工作中能得到直接上司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满意率为95.10%;对于直接上司各项工作决策的态度也较为正面,其中,非常认同和基本认同的学生比例为90.21%。95.1%的学生表示希望得到直接上司及时的赞赏和认可。可见,来自直接领导的肯定对于提高学生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三,福利政策与培训机会。对于实习单位给予的各项福利政策,学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这表明实习单位需优化对学生的福利政策。据了解,我国酒店行业实习学生的薪酬和福利水平普遍偏低,但工作强度和时间与正式员工相同。同时,酒店行业的一线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其他行业,所以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准备在酒店行业就业。对于“酒店实际提供的培训机会”,48.25%的学生认为酒店为学生提供了“有持续性的、系统的培训”,42.66%的学生认为酒店“有一定的、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培训”。

第四,实习收获与挑战。大部分学生对酒店岗位实习持积极态度,普遍认为通过实习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在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满意率为95.10%。对于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51.05%的学生认为是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27.27%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通过自身努力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导师的指导,最终基本上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实习工作。

第五,实习单位就业意向。在实习结束后,选择留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学生较少,仅占专业实习总人数的31.47%。选择不继续留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学生比例高达68.53%,主要原因是50%的学生认为薪酬待遇太低,29.59%的学生认为发展空间不大,11.22%的学生认为员工人际关系紧张,6.12%的学生认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这显示学生对于在实习单位的就业前景持较为负面的态度。

第六,实习总体满意度。对于此次实习的总体满意度,学生的评价较为积极,满意率为84.62%。81.82%的学生选择“愿意推荐学校继续与该企业合作开展岗位实习”。个别学生反映有的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存在实习日报批阅不及时、日常沟通不深入的现象,导致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关注和妥善处理。

(二)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笔者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提出六个方面的改进建议,以提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的岗位实习满意度。

第一,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实习单位沟通,实习单位不应局限于提供传统的餐饮、客房、前厅等实习岗位,应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岗位选择,如酒店新媒体营销岗位,以满足不同实习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专长。同时,实习单位应对学生的工作付出给予及时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建构对于工作意义的认识,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学生薪酬待遇,将内外部激励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岗位实习满意度。

第二,突出实习项目和培训的现场教学意义。学生的岗位实习本质上是在校外实践场所开展的现场教学,是校内专业教学的校外延伸。高职院校和实习单位在设置岗位实习时,应强调实践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能在职场中进行现场的体验式建构性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对实习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第三,给予学生自主权,将实习就业一体化。高职院校和实习单位应给予实习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实习和就业目标的制订与安排。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特点选择适合的岗位,有计划地提升就业综合能力,通过实习就业一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对岗位实习的投入感。

第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高职院校和实习单位应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支持与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实习任务的目标和方法。指导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使实习过程更有价值。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日常实习指导的质量。其次,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实习满意度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与学生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内在心理力量密切相关。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高职院校和实习单位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习期间遇到的压力和挑战,增强学生的心理力量和韧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高职院校与实习单位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共同制订实习指导方案,确保实习指导的有效性。

第五,构建学生支持网络,鼓励日常反思和分享经验。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实习小组和指导教师的作用,建立学生支持网络,让学生每天分享实习中的收获和感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提高学生的满意度;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通过在实习平台上完成实习日报、周报、月报和总结报告,并进行反思;定期推优,组织实习经验分享,形成同伴互学的良性循环。

第六,完善实习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还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建立完善的实习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岗位实习的主观能动性。

综合调研数据与分析结果,本研究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提出六个改进建议,以提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岗位实习的满意度。这些建议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习环境,增强学生对实习活动的参与度,助力学生职业成长;提高酒店运营效率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分类考核和评价机制,探索岗位实习质量年报制度,牢固树立岗位实习质量意识,不断提升岗位实习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国栋,郑辛酉,李晓云,等.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岗位实习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202所高职院校及457家企业调研结果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7).

[2]邢宁宁,汪京强.学生主体角度的酒店专业岗位实习体系构建[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9).

[3]吴荣.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的实证分析[J].职教论坛,2015(15).

[4]石晓宁.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5]徐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心理资本对实习表现的影响[J].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心理资本对实习表现的影响,2021(22).

[6]官海滨,覃川.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师资建设路径的几点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基金项目:山东省旅游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4年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旅游类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项目编号:LYHZW202418。

(作者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