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 唐博洋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为此,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关注。文章以产教融合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研究为中心,探讨产教融合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产教融合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一、产教融合的含义

产教融合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产教融合中,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合作项目、实习实训、“双师型”教学等方式,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产教融合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产教融合,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能够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当前时代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质量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挑战,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二,当前社会变革和产业转型加速,传统的职业模式和技能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质量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快速学习的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中灵活应对各种问题,才能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专业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第三,高质量人才培养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高质量人才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他们能够为国家带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的机会。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通过产教融合等方式,共同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以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和需求。

三、产教融合对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第一,服务国家创新战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培养高质量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教融合能够有效将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开展科研合作、技术创新和实践项目,学生则能够接触真实的科研和创新环境,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企业能够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获取新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仅如此,通过产教融合,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国家的创新战略和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开设相关的创新类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第二,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产教融合,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企业则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提前进行人才储备和选拔。可见,产教融合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原则

第一,实践导向原则。高等教育机构高质量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企业合作、参与实际项目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跨学科融合原则。高等教育机构高质量人才培养应强调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多领域的综合素养,能够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中灵活应对各类问题。

第三,创新创业精神原则。高等教育机构高质量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个性化发展原则。高等教育机构高质量人才培养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注重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培养路径和选择机会,使每个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第五,持续学习原则。高等教育机构高质量人才培养应强调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第六,社会责任原则。高等教育机构高质量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重视程度提高。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普遍意识到高质量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了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第二,培养模式多样化。高等教育机构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在线教育等,以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第三,国际化趋势明显。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包括留学生交流、国际合作办学、国际实习等方式。

然而,在高质量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和群体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导致人才培养出现不平等现象。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部分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

第三,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六、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

(一)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高等教育机构要建立起与当地企业和产业的紧密联系,通过开展合作研究、实习实训、技术转移等方式,使教育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相匹配。高等教育机构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开设与当地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高等教育机构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基地或孵化器,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第三,高等教育机构要与地方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和培训服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培养方案,为企业输送符合其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二)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

第一,高等教育机构应深入了解地方产业链的结构和发展趋势,与企业、行业协会等进行合作,共同调研和分析人才需求,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高等教育机构还要根据地方产业链的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优化和调整,开设与产业链环节紧密对接的专业课程,提供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并且邀请地方产业链的企业高管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行业导师,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

第二,高等教育机构要与地方产业链的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让学生参与真实的产业链环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质量人才。高等教育机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可以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能够为地方产业链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持,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改变传统人才培养理念

第一,高等教育机构应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转变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第二,高等教育机构要突破传统学科的壁垒,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人才,适应多领域的需求,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支持,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使他们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四)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引入现代化教学

高等教育机构要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智能教学系统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高等教育机构要结合传统教学和在线教育,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合作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虚拟实践环境,如虚拟实验室、虚拟企业等,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个性化地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成长。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与科技公司等进行跨界合作,引入先进的科技和创新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总之,产教融合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研究对于推动教育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机构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理念,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兴政,肖凯,文洋.职业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2]朱德全.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

[3]赵文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课程形态初论[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1).

[4]张文.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的价值、原则、模式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9).

[5]李学谦,陈兴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7).

[6]周凡.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

基金项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逆向教学设计在软件工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B24。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