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跨界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
作者: 李梦炎摘要:新商科是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这种跨学科教育不仅改变了学科的发展和行业格局,还对新商科背景下的教育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跨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文章探讨新商科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跨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要求和策略。
关键词:新商科;财经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表明,国家强力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随着新商科及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财经类学科作为大学中的热门及必备学科,财经教育在地方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地方财经院校是培养财经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学质量及跨界“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商科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需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故探索地方财经院校跨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商科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
在新商科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新商科背景下的商业环境涉及技术、法律、环境等领域,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讲授给学生,使得授课内容可以适应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跨学科知识结构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商业环境的变化,更好地指导学生,还有助于教师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多学科知识的教师能够更全面地、深入地讲解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开展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推动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商业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新商科背景下,教育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可以帮助教师可以更好地与企业合作,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商业领域的创新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研究引入真实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在实际中发挥理论的作用,并为学生提供更具体、更生动的学习体验。此外,在实践教学和实习方面,地方财经院校可以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以上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教学技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日益丰富多样,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科技的跨界融合可以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实践场景,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仿真的工作环境,并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现代教学技术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可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开放,使更多人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四)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5G、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不断研发与升级极大地影响了商科类的教学与实践工作,社会对科学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地方财经院校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理解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浪潮。教师可以通过发表学术论文、申请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和新科技跨界融合。教师还可以与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和校企合作的实现,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教育和科学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二、地方财经院校跨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优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自主申报和专家综合评议,教育部确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可见,国家对于高校教师的人才培养方面十分重视。所以,地方财经院校应明确资质条件、建设任务、支持重点、成果评价,并健全普通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发挥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作用。地方财经院校应根据新商科背景下的教育需求,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学术交流等形式,对在职的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以帮助他们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国际化视野。地方财经院校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会、在线课程、工作坊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更新他们的知识体系和技能。
(二)加强校企合作
地方财经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实践教学、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地方财经院校可以通过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丰富教师队伍的构成,同时邀请业界专家到校举办讲座或短期教学,促进学术界与业界的交流。在企业合作方面,地方财经院校应积极与各类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平台、签署学生实习协议等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地方财经院校应鼓励教师到科技发展较快的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行业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在合作过程中,地方财经院校应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反馈合作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合作方式,以提高合作的效果和质量。
(三)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地方财经院校应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双一流”建设,依托国家公派留学活动助力教师队伍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并支持组建国际高校联盟,参与国际学术组织,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的科研合作。地方财经院校应在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调动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并为教师提供语言培训,提升教师的外语水平,增强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信心。地方财经院校还应大力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如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研讨会等,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并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对于已经参与过国际交流合作的教师,地方财经院校可以组织分享会或经验交流会,推广经验和成果,激发其他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热情。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的激励方法多种多样,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力和教学质量。地方财经院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跨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例如,地方财经院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等纳入评价标准;建立评优制度,设立教学奖、创新奖、学生满意度奖等,表彰在跨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中表现突出的教师。
地方财经院校可以设置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给予相应的奖金、津贴或其他形式的物质奖励。地方财经院校还可以设立科研项目资助、科研成果奖励等措施,引导教师朝着跨界“双师型”方向发展。
三、结语
在新商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地方财经院校跨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地方财经院校可以组建一个具有良好基本素质、精通专业素养、掌握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对学科建设、个人发展,以及学生的实习就业都是有巨大好处的。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而当前地方财经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为了满足新商科背景下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地方财经院校应从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院校,加强校企合作与“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秦腾,陆华良,马剑锋.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与保障机制[J].科教文汇,2023(23).
[2]柳云.提质培优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育探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3(5).
[3]沈宁.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3(10).
[4]潘纯.基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校本企业内扩[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
[5]王珊珊.应用型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J].时代汽车,2023(24).
[6]刘长庚,杨芸,彭千芮.地方财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3(1).
基金项目: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商科阈下地方大学‘四跨’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3DF0412。
(作者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