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培训视角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策略

作者: 魏英

摘要:文章探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成长策略,旨在通过个性化培训、创新方法、科学评估等手段,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培训;个性化培训;评估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些政策不仅强调了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和质量,还提出了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指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在此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不仅成为教育改革的需要,还成为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状

当前,教师专业化成长涉及教师的知识体系、技能应用、职业态度、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在知识体系方面,大部分教师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但在跨学科知识融合、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仍显不足。对教师来说,教育政策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发展规律等领域的知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需求。从技能应用层面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核心教学技能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个性化教学等方面,许多教师还有所欠缺。

关于教师职业态度,大多数教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但面对日益增加的教育复杂性,一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教育热情减退等问题。职业发展路径的不明确、职业晋升机会有限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方面,然而教师参与终身教育的机会不均、资源获取不公等问题依然存在。尽管部分地区和学校已经建立了支持教师终身学习的体制机制,但从整体来看,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性、系统性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在线与离线学习资源整合等方面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挑战与机遇: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分析

(一)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脱节

在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迫切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技术、课程改革知识、学生心理辅导技巧等实用性强的知识。然而,当前的教师培训内容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教师群体具有多样性,不同学科背景、教学经验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培训需求,但目前的培训内容设计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略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导致培训内容无法精准对接每个教师的具体需求,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

教育政策的更新换代及学校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培训内容的更新往往跟不上这些变化。例如,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等新兴领域,教师普遍感到缺乏足够的指导和支持,而这些领域的培训内容不够充分和系统,使得教师难以有效应对新的教育教学挑战。

(二)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与针对性

培训形式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性,这种单向的信息流动缺少有效的教师参与机会,导致培训过程中教师的互动性极低,无法满足教师对互动式学习的需求。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未能根据教师的具体背景、需求和学习风格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这种“一刀切”的培训方式忽视了教师群体的多样性。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均需要根据特定的情境和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培训。

(三)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健全

目前的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标准主要集中在参与度和满意度上,较少涉及教师职业技能提高、教学实践改进、学生学习效果增强等方面。这种偏重于过程指标而忽视结果指标的评估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培训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影响。同时,培训评估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缺乏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定性评估手段,评估结果容易缺乏深度和针对性,难以为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优化提供有效的指导建议。

培训的评估结果应用有限,评估数据往往仅用于形成简单的反馈报告,而未能有效转化为培训计划的调整和改进措施。此外,评估机制缺乏动态跟踪与长期效果评估的环节。多数培训评估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忽视了对教师在培训后长期职业发展的跟踪观察,无法捕捉到培训效果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持久影响。

三、基于教师培训视角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一)个性化培训内容设计

个性化培训内容设计要求对教师群体进行细致的需求分析。这一过程涉及收集和分析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学经验、专业背景、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等。教育管理者和培训组织者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为后续的培训内容设计提供依据。个性化培训内容设计需要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专业背景,对于初入职场的新教师,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教学基本技能、班级管理策略、学生心理辅导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于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培训内容则可以更多地集中在教育研究方法、跨学科课程设计、教育技术应用等领域,促进其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创新。

个性化培训内容设计需考虑教师的学习风格和偏好。培训机构和教育研究者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如视频教程、在线互动平台、模拟教学等,可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偏好,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教师的参与度。

个性化培训内容设计还应强调实践与反思的结合。通过参与以实际教学场景为背景的案例研究、项目式学习任务、教学反思日志等活动,教师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反思,认识到自身的成长点和改进方向。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导师反馈,教师可以获得关于个人专业成长的具体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个人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实践。

(二)创新培训形式与方法

1.融合技术的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结合了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为教师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渠道。通过引入教育技术,如在线教育平台、移动学习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教师可以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情况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访问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可以利用在线论坛和社交媒体工具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与经验分享。

2.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真实或构建的教学案例,让教师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师通过研究具体案例,如课堂管理困境、学生差异化教学策略等,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同伴或导师的引导下,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将教师置于具体的教育情境中,通过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如使用虚拟班级管理软件,进行模拟教学实践,让教师在无风险的环境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管理技巧。

以“送培训下乡”模式为案例,该项目专门针对农村教师的特定需求而设计。通过案例教学,农村教师可以探讨和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材料,如何处理多年级合班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等。情景模拟则允许农村教师在模拟的农村学校环境中实践教学策略,如通过虚拟班级管理工具模拟多年级合班的课堂管理,以及利用可获得的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种结合理论与实践、模拟与实操的培训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为其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3.同伴学习与协作教研

同伴学习强调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同伴观课和同伴反馈等方式,促进教师共同成长。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建立积极的教师学习社群,还能促进教师间的开放交流和专业对话,加深教师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和反思。协作教研则侧重于教师团队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培训组织者和教育评估专家需设计多维度的评估指标,既包括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教学实践的改进,也涵盖教师专业态度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这些指标应基于具体的培训目标制定,确保评估内容的相关性和全面性。教育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收集数据,如自评、同伴评价、学生反馈、教学观察、成果展示等,以获得全方位的评估结果。教育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强调评估过程的形成性和终结性功能,即在培训过程中进行持续性评估,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师的即时反思和长期成长。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机构和培训管理部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首要步骤是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知识的教育专家组成培训师团队,然后通过定期的专业发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持续提高培训师的培训能力。同时,教育机构和培训管理部门要鼓励培训师进行跨学科学习和国际合作,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育机构和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如职称晋升、奖励计划等,以激发培训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确保教师培训质量的持续优化。

(五)促进社区和网络支持

教育机构和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利用教育技术,如专业论坛、社交媒体群组和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为教师提供一个分享资源、经验交流和专业对话的空间。这些平台应定期更新,包含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教学资源和实践指南。教育机构和培训管理部门还可以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鼓励教师组建学习小组,进行集体研究项目,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创新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邢玉昕.写作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J].吉林教育,2023(21).

[2]许婷婷.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四举措”[J].教书育人,2023(20).

[3]李雁飞,吕志新.基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教研实践与探索[J].双语教育研究,2022(1).

[4]张清高,柯志攀,林雪玲.指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视导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5).

[5]承小贤.基于教师专业化视角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8(33).

[6]李鑫.高校教师入职培训的瓶颈及对策: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视角[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6).

基金项目: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类”专项课题“基于教师培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Byky202303。

(作者单位: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