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本视角下的青海牧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 何少芬摘要:教师专业资本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决策资本的函数,为审视和推进青海牧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文章以青海牧区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度访谈,从专业资本视角探讨青海牧区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将积累教师专业资本作为提高青海牧区教师专业化能力和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从而促进青海牧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专业资本;青海牧区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教师是青海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海牧区学校,甚至青海牧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水平。因此,促进青海牧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改革的迫切需要。哈格里夫斯和富兰提出,教师的专业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决策资本,发展教师的专业资本可以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为推进青海牧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口头交谈收集一手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以开放式问题引导访谈对象表达自己专业资本发展面临的现实情况,通过分析教师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决策资本三个方面,建立分析框架,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
(二)研究对象选取
研究对象的选取采取“滚雪球取样”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深度访谈的人数,当搜集的材料不再出现新概念的时候结束调研。本研究最终确定青海牧区的12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其中访谈对象教龄范围为1~18年,所教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同时对学校管理者进行访谈并获取辅证材料。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
自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笔者依据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决策资本划分维度,自行编制了针对教师群体的访谈提纲,同时根据相关问题进行追问和对话,形成了近3万字的访谈记录。
三、研究发现
(一)人力资本:从激情到无奈,安于现状
教师的人力资本是教师作为专业从教个体具备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个人提升专业性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最主要的因素。学者秦玉友指出,教师的人力资本注重从个体的角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它可以通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实现能力提高。教师职前培养以师范教育为主,教师职后培训包括学历提升与系统内容学习、一般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培训是青海牧区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对于当地教育部门安排的培训,M教师反映道:“短期培训一般是听讲座,或者在附近的某个学校开展。如果是安排几个老师去外地进行培训,学校和老师们会比较重视,回来会做个简单的报告,但多数情况下,培训结束就完了,没有什么总结或汇报。”谈到对于培训内容的吸收程度,去上海高校参加完培训的 L 教师谈道:“对于培训接受到的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当时听起来非常有感触,但当自己回到学校后,培训的内容就抛在了脑后,激情也已不再,重新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青海牧区教师不远千里,满怀期待前往高校参加培训,然而仅靠几天的短期培训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收效甚微,且适当的对比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但较大的差距也让教师感到了“无奈”和“无力”,甚至因为培训地与自身工作地的差距较大,导致出现了如D教师所讲的情况:“每次去外地培训,对于接受到的教学策略、课件制作、班级管理等内容,我们都觉得非常先进,但因为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等问题,我们发现很难将培训所学知识与自己学校实际教育情况有机结合。”这种情况导致青海牧区教师对培训内容交流的积极性渐渐降低,内在转化较困难;教师培训内容与青海牧区教师的实践衔接不足,逐渐导致人力资本积累渠道变窄。
(二)社会资本:从校内到校外,独善其身
社会资本是指教师群体之间的互动及社会关系的质与量,会对教师的个人期待和责任感等方面产生影响。教师处在学校这样的群体环境中,需要具备集体责任,与本学校或其他学校的教师以及校外社会人员建立关系网络并获得信任,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技能。
第一,合作意识与研究意识薄弱,缺乏共同的文化氛围。S教师讲道:“在教研科研方面,学校会鼓励我们参加州级、省级的教研活动和科研项目,有一些教师积极性较高,但是也有部分教师比较被动。比如,年老的教师认为自己临近退休,不愿意再折腾;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原本就很重,不能挤出更多时间去做研究;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相关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见,青海牧区教师合作困境体现在其“不敢做”“不会做”“不愿做”方面。教师自身妄自菲薄,不敢开展;当接收到教研任务,教师又苦于不知如何下手;当有教师选择鼓起勇气尝试,却又无法得到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容易使自己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教师个人孤立主义文化明显,使得青海牧区教师合作文化处在了一个缺位的状态,未能成为促进青海牧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常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青海牧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二,与校外社会人员建立关系网络较弱。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相互信任和密切配合,然而就像已有20年教龄的Z教师所说:“10多年前,县城的高考本科上线率还是非常高的,但是随着优质生源的流失,教学难度越来越大。但家长不能理解这种变化,只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老师感到很无力。”这种“承受高压力,获得低回报”的挫败感和无奈感严重打击了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时,教师对学生的教导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这也打击了一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影响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对优质社会资源的利用和获取,造成了人际网络结构单一、开放性较低的问题,教师职业满意度也不理想。
(三)决策资本:从参考到应用,生搬硬套
决策资本是指教师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判断能力与专业能力。教师需要在大量的教学时间中,通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经验、实践与反思,在记忆和理解大量事实性信息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教育所面对的群体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课堂上是没有可以参照的法则让教师照搬的,所以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以应对教学中各种突发的事件。
第一,照搬发达地区的教育经验。正确决策的基础是教师需要清楚某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明白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什么。青海牧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把尽可能多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对目标的设计更多的是借鉴参考用书。S教师具备15年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目标的反思,她表示:“教学目标就会参考教师参考用书上面的,那里面挺全面的,我们很难写出比那个更好的。”教师面对的学生是能动的个体,课堂教学也不可能按照教师的预期设想逐步实现,超出教师预期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而青海牧区大多数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
第二,过于依靠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经验一直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行为模式,也是教育决策者的习惯性思维模式。由于受获取资源途径的限制,青海牧区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以前的经验来处理课堂上发生的状况。
四、研究建议
(一)改善教学资源条件,塑造合作支持的教师文化
学校是开展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场所,学校中丰富的资源支持是教师专业资本积累的必要保障。在物质条件方面,青海牧区的经济条件有限,很多情况下,青海牧区学校是在解决完硬件设施问题后,才会适当地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经费的投入。由于在短时间内无法建设资料充足的图书馆,青海牧区学校可以为教师订阅有关教育教学的期刊,保证教师能及时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知识,帮助教师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青海牧区学校需要营造教师合作的氛围,激发教师合作的共同愿望,并从更新教师的观念入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研观,为教师学术交流创设自由、开放的环境,促使教师开展思想交流。青海牧区学校还要开展教师合作活动,让教师体验合作的优势和收获,培养教师合作与共享的习惯。
(二)培养青海牧区本土教师,厚植扎根青海牧区的教育情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较于从外地而来的教师,本土教师更加了解青海牧区教育的情况,更加有意愿为青海牧区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小生活在这里的环境适应能力,能让教师舒心地从教,对家乡的挚爱也能为教师的教育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想动力,而为家乡教育贡献一分力量的专业信念能支撑教师专业承诺的永久性。因此,青海牧区学校需要加强建设一支土生土长、能长期安心在青海牧区从事教学工作的青海牧区本土教师队伍。
另外,不断加大发达地区教师对青海牧区的教育帮扶力度,扩大援青支教规模,鼓励师范生和优秀志愿者到青海牧区进行支教,通过支教教师,努力打造和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赋予青海牧区教师决策权利,发展自主决策的教师能力
教学决策存在于教学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学的设计和准备、教学的互动、学习结果的评价。要想提升教师决策资本,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反思青海牧区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的途径——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催生出的“模仿发达地区教师教案”“导学单”“导学案”“讲学稿”等教学策略,仅凭以他人经验或个人经验为基础的教育决策,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产生很大的风险。发展青海牧区教师决策资本,需要青海牧区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学情的判断,并结合现实情况,将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吸收到青海牧区教学中,自己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紧扣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监测和评价,即时进行处理或调整,并根据自己的有效教学经验,将教案“写”在脑子里,开展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秦玉友.专业资本:重新理解教师与教学实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1).
[2]金哲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刘炎欣,罗昱.教育情怀的哲学思考与内蕴阐释[J].教育探索,2019(1).
[4]王永固,聂瑕,王会军,等.“互联网+”名师工作室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0(10).
[5]刘浩,黄亚婷.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资本的流失与重塑[J].教师教育学报,2021(5).
[6]汤丰林.如何让农村教师培训更“接地气”[J].新教师,2019(11).
[7]尹雪娇,秦玉友.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3(2).
[8]罗梦园,杜静.“县管校聘”政策下教师专业资本的流失与重建[J].教师教育学报,2023(4).
[9]刘丽芳,曹兹可.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资本的流失与再塑[J].当代教育科学,2023(8).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