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作者: 马豆豆

摘要:文章以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并提出从深挖底蕴内涵、注重创新表达、发挥网络优势、紧扣时代脉搏等维度,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象表达,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特点。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阵地,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界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价值观、行为规范等。从广义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文化,以及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内容;从狭义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是指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精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1.中庸思想

中华文化强调“中庸”之道,追求事物的适中和平衡,反对极端。这种务实、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它倡导不走极端,讲究协调平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追求。例如,儒家提出“道德在中”的理念,主张“君子中庸”;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种中庸智慧,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宝贵启示,对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人文关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理想。这种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需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很有裨益。例如,儒家学说强调“仁”的思想,要求人们以爱心、同情心对待他人;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则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些人文关怀思想,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道德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倡导遵循仁、义、礼、智、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精神层面的美好。这种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文化传统,对学生的良好品行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中庸思想要求个人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行;孟子提出的“四端说”则认为人性本善,需要通过道德教育来滋养和发展。这些强调个人道德操守的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领悟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智慧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文化精髓蕴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职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敏感性和审美情趣。例如,教师将儒家“仁”的思想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关注他人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性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阐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手工艺品制作等实践,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这种对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社会伦理和道德操守,体现了“天下为公”的理念。这种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思想,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例如,儒家“仁”的思想强调以爱心和同情心对待他人,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增强他们为社会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全面推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文化自信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下面,笔者以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探讨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深挖底蕴内涵,了解中华文明

我院高度重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内涵,为此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等通识必修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教师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地为学生讲授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重要思想流派、文化瑰宝等,让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例如,在讲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课程时,教师特别安排了对山西本地“太极拳”文化的专题讲座,并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太极馆,切身感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我院在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动挖掘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讲授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时,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还专门讲授古代冶铁、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传统工艺;在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时,教师则结合中国古代的商贸文化,分析儒家“仁”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夯实了专业知识,还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我院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省博物馆、历史古迹等,亲身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2023年,我院组织全体新生前往平遥古城参观学习,在导游的讲解中,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天下第一奇镇”的文化魅力,对家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注重创新表达,打造沉浸式体验环境

我院充分利用当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环境,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我院发挥自身在山西戏曲、民间工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社团活动。例如,我院成立了“山西文化社”,专门开设了书法、剪纸、陶瓷等传统工艺培训课程,让学生动手学习这些技艺,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2023年的校园文化节上,文化社的学生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传统工艺展示活动,让全校师生真切感受到优秀技艺的独特魅力。我院在重大传统节日期间,还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节庆活动,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在端午节期间,我院举办了包粽子比赛,不仅让学生亲手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粽子,还通过讲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让学生全面把握节日的内涵。2023年国庆期间,我院还特别组织了诗词朗诵大赛,鼓励学生运用现代表达方式来诠释传统文化。

(三)发挥网络优势,加强教育功能

我院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增强其对学生的渗透力和吸引力。我院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定期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例如,我院的微信公众号上经常推送介绍山西民间故事的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吸引学生阅读,增强他们对地域文化的认知。我院还会在抖音账号定期分享当地特色工艺制作的视频教程,让学生在短视频中直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魅力所在。

我院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沉浸感的线上课程和虚拟体验项目。例如,我院与当地博物馆合作,设计了一门名为“走进古城·读懂晋文化”的线上课程,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平遥古城,在虚拟实践中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的厚重内涵。2023年,该课程获得省教育厅的在线精品课程认定,深受学生好评。我院还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新技术,表达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我院组织“传统文化创意大赛”,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紧扣时代脉搏,推进以文化人

我院充分发挥教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键作用,增强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传承意识,使他们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楷模。我院建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养机制,定期邀请本地著名文化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核心思想等。我院选派部分教师前往山西博物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研修,深入探访珍贵文物,亲自体验古老技艺的制作过程,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我院还经常组织教师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传承意识。

四、结语

我院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多维度探索,有效推动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与广泛实践,为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还需要教师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纪波.传承·创新·超越:现代化视域下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个维度[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

[2]胡迪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和发展研究[J].湖南教育(C版),2022(12).

[3]王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职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大学,2022(16).

[4]李玉屏,陈亚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参花(下),2020(11).

[5]饶书琼.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J].作家天地,2021(10).

[6]尹亮,李国荣,齐少楠,等.高职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鹿城学刊,2023(3).

基金项目: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路径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角”,项目编号:2023zsszsx182。

(作者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