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提升
作者: 李家丁摘要: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文章针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和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从课程选题、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录课形式、信息化技术辅助、课程推广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操作的精品课程建设思路,为有效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总结方法,为课程被更多学习者锁定提出多种渠道,为适应新时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提供保障。
关键词:双高计划;无人机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一、引言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虽然属于制造专业大类,又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但是目前建设的较多精品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建设内容脱离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团队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企人员参与课程建设,较少吸纳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来丰富课程教学;课程建设忽视了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是否合适;运用的教学方法少,未能针对课程特点选用相应的教学形式;课程局限于本校或周边院校使用,并且所建设的课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适用性不高。所以提升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势在必行。
为更好满足职业教育需求,适应“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精品课程建设应严把课程选题,提高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的能力,精练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录课形式,扩大精品课程推广和应用能力,以达到国家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阶段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前期调研、课程选题、课程建设、课程推广应用。在精品课程前期调研时,教学团队需重点关注课程建设的背景、服务对象、建设需求;在精品课程选题选取时,教学团队需考虑专业教学目标、建设基础、行业需求、师资力量;在精品课程建设时,教学团队需参照国家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构建课程框架,细化知识点和技能点,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精品课程推广应用时,教学团队可以采用多种渠道进行推广。
三、精品课程建设遇到的挑战
当前,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课程选题随意,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缺乏行企实战经验的专家,成员间分工不明确;课程内容缺乏新技术,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需求脱钩;教学方法和形式与教学内容不适应,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需求;信息化技术应用薄弱,不能很好地辅助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只重形式,不重推广和应用,未对教学内容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更新。
四、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提升途径
精品课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带流量类型,比如名师、名家或者名课,它在建成后不用过多地推广,就可以受到大量读者的追捧;第二种是面向大众,这类课程想要在建成后也受到学习者的喜爱,关键是要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一)精品课程选题是关键
建课前,教师可以先调研该领域是不是空白,是不是符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标准、新需求,能不能促进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没有对接比较紧密的一些新兴课程,如无人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教师可以选择与国家或国际大背景相适应的课程,同时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和建设基础,以便日后更好地满足信息化教学要求。例如,在选择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选题时,教师选取“无人机传感器技术”“无人机任务载荷与应用”“无人机模拟操控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等题目,既可以填补无人机课程领域空白,又符合新业态,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二)精品课程团队是保障
建设一门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的周期一般是1~4个月,教师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的,因此需要组建一个核心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人数3~5人为宜,且每个人都要熟悉所建设的课程。另外,教学团队中还可以吸收无人机行企专家,因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行企专家不但可以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而且可以把控行业新政策和新动态,丰富教学案例,贴近行业人才需求。教学团队还需要很好地解决课件美化、动画制作、视频后期处理等技术难题。
(三)精品课程内容建设是核心
课程建设环节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在前期阶段,教学团队确定课程内容主体框架需结合国家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国家规划教材、“岗课赛证”等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构建教学项目,细化教学任务,落实到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上。这个过程既需要大量的前期调研、资料整合,也需要借助专家的研讨确认。教学团队要明确团队分工,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特点、个人优势、掌握资源情况进行任务分配,其中以主持人为核心。主持人不仅要担任课程建设总协调的角色,还要负责攻坚克难,与另外2~4名成员构成主要建设力量。任务分配完成后,为保证建设进度,教学团队可以制订一份进度推进表,合理设置好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以确保及时了解和跟进课程建设情况。
在正式建课前,教学团队应先制订课程内容模板。比如,对课件而言,课件整体风格、课件首页和尾页、每一级标题要求、选用字体和字号应相对统一;对视频而言,视频片头和片尾、视频脚本、视频音量、视频时长需要先确定,尽量统一;对文档而言,文档每级标题和正文字体、字号、行距要先确定等。
在课程建设中期,团队成员要根据课程重构后项目的任务分配,参照课程模板,收集并汇总素材,组建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案,制作课件、视频脚本和动画,收集相关图片和拓展资料等。在线教学中,每个知识点可以设置3~5道试题,每个任务结束可以设置一次测试。一节微课视频的时长以5~15分钟为宜,在使用素材时最好选用自己拍摄的视频或照片,避免出现版权问题。在制作以上材料时,团队成员应多查阅相关资料,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全面和权威。
在课程建设后期,团队成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课件的美化,教学视频的录制、剪辑及校对。其中,特别需要注意,在视频录制时,出镜的教师装扮要得体、教学内容要严谨正确、特写的部分需要提前和摄影师沟通等,视频剪辑完之后需要认真校对,避免错词、漏词、图文不符等情况出现。最后,团队成员按照课程平台要求上传教学课件、视频、动画、文档材料、图片、试题等。
(四)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录课形式多样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应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式、项目式、翻转式、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认真做好课程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评价设计,实现由知识传授转变为素质培养,由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加结果评价,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在录课形式上应丰富多样、灵活选用,教学团队可以采用演示文稿录屏、人物抠像、动画加配音、视频加配音、对话访谈、教师实景拍摄、学生实操、师生共同实操、教师讲授、教师讲授加视频、教师讲授加图片等录课方式。其中,对话访谈形式的录课很适合行企专家,教师实景拍摄和学生实操(师生共同实操)适合于一些实训或实践操作,人物抠像适用范围更广,可以根据需要切换成相应的背景环境等。在精品课程录课时,教学团队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录课形式,比如在5~15分钟的微课教学视频中,可以选择3~5种不同的录课形式,并且还要搭配至少2个动画和视频,相关图片要尽可能丰富,避免画面单一,避免学生学习疲劳,提高录课质量,增强微课吸引力。
例如,在讲授录无人机植保技术这门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模拟实际的植保任务,从植保任务确定、人员安排、物资准备、飞行前检查、开始作业、核验和保养等方面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录课时,教学团队可以采用实景拍摄、学生实操、学生实操加文字、师生共同实操、教师讲授加图片和文字等录课形式。
(五)精品课程信息化技术辅助
为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充实课程的学习形式,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如通过录播系统、远程互动系统、虚拟仿真平台、智慧实训室等创设真实场景。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平板,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无人机模拟操控技术这门课程时,为充实课程学习形式,教师可以引入凤凰模拟器、大疆飞行模拟器、小蜜蜂模拟器等。这些软件有些可以安装在电脑上,有些可以安装在平板或者手机上,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难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课程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六)精品课程需持续推广和应用
教师可以选择职教云、MOOC(慕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超星学习通等主流平台定期开课,时常与学生互动答疑,及时更新课程资源。这些平台上已经有非常多的课程,想要让所建的课程脱颖而出,课程推广和持续更新尤为重要。首先,教学团队结合课程特色制作精美的宣传片扩大宣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团队开展校内或校外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分享。再次,跨校组建教学团队,实现精品课程共建、共享。最后,在较为知名、活跃用户较多的教育网站或公众号上发布精品课程学习链接等,方便用户直接进入精品课程学习。
五、结语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建设更高质量、更好辅助教学、更好服务学生、更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时,选题是关键,教学团队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课程内容建设是核心,教学团队要明确建设前期、中期、后期需完成的任务,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方法;教学方法和录课形式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尽量丰富多样。总之,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提升是“双高计划”的内在要求,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陈鸣.“双高计划”视域下职业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
[2]周福辉,吴伟,张小飞,等.以重大项目群为牵引的空天信息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2).
[3]路晓燕.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0.
[4]李晓锋.从精品开放课程到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与实践的转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1).
[5]刘懿中,刘建伟,伍前红.基于PRIDE教学模式的区块链课程体系建设[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24(1).
[6]何亚军,柯昌剑.将“精品”课程建成“有挑战度”的“金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0).
[7]彭学敏.吉林省高等体育院校冰雪运动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1.
基金项目: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改革项目“‘双高计划’背景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YBJY202315。
(作者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