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实践
作者: 廖长生
摘要:文章通过对温岭学院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探讨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依据和路径,以及融合发展的机制、氛围和资源融汇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建立终身教育共同体、实行二元管理、创造融洽氛围和促进资源融汇等途径。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其他地区的开放大学和社区教育融合发展实践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共同体;二元管理;资源融汇
一、国内学者对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的研究
王少华在《开放大学发展社区教育解析》中提出了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理念一致,开放大学发展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提出了开放大学发展社区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保障措施;李丽分析了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的意义、条件,并提出融合的策略;刘冬萍研究了开放大学和社区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提出了开放大学建设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张建宏、朱亚东以扬州开放大学为例,提出了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共享各方资源、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和形式、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服务重点人群、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融合路径。
二、融合发展理论及融合发展的依据
融合发展理论是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文化等相互融合和协调,以达到综合发展和整体提升的目的。在实践中,融合发展理论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科技、经济等,以推动跨界合作、创新和进步。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两者目标一致,共同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
三、融合发展的温岭模式
(一)异质载体——融合前的基础分析
浙江开放大学温岭学院于2022年5月由原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温岭学院更名转型而来,转型后,办学由原来的学历教育为主扩展为学历教育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发展格局。
社区教育依托温岭市社区教育学院及16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成校”)开展,全市16个镇(街道)均设有成校,每校有1~3名在编工作人员,共计36名。经过多年发展,温岭市社区教育发展体系完善,发展基础扎实,获得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称号。
(二)融通机制——三方生命共同体
1.打造终身教育共同体,实现三方资源融合
温岭市以“合建共享”融合理念为引领,创造性地打造出终身教育共同体——“1+16+N”。“1”指温岭学院,“16”指全市16所成校,“N”指与成校合作的多元团队,如乡镇的社区文化礼堂、文联、群团组织、图书馆、文化站等。
2.运用二元管理,理顺“1+16”之间的关系
温岭市借鉴企业管理的二元理论,实行二元管理。在人的管理上,成校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在原单位不变,工作关系归属温岭学院;在学校管理上,成校的工作指导由市教育局负责,业务指导及考核职能转移到温岭学院,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3.创新联席会议,黏合“16+N”
16所成校与各基层站所(“N”)之间,是异质社区教育共同体,“1+N”异质社区教育共同体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社发线的副镇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成校和N个合作的多元团队组成,如乡镇的社区文化礼堂、文联、群团组织、图书馆、文化站等。领导小组每年要召开2~4次会议,就辖区内的社区教育进行协商。
(三)融洽氛围——开放大学成为“娘家人”
温岭市的成人教育工作人员是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中小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选调的,成人教育工作人员到任后,他们的工作阵地就到了各乡镇,在乡镇的统一领导下工作。温岭市在融合开放大学与成人教育工作人员方面,以凝聚人心、建设堡垒、促进专业成长为抓手,走出新路子。
第一,创办“湖畔讲堂”,凝聚人心。“湖畔”谐音伙伴,伙伴就是朋友,初心是团结全体成人教育工作人员,携手同行。在Logo中,翻开的书本垂直翻转变换成一间书院,寓意讲堂;湖畔的水流化成一只手绕成圆圈团起,寓意携手同行,共同进步;浙江省开放大学的标识幻化成朝阳,加上飞鸟,象征着灵动与热忱,代表着健康、发展和希望。
“湖畔讲堂”规范了成人教育工作人员的党员学习、业务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和人格修养,起到了凝聚人心、汇聚才智的作用。开放大学与成校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全体成人教育工作人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开放大学是‘娘家’”。
第二,成立联合支部,建设堡垒。成人教育工作人员的党组织关系非常复杂,如有些组织关系在人事关系所在校,有些挂靠在乡镇的联合支部。他们在党组织生活方面缺乏归属感。针对这一现象,温岭学院适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议,依托开放大学成立全市成校联合支部,由学院的一名支委任联合支部的书记。成校党支部每月正常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使党的建设逐步规范起来。
第三,寻求职评通道,促进专业成长。成人教育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不统一,有些挂靠在中学,有些挂靠在小学。因为一些原因,他们的职称评定止步不前。一方面,因未任教与教师资格证相对应的学科,没有当班主任的资历,他们不能参加职称评定。另一方面,因人事关系仅挂靠学校,职称评定时会占用该校高一级职称的名额,成人教育工作人员与所在学校的其他教师竞争,在教育教学业绩、教育管理业绩上无法进行比较且占弱势。浙江以省级课题驱动,积极探索成人教育工作人员职称评定标准,以求逐步破解成人教育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问题。
(四)融汇资源——开放大学与成校休戚与共
1.量化考核办法为桥梁,非学历教育“反哺”学历教育
开放大学以办好本级社区教育、社区老年大学为主业,兼顾全市成校的业务考核。各镇(街道)成校分别负责不同区域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工作。开放大学与成校之间,依靠《温岭市镇街道成校业务考核量化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融通起来。根据当地市委编办批复的文件,各镇(街道)成校的业务由开放大学负责。开放大学负责制订《办法》,并依据《办法》对成校进行考核。《办法》体系含“组织管理”“学校文化及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宣传科研”“重点工作及加分项目”等五个板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办法》中设立了“共富学历提升贡献率”这个二级指标,根据成校为开放大学输送的生源数来赋分。
2.三级办学为纽带,学历教育“支持”非学历教育
为了解决成人教育课程设置重复、不统一等问题,温岭学院创造性地实施了“三级办学”模式。在“三级办学”模式下,成校承担社区教育的初级培训任务。学员完成初级课程后,由社区学校颁发初级学员证书,以证明其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中级和高级培训则由温岭市社区学院(社区老年大学)负责。这种分级培养的方式,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又发挥了各级办学机构的专长和优势,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
在“三级办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温岭学院始终秉持“学历教育支持非学历教育”的理念,在业务指导和经费使用上给予成校大力支持。温岭学院与多所成校合作开展“三级办学”,每年投入10万元以上的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丰富教学资源等。
3.党建联建为灵魂,让体系办学之树生命同体
一方面,温岭学院与成校休戚与共,形成命运共同体。在“下联”工作中,双方在党建工作上同心协力,在学习平台上资源共享,在品牌建设上携手并进,在责任担当上肝胆相照。通过这种紧密的合作与融合,温岭学院与成校的教学基础得以夯实,指导工作更加有力。成校根植于基层,服务于民生,传递着温岭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资源;温岭学院则为成校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帮助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服务。另一方面,温岭学院依托浙江开放大学的雄厚实力和丰富资源,“上联”做到与其理论联学、活动联办、工作联促、阵地联建、典型联创。通过与浙江开放大学的紧密对接,温岭学院能够及时学习和运用开放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在办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输送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了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非学历教育则为学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服务平台和实践锻炼机会,拓展了学历教育的办学空间和社会影响力。
四、温岭样本的启示及建议
首先,终身教育共同体是温岭学院与成校融合发展的基石。温岭学院通过“1+16+N”的模式,将自身与16个成校以及众多基层站所紧密联结,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网络。这一共同体不仅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促进了各方的合作共赢。温岭学院与成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双方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二元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推进了温岭学院与成校之间的有机融合。温岭市借鉴企业管理理论,将温岭学院和成校的工作关系划分为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两个维度,实现了职能整合和业务协同。这一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壁垒,提高了温岭学院与成校之间的沟通效率。
最后,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推动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温岭市通过建立量化考核办法、实施“三级办学”模式、开展党建联建等举措,推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有机衔接和互利共赢。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输送了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非学历教育则为学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服务平台。两者的资源融汇,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全民终身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温岭学院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实践为其他地区的开放大学和社区教育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希望在未来的探索中,各地区能够不断创新实践,推动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少华.开放大学发展社区教育解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0(22).
[2]王少华.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机理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
[3]李丽.基于开放大学的社区教育架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
[4]李丽.开放大学在新时代社区教育发展中的融合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0).
[5]刘冬萍.开放大学建设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6).
[6]张建宏,朱亚东.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扬州开放大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
基金项目:2023年浙江开放大学科研立项课题“资源整合视域下县域社区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XKT2023Y09。
(作者单位:浙江开放大学温岭学院)